摘要:“皇道派”軍官覺得鈴木貫太郎,岡田啓介、齋藤實三名海軍大將是日本發展的阻礙,直接派兵襲擊這三人,時任日本首相的岡田啓介僥倖逃得一命,天皇侍從長鈴木貫太郎身中三槍重傷垂死,內大臣齋藤實身中47槍死於自己臥室,日本海軍勢力遭到重創。要說“二·二六事件”不是日本陸軍內鬥麼,關海軍什麼事。

舊日本帝國陸海軍爭鬥多嚴重?陸軍內鬥引發兵變 仨海軍大將躺槍

日本天皇閱兵

舊日本帝國時期的陸海軍可以說是世界軍事史上的奇葩,屬於同一國家的部隊卻像仇敵一樣互相爭鬥,也是讓人無語了。舊日本陸海軍的矛盾可以說從它們建立的第一天起就存在,再加上後來對於資源、戰略目標、政府控制權等等方面的爭奪,以至於仇恨越來越深,到了雙方官兵一見面就互相侮辱甚至動手打架的程度。

舊日本帝國陸海軍爭鬥多嚴重?陸軍內鬥引發兵變 仨海軍大將躺槍

明治維新後的日本政治格局

由於日本特殊的歷史,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長期處於割據狀態,軍隊也分別控制在幕府將軍和各地藩閥首領手中。經過倒幕運動之後,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拉開了日本近代化改革的序幕,而軍隊作爲一個國家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更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從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親兵部隊,到1871年設立東京、大阪、九州、本州4個鎮臺(也就是後來的師團),經過3年博弈天皇才收回各藩主的兵權,使軍隊掌握在日本政府手中。

軍隊是從藩主手中收回了,但是因爲倒幕運動中長州藩、薩摩藩的維新志士出了大力,他們成爲新組建的日本政府中的實權人士,因此兵權實際上是掌握在這些人手中,長州藩控制海軍,薩摩藩控制陸軍。而且日本軍隊的建設學習的是當時的世界頂級列強,陸軍向德國學習,海軍向英國學習,日本人的學習不只是學習表面上的編制、指揮什麼的,更是將兩國的軍隊文化學過來了,比如日本陸軍學習德國講究喫苦,因此伙食、住宿等物質條件非常糟糕;而日本海軍學習英國的紳士生活,喫的是大餐,沒事還開個舞會、喝個下午茶,這使得日本的陸海軍格格不入,互相看不順眼。

舊日本帝國陸海軍爭鬥多嚴重?陸軍內鬥引發兵變 仨海軍大將躺槍

日本陸海軍高層御前會議

如果只是歷史和文化的問題還不會鬧得太大,但當牽扯到現實利益的時候就問題大了。明治維新之後,日本致力於對外擴張,這就要擴軍備戰,但是日本土地貧瘠、資源匱乏,發展軍隊所需要的鋼鐵、石油等資源都要進口,這樣一來日本陸海軍爲了爭奪有限的資源就開撕了。不論是對於日本政府主導權的博弈,還是二戰中“北進”和“南下”戰略的抉擇,本質上都是日本陸海軍對於資源的爭奪。利益之爭從不會溫情脈脈,日本陸海軍各種檯面下的手段齊出,栽贓陷害、造謠生事、甚至於直接暗殺,仇恨就這麼積累下來了。

日本陸海軍敵對到什麼程度呢?爲陸軍生產武器裝備的工廠就不能爲海軍服務;陸軍和海軍同樣的飛機,螺絲擰的方向要不一樣;海軍從德國花錢引進一項新技術,陸軍要多花一筆錢再引進一次。小的方面互相爭鬥不算,在戰時還互相扯後腿,比如日本是島國,日本陸軍出征必須通過海運,日本海軍就趁機要挾要好處,最後逼的日本陸軍組建了自己的運輸船隊和護航戰艦編隊,但因爲陸軍缺乏專業海軍人才,組建的船隊完全沒有戰鬥能力,出海就是潛艇的活靶子;再比如爲日本海軍生產軍艦的船廠工人並不在徵兵範圍內,日本陸軍就故意將造船工人強徵入伍,耽誤海軍軍艦建造進度,最後逼的日本海軍大臣向天皇投訴才把工人要回來。

舊日本帝國陸海軍爭鬥多嚴重?陸軍內鬥引發兵變 仨海軍大將躺槍

二·二六事 件 劇照

舊日本帝國時期的陸海軍最大的一次衝突就是發生於1936年的“二·二六事 件”,陸海軍雙方差點兵戎相見。1926年裕仁天皇登基之後,大力提拔青年軍官,推動日本的軍國主義化,慢慢的在日本陸軍內部就形成了“皇道派”和“統制派”兩個派閥。“皇道派”主張通過武裝政變等行動建立軍部獨裁體制,和蘇聯展開決戰;“統制派”主張不使用武力,通過自上而下的合法途徑建立軍部獨裁,說白了“皇道派”比“統制派”激進。因爲“統制派”的主張更符合日本政界、財閥甚至於天皇的利益,因此受到大力支持。

到1934年的時候“統制派”大佬林銑十郎大將接任陸軍大臣,此後林銑十郎利用職務之便先後將“皇道派”骨幹荒木貞夫、真崎甚三郎等人轉入預備役或趕出中樞決策機構,“皇道派”遭到重創。1936年2月26日,不滿“統制派”的“皇道派”青年軍官率領千餘名士兵發動兵變,襲擊文武大臣,包圍首相官邸、陸軍省、參謀本部、警視廳、天皇皇宮等要害部門,企圖脅迫裕仁天皇按照“皇道派”的主張改造日本,這就是“二·二六事件”。

舊日本帝國陸海軍爭鬥多嚴重?陸軍內鬥引發兵變 仨海軍大將躺槍

日本聯合艦隊

要說“二·二六事件”不是日本陸軍內鬥麼,關海軍什麼事?其實明治維新以後,日本歷次兵變從來沒有祕密可言,每次兵變之前軍隊高層都收到了消息,只不過出於各種利益考慮沒有提前阻止罷了。“二·二六事件”爆發前,日本海軍高層提前就知道了消息,只不過覺得是日本陸軍內鬥,抱着看熱鬧的心態沒有管,最後自己躺槍。“皇道派”軍官覺得鈴木貫太郎,岡田啓介、齋藤實三名海軍大將是日本發展的阻礙,直接派兵襲擊這三人,時任日本首相的岡田啓介僥倖逃得一命,天皇侍從長鈴木貫太郎身中三槍重傷垂死,內大臣齋藤實身中47槍死於自己臥室,日本海軍勢力遭到重創。

得到三名海軍元老遭到陸軍襲擊的消息後,日本海軍暴怒,聯合艦隊司令高橋三吉命令第一艦隊進入東京灣,第二艦隊進入大阪灣,聯合艦隊進入戰備狀態;海軍陸戰隊奉命開進市區保衛海軍各要害部門和海軍將領的安全,海軍軍令部總長伏見宮博恭王要求日本陸軍迅速鎮壓兵變。開始的時候,陸軍高層一看海軍喫虧,爲了謀求更大的利益,對於海軍要求鎮壓兵變採取的是曖昧的拖延態度,後來是裕仁天皇看到局勢不對,怒斥說:“如果陸軍大臣無能爲力,朕就親率近衛師團去平定叛亂!”。1936年2月28日,在裕仁天皇的怒火下,日本陸軍迅速出兵平叛,“二·二六事件”主謀全部處死,“皇道派”被徹底瓦解。

舊日本帝國陸海軍爭鬥多嚴重?陸軍內鬥引發兵變 仨海軍大將躺槍

日本投降

“二·二六事件”後,日本海軍發現在國內真是玩不過動不動就掀桌子、搞暗殺的日本陸軍,此後日本政府內閣中的重要職務基本上都由日本陸軍軍官或傾向陸軍的人擔任。但是日本畢竟是一個島國,不論是保衛本土,還是對外侵略,海軍的作用永遠是第一位的,所以雙方的內鬥一直沒停過,一直到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日本陸海軍全部解散爲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