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人員發現,2-壬烯醛是唯一一種氣味隨着人們的年齡增長而增強的化合物。研究人員推測2-壬烯醛的增加可能與不飽和脂肪酸omega-7的分解有關,因爲後者也存在於研究中那些年齡最大的參與者所穿的襯衫中。

(原標題:What causes 'old person' smell?)

作者 | 過客

出品 |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組(公衆號:tech_163)

人們常說的老人味哪來的?真是因爲老人不洗澡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類似的遭遇,進入老人的房間時,就會發現空氣中瀰漫着一股怪怪的味道,而且這種情況還相當普遍。這也導致許多人認爲,老年人會散發出一種特殊的、容易辨認的體味。

有許多人把這種氣味的來源完全歸結爲老人們不講衛生,但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人們常說的老人味哪來的?真是因爲老人不洗澡嗎?

這種氣味真的來源於老人身上嗎?

對於老人的這種特殊氣味,日本人發明了一個更優雅的術語:老齡臭(也有人稱之爲加齡臭)。

在一項研究中,日本研究人員將這種氣味追溯到一種名爲2-壬烯醛的化合物身上。這種化合物是其他化學物質分解的副產物,當這種化合物的分子離開皮膚並釋放到空氣中時,就會形成一種“油膩”或“青草”的氣味。研究人員發現,2-壬烯醛是唯一一種氣味隨着人們的年齡增長而增強的化合物。

在這項研究中,22名年齡在26歲到75歲之間的參與者被要求穿着收集氣味的襯衫睡覺。之後研究人員分析了附着在衣服上的分子。在老年受試者的樣本中,2-壬烯醛的含量是中年人的三倍。而研究中那些最年輕的參與者產生的2-壬烯醛最少。

人們常說的老人味哪來的?真是因爲老人不洗澡嗎?

研究人員推測2-壬烯醛的增加可能與不飽和脂肪酸omega-7的分解有關,因爲後者也存在於研究中那些年齡最大的參與者所穿的襯衫中。有可能2-壬烯醛就是omega-7的副產品,後者的變質可能源於老齡化引發的身體新陳代謝的變化或者通過皮膚釋放的其它化學物質的量發生了變化。

此外,另外一家日本研究機構也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探索。研究人員歷時7年的調查研究表明,老人味出現的罪魁禍首還有一種叫做“雙乙酰”的物質,這種物質往往在人們30、40歲的時候達到較高值,這種化學物質也有着特殊的氣味。

含有老人味的汗液

另一項讓參與者通過嗅聞汗液樣本來確定其它參與者年齡的研究發現,幾乎不可能分辨出20至30歲組與45至55歲組之間的汗液氣味差異。然而,參與者可以很容易地辨別出老年人(75- 95歲)的氣味。即便如此,參與者並不認爲汗液中的“老人氣”味特別強烈或令人不快,它只是必較容易識別。

人們常說的老人味哪來的?真是因爲老人不洗澡嗎?

壬烯醛的出現與衰老直接相關,而且洗不掉

根據《皮膚病學調查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壬烯醛的增加與衰老直接相關。男性和女性在40歲左右,皮膚開始產生更多的脂肪酸,其天然的抗氧化防禦能力開始惡化。更年期等帶來的荷爾蒙激素的變化,也可能導致這一化學過程。

隨着皮膚天然油脂氧化得更快,會產生更多的壬烯醛。因爲壬烯醛不溶於水,所以即使洗得很徹底,它也能留在皮膚上。因此,即使在非常乾淨的環境中,這種氣味也會留在身體和衣物上。

人們常說的老人味哪來的?真是因爲老人不洗澡嗎?

老人味很可能意味着一種生存優勢

儘管“老人味”的生物學意義尚不清楚,但一些研究人員認爲,它與人類和動物擁有的一種內置的年齡檢測機制有關。例如,一些動物僅憑氣味就能夠能區分年老和年輕的動物,而且一些動物會選擇與年老的動物交配。

很可能嗅出年老動物氣味的能力意味着可以發現那些存活時間更長的動物,而這些存活下來的動物擁有一種基因優勢,可以提高它們存活和繁殖的幾率。從本質上來說,這種被我們稱之爲“老人味”的氣味可能是一種基因質量更加優越活招牌。

人們常說的老人味哪來的?真是因爲老人不洗澡嗎?

老人味並非不可去除

研究人員指出,要想去除老人味,先要判斷味道產生的原因。如果是因爲年齡導致的,比如皮膚功能降低、代謝減慢,就要加強皮膚的保溼、護膚,冬天尤其要注意。如果是因爲慢性疾病造成的,就要先治療好原發疾病,比如尿毒症要改善腎臟功能,皮膚病患者要先治療好皮膚病。

此外,老人要加強個人衛生,保持皮膚乾燥和衣物的清潔。老人味主要是從脖頸、耳後、胸口、腋下等皮脂腺集中的地方散發出來的,而日本研究也發現,老人味在頭頂和後腦的部位最爲明顯。因此老人應保持這些部位的清潔,勤洗脖子和耳朵,勤換衣服。老人的貼身衣褲上也容易沉積死皮,洗澡後一定要更換。

人們常說的老人味哪來的?真是因爲老人不洗澡嗎?

飲食也有一定關係。老人飲食要清淡,注意多喫水果蔬菜少喫肉。因爲肉類會令身體脂肪氧化,加重異味。平時要多喫富含維生素和抗氧化物的食物,如姜、蒜、堅果、大豆等,少喫會產生油脂的食物,比如豬油、奶油等。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好奇世界,與你一起探索未知。

關注網易科技微信號(ID:tech_163),發送“知否”,即可查看所有知否稿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