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書生半凡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01

經常聽身邊的人說這樣的話:女人都是小氣鬼,尤其是結了婚後的女人。大多數人眼裏,女人都是溫柔的,柔情似水,可這並不意味着女人就只有柔情,而無強硬。

我承認坐月子期間的女人都是小氣鬼,任何一丁點的傷害都能讓她們懷恨在心很長時間,講真的,“月子仇”並不是什麼大仇,只是心裏難以邁過去的一道坎。

其實,並不是女人小氣,而是生活逼迫着她們戴上盔甲,爲什麼婚後的女人特別容易記仇?無非就是生活逼迫着她們強硬,逼着她們去記下這些不美好的回憶讓自己強大。

如果說她身邊始終都有人疼愛着她,給予她足夠的安全感與歸屬感,允許她像個孩子一樣去與生活相處,她絕對不願意成爲旁人眼裏的另類,那個誰不願意接近的人,因爲人性本善。

然而,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永遠都是骨感的,多數女人的婚姻其實都不是那麼的幸福,遇到的人也很難給予她十分的愛意。

其實,對於婚姻裏的另一半給予的愛意,只要他能提供五分以上,任何一個女人都不會太在意,因爲婚姻需要經營,兩個人的感情需要慢慢去磨合,讓女人在意的還是血濃於水的親情。

對一個女人而言,不論自己的婆家對自己有多麼的好,也不及自己的孃家給予的一半幸福,因爲血濃於水的親情更容易讓感情裏的人觸動心裏的淚點。

02

結婚後的第五年,林海英的老公主動提出陪她一起回孃家過年,林海英心裏五味雜陳了一宿,這一宿,她心裏有思念,有恨意,也有喜悅。

林海英出身貧窮的農村家庭,上面還有兩個哥哥,海英生活的那個村子,家家戶戶條件都不好,孩子還特別多,孩子多的原因大多數都是想要兒子,指望兒子給自己養老。

海英的父母也不例外,生海英的時候就想着是個兒子,沒想到是個女兒,原想着還繼續生下去,怕接下來還是個女兒,又怕養不活就沒生下去了。

海英剛生下來沒多久,海英的奶奶就提議把海英給丟了,讓海英父母重新生個兒子,海英的媽媽贊同,但最後還是被海英的爸爸給拒絕了。

兩個哥哥比海英先落地三年,農村人有句話這麼說:新老大,舊老二,縫縫補補破老三。本來海英就是父母眼裏的累贅(父親沒本事,當不起家),眼裏哪還把海英當成女娃去撫養。

洋娃娃,裙子這些都是海英後來出去打工從身邊的女同事那裏才知道的名詞。

小學還沒有讀完,海英就被母親強行弄輟學,讓她回家幫忙做農活,分擔家庭負擔,就算兩個哥哥讀書成績遠不如她,母親還是讓他們繼續讀下去。

十五六歲的年紀,海英就被母親要求出門打工,一個女孩子,人生地不熟,沒什麼技能,字也認識不多,剛出去那會,海英喫盡了苦頭。

老家的母親纔不管她喫了什麼苦,受了什麼委屈,眼裏只有她每個月的工資,要是遇到海英給的工資不對時,還要一個勁問少的那部分花哪裏去了。

母親的偏心,那會自己還沒有出門打工,海英心裏就清楚得很,雖說父親對自己沒什麼意見,但在母親面前,他就成了個縮頭烏龜,從來不幫她說話。

母親的一碗水端不平,父親的唯唯諾諾,這樣的家庭讓後來外出打工的海英無時無刻不想着逃離,恨不得與這個家庭劃清界線。

可海英心還是軟了下來,還是會把每個月省喫儉用存下來的錢主動交給母親,還是無法斷了與這個家庭的聯繫。

03

在外工作幾年後,海英遇到了現在的老公,老公家庭條件相對海英家來說很不錯,有兩個姐姐,父母都是工人,海英的老公對她特別好。

可就是這樣的一個好女婿,海英的母親還對他吆三喝四的,要不是海英的婆家不計較,差點因爲彩禮這事,海英的婚事就取消了。

當初海英的母親要三萬彩禮,海英的公公婆婆也都答應了,哪知道後來海英的大姨知道海英的婆家條件好,提議要五萬彩禮,海英的母親自然是聽了。

其實彩禮改了都無所謂,大不了雙方坐下來繼續商量,但讓海英無法接受的是母親居然是在婆家人來提親時要求增加禮金,當時的場面,海英現在都還能記得。

那會看着老公望向自己的眼神,海英心都要涼了一大截,一方面她捨不得這場婚事,另一方面她被母親的一言一行寒了心。

還好婆家人不計較,最終還是給了五萬彩禮,而父母給的嫁妝最多也就幾千出頭。

俗話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結婚都有五年時間了,海英回孃家的次數屈指可數。

一來距離太遠了,海英是遠嫁女,婆家跟孃家的距離得有一千多公里,中間還要轉車,每次回趟家都不容易。二來這些年自己的家庭給自己的傷害足夠多了,她不想去回味那些痛苦的回憶。

可這一次,在老公的勸說下,海英還是答應回孃家過年,說到底,自己是他們的女兒,他們也還是自己的親生父母。

然而坐了十幾個小時的車,回到那個曾經傷害過自己的家庭,等來的不是父母彌補自己過去丟失的愛,而是過去傷害的延續。

晚上睡覺的房間沒有打理,給他們蓋的被子都不知道有多久沒有曬過來,對海英的孩子不聞不問,見海英回來還讓她操辦一大家子人的年夜飯。

父母的做法,讓海英的火氣一下子上升到極點,不過在老公的勸說下,還是忍了下去,哪知道這火氣還是呀第二天早上爆發了。

“粥煮少了,你少喫點,你兩個哥哥等會起來還要喫,鍋裏的雞蛋是留給他們的。”

“什麼叫我少喫點,難不成我就不是您親生的?我大老遠跑來是陪您過年,不是過來繼續受您氣的,您要是眼裏沒我這個女兒,您就明說,我現在就回去。”

“我又沒讓你跑回來過年,再說了,你都嫁出去了,這個家也就沒你一份子了。”

母親的這句話,算是徹底寒透了海英的心,剛盛起來的粥直接倒了,回房間收拾東西就讓老公開車回去,原本帶回來準備孝敬父母的禮品也全都帶回去了。

這一回去,海英五年時間都沒踏進孃家那道門檻,年在婆家過着,也沒去孃家拜年。

04

雖說現在的年味越來越淡,但過年依然是每一箇中國人心裏最重要的節日,這一天,放下手中的工作,在最親的人嘮嘮嗑,一家人開開心心喫頓團圓飯。

無論一個家過去給予我們多少傷害,只要這個家還在,家裏的主人還在,那麼我們都會放下過去的芥蒂,僅僅因爲血濃於水的親情讓我們難以割捨。

隨着年紀的增長,自我角色的變化,我們也都能或多或少理解父母的“重男輕女”,可如果說在我們心裏已經釋懷父母過去的偏心,而父母依然還是我行我素,繼續這樣的偏心,我想大多數人都難以接受。

生而爲人,誰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沒有誰願意去成全別人的感受從而委屈了自己,尤其是親情方面,誰都希望能得到父母的認可與疼愛,想起小時候唱的兒歌:沒媽的孩子像根草。

一直以來,海英都是逼迫着自己與心裏的那個自己妥協,她可以接受過去父母的偏心,但她無法接受父母一直以來的偏心,不被認可的滋味給誰都不好受,何況還是一個遠嫁女。

一碗水端平,做起來真的沒有那麼難,誠然當父母的誰都會有偏心,但孩子的要求永遠都沒那麼苛刻,只希望當父母的能儘量端平就夠了。

誰都希望自己被善待,但善待的前提是你得善待對方,希望每一個當父母的眼裏,兒子女兒都是寶,都是自己用心疼愛的寶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