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19日電題:五年級生補初一英語專家建議給"家庭增負"降溫

"寒假撒花玩,開學兩眼蒙。"在培訓機構的花式宣傳和一些家長的"詳細規劃"下,寒假伊始,部分中小學生剛出校門,就又進補課班了,開始了"學習式寒假"。

學校頭一天放假,第二天就開始補課。這個寒假,家住武漢市青山區的五年級學生小嚴已經在學校和補課機構之間實現了無縫對接。"每天早上8點半上課,下午3點45分下課後就回家寫寒假作業。"小嚴媽媽說,利用假期時間補一下短板學科太有必要了,節前抓緊時間學,春節期間纔好放鬆,這樣啥也不耽誤。

在上海,一些學校期末家長會還沒召開,學生們就走進了補習機構。記者在上海徐彙區一家知名機構看到,這裏人頭攢動,電話鈴聲此起彼伏,甚至很多幼兒園的孩子家長都前來諮詢。

"寒假裏,頂多是過年時讓孩子休息兩三天。"一位初三學生的媽媽陳女士告訴記者,孩子成績非常優異,在全校都是佼佼者。"雖然進重點高中基本沒有問題,但是一分鐘也不能鬆懈。"這位家長坦言,不僅學得深,更要學得早,以英語爲例,她家孩子在初二時就"刷完"了高中語法,做高考英語試卷成績都還很不錯。

採訪中,記者發現,"超前教育"比比皆是。瀋陽一名五年級小學生浩浩這個寒假已經開始補習初一英語了。家長表示:"上初中要學習更多科目,而小學生只要補習語數外三科。趁着現在課程不多把基礎打好,等上了初中可以騰出更多時間學別的內容。"

據瞭解,寒假補課班大多收費不菲,瀋陽一個學習奧數的十天"集訓班",每天補習兩個半小時,一共收費兩千元。在上海,12人以下的小型班,每節課300元起,"名師一對一"等課程都要上千元。

"尊重孩子的天性,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成長。"武漢市江漢區北湖小學校長範永歲說,假期裏家長讓孩子上校外文化培訓班,緣於現在對孩子的成長評價過於單一。其實,家長對孩子的陪伴與交流,孩子們三三兩兩地聊天、遊戲,都是孩子成長的一部分。"家長選擇時不妨多看看孩子的興趣與特長。只有兩類孩子需要培訓:確實有興趣的,可以適當培優;知識有些不足的,可以補差。"

武漢市大興路小學校長王繼承建議,家長不應只看培訓機構的名氣,而應先全面瞭解培訓班的教材和師資。"經常有這樣的情況:孩子覺得在外面學過,在學校上課時就不認真聽,但之前'學過'的不像學校教學一樣成體系。長期下來,不僅孩子自己學得不紮實,還可能影響其他同學也不認真聽講。"

有專家建議,面對"寒假即補課",家長們也有很多無奈。緩解家長焦慮,給"家庭增負"降溫,關係到教育改革成效乃至未來的人才培養儲備。需要從學校到社會,建立更完善更多元的學習和評價體系,讓每一個孩子站在公平的起點上,享受適合的教育,讓孩子們在各自擅長的領域取得進步、獲得快樂,最終成爲有用於社會的人才,並自我實現和滿足。(參與採寫記者:廖君、仇逸、鄭天虹)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