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寒假了,很多妈妈吐槽,孩子每天睡到日上三竿,怎么叫都不起床。可是有一个妈妈却不一样,被儿子吐槽每天睡到11点才起,并质问“到底是你放假,还是我放假!”

最近,一段“小男孩吐槽妈妈”的视频火了。

视频中,男孩吐槽妈妈每天睡到11点才起床,而自己和弟弟,却要每天早早起床写作业、做家务,小男孩无奈地控诉“我都不知道我妈怎么命这么好,每天可以睡到11点。”

妈妈每天睡到11点被娃吐槽:教育孩子,妈妈应学会变得“懒”一点

据悉,男孩已经会做很多菜,他和弟弟经常跟爸爸一起做家务。年底的大扫除,两个孩子也是劳动的主力。

妈妈每天睡到11点被娃吐槽:教育孩子,妈妈应学会变得“懒”一点


在他们家,娃和爸爸负责干活劳动,妈妈则负责睡懒觉。

妈妈每天睡到11点被娃吐槽:教育孩子,妈妈应学会变得“懒”一点

网友纷纷献上自己的膝盖“这位妈妈太幸福了,上辈子一定是拯救了银河系!”

也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慈母多败儿,懒妈妈才能养出勤快的孩子”、“正所谓妈懒,勤一窝!”

妈妈每天睡到11点被娃吐槽:教育孩子,妈妈应学会变得“懒”一点

小男孩这么优秀,是不是真的因为妈妈太“懒”了呢?


妈妈每天睡到11点被娃吐槽:教育孩子,妈妈应学会变得“懒”一点

在中国的家庭中,妈妈就像保姆一样,竭尽全力地呵护孩子,照顾家。

从孩子出生,一天到晚围着孩子打转,为孩子包办一切,生怕有一点点疏漏和照顾不周。

孩子小时候,妈妈追着喂饭,出门就抱;孩子上学之后,帮他整理书包、背书包,晚上陪写作业,辅导功课;孩子工作后,帮孩子做好后勤,让孩子毫无后顾之忧;孩子结婚之后,又开始为孩子的小家操心打理一切。

妈妈每天睡到11点被娃吐槽:教育孩子,妈妈应学会变得“懒”一点

2018年,《中国青年报》对2014名受访者展开调查,结果显示:

34.8%的受访者表示,身边父母替孩子包办个人事务会持续到孩子上大学;

23.5%的受访者表示,身边父母会持续到孩子上中学;

18.0%,会持续到孩子工作和成家;

15.0%,一直存在;5.4%持续到孩子读研究生,持续到孩子上小学的仅仅占3.4%!

可见,家庭中的包办现象有多么严重。

妈妈每天睡到11点被娃吐槽:教育孩子,妈妈应学会变得“懒”一点

随着孩子长大,妈妈越来越忙碌。什么活都不让孩子干,什么事情都是妈妈代劳,妈妈就像是一只永不停歇的“陀螺”,一直在转。

沙拉写的书《特别狠心特别爱》中,有段话让人印象深刻:

中国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不忍心让他们从小体验生活的艰难,也不懂得在适当时机向他们索要,因此最终导致子女们一辈子艰难,一辈子向父母索要!

鹏鹏有一天上学,因为忘记带作业被老师惩罚,晚上回家就对妈妈大吼“你怎么给我收拾书包的,作业都没有装!”

瑶瑶的妈妈全职在家,尽心尽责地照顾她,不让女儿做一点家务,有一次妈妈生病,需要住院,结果瑶瑶听到之后,非常不高兴地说“你住院了,谁给我做饭?”,妈妈听到这句话,心里顿时凉了半截。

乔乔已经上大学了,每个月都会将穿脏的衣服打包寄回家,让妈妈洗干净再寄回来。

......


妈妈每天睡到11点被娃吐槽:教育孩子,妈妈应学会变得“懒”一点

类似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

妈妈,总想把最好的,最圆满的爱给孩子,为了让孩子绽放光芒,宁愿燃烧自己,然而这样做就是完美的妈妈吗?

孩子的一切,你都为他安排好,孩子在成长中,没有机会尝试,没有机会犯错,没有机会探索,可以说妈妈的勤劳,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力,浇灭了孩子成长的欲望。

慢慢地,孩子会滋长出懒惰和依赖性,认为妈妈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他们对妈妈的勤劳习以为常,视而不见。

在妈妈的过分勤劳下,孩子最终变成了一个毫无责任感,不懂感恩,没有独立能力的“废物”。

妈妈每天睡到11点被娃吐槽:教育孩子,妈妈应学会变得“懒”一点


妈妈每天睡到11点被娃吐槽:教育孩子,妈妈应学会变得“懒”一点

《妈妈是超人》中,邓莎直言自己就是个“懒”妈妈!

在妈妈入学测试中,邓莎就以10分的成绩稳站倒数第一,随着节目的进行,观众发现邓莎不愧有“猪猪妈妈”这个绰号,大大咧咧迷迷糊糊的,一会儿忘记给孩子穿衣服,一会儿忘记孩子的任务。

可是,儿子大麟子却是一个非常懂事,独立、情商也很高的孩子。自己吃饭穿衣,非常细心地照顾其他的小朋友。妈妈生病时,还会将毛巾打湿放在额头上为妈妈降温,细心照顾。

就如邓莎自己说的“我迷糊,他就聪明。”就是因为邓莎太“懒”,大麟子才会如此的懂事乖巧。

妈妈每天睡到11点被娃吐槽:教育孩子,妈妈应学会变得“懒”一点

1、“懒”妈妈的孩子独立自主

美国教育权威詹姆斯博士曾说:

家长和孩子好比一个100分的组合,当你做满了90分,孩子只有10分;而当你慢慢只做10分,也许孩子就会成长为90分。一个获满分的家长,绝对不是一个成功的家长。他们的“爱”就像一面双刃刀,疼了自己也害了孩子。

当你“懒”的帮孩子收拾房间,孩子就只能自己整理;当你“懒”的给孩子收拾书包,孩子就只能自己收拾,当你“懒”的刷碗,孩子就会去学着刷干净。

只有妈妈变“懒”了,孩子才能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开始思考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开始学会为自己操心,开始意识地承担起曾被妈妈承担的责任。

只有孩子自己去做事情,才能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在探索中得到成长,才会快速成长为一个自信、勇敢、独立的人。

妈妈每天睡到11点被娃吐槽:教育孩子,妈妈应学会变得“懒”一点

2、懒”妈妈的家庭更加和睦

有人说“大多数充满争吵的家庭,都有一个过度操心的妈妈。”当妈妈过度操劳,就会感到身心疲惫,看到丈夫和孩子的清闲无所事事时,妈妈就很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于是就会出现不断地指责和埋怨,引起争吵。

妈妈变得“懒”一点,孩子才会主动一些;妈妈变得“懒”一点,丈夫才会多承担一点,妈妈变得“懒”一点,,家庭才会更加和睦温馨一点。

所以,妈妈要做的是学会让自己“懒”一些,多放手一些,让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学会为这个家庭承担一部分责任。只有这样,家庭才会更具有向心力,家庭才会更幸福。

妈妈每天睡到11点被娃吐槽:教育孩子,妈妈应学会变得“懒”一点

妈妈每天睡到11点被娃吐槽:教育孩子,妈妈应学会变得“懒”一点

正面管教创始人之一琳·洛特女士,提出过“带着爱放手”的养育理念,其目的是通过放手和把权力交给孩子,应对阻碍我们赋予孩子力量的恐惧。作为妈妈,不要追求100分的勤劳和100分的爱,在孩子的教育中,妈妈应该学着让自己变“懒”一些:

1、妈妈要学会懒得“动手”

懂得适当地放手,孩子力所能及的事,鼓励孩子自己做。

自己整理玩具,自己收拾房间和书籍,随着孩子长大,清洗自己的衣服,帮助妈妈刷碗,擦地,倒垃圾,甚至可以开始学着做饭。

相信孩子的能力,让孩子去尝试,你会发现,孩子其实你想象中的更棒。

只有妈妈学会懒得“动手”,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才会慢慢提高,对妈妈的依赖也渐渐减少,妈妈才会越来越轻松。

妈妈每天睡到11点被娃吐槽:教育孩子,妈妈应学会变得“懒”一点

2、妈妈要学会懒得“张口”

“快起床,要迟到了!”、“你能不能不磨蹭!”、”你明天上午有美术课,别忘了!“、”书包检查了吗?作业忘带了吗?“

你是不是经常说这些话?

作为妈妈,说这些话是因为关心孩子,担心孩子出错,担心孩子没有做好。然而对于孩子来说,妈妈太唠叨了!

妈妈越唠叨,孩子越厌烦;妈妈越唠叨,孩子越叛逆、越想逃离。这种出力不讨好的教育是无用的!

妈妈要学会懒得“张口”,不唠叨,不琐碎,将精力放在孩子人生中更重要的事情上。学会相信孩子,学会让孩子自己做主,你只要在一旁适当地提点和引导,把握孩子成长的大方向不出错,至于琐碎的小事,当孩子被错误惩罚后,他自然就长记性,会有意识地去改正。

妈妈每天睡到11点被娃吐槽:教育孩子,妈妈应学会变得“懒”一点

3、妈妈要学会懒得“陪读”

孩子的学习,父母参与越多,效果越差。

因为你的寸步不离、你的“勤于”纠正、你的“热心”帮忙、你的“过度”指导,会让孩子慢慢失去主动性、独立思考的能力、内驱力逐渐消失,甚至会变得厌恶学习。

让孩子学会自己记住作业内容,学会自己检查作业,学会自己收拾书包,学会自己思考答案,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积极地发挥主动性,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孩子才会更有成就感和自信心。


妈妈每天睡到11点被娃吐槽:教育孩子,妈妈应学会变得“懒”一点

妈妈“懒”一点,是给孩子锻炼自己的机会,让他逐渐成为生活的主导者,承担自己学习、生活上的责任。

教育的真谛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在孩子的人生中,他才是主角,而妈妈,只是一个旁观者,一个引导者。只有管得越少,孩子才能成长的越快,只有敢于松手,孩子才能飞得更高!

妈妈每天睡到11点被娃吐槽:教育孩子,妈妈应学会变得“懒”一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