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是保險公司的重要資產”。隨着海量數據的爆發和用戶需求的日趨個性化,保險企業對於傳統數據的分析經驗對業務的推動已動力不足,如何通過數據分析應用,創新產品,滿足客戶需求,愈發重要。目前,越來越多的保險企業開啓了“數據驅動型”發展模式,完善自身的數據運營體系和大數據分析平臺。

文 | 董興榮 李菲

財資一家(微信號:TreasuryChina)原創首發

陽光保險集團較早便啓動“一身四翼”的發展戰略,即在做大做強保險主業的基礎上,打造“數據陽光、金融陽光、健康陽光、海外陽光”四個新陽光,其中“數據陽光”無疑就是陽光保險集團打造“數據驅動型”企業的“產物”,爲客戶提供更多的金融保險服務。陽光保險集團致力於打造符合人性與最具活力的金融保險服務。目前,陽光保險集團旗下已擁有財產保險、人壽保險、信用保證保險、資產管理、醫療健康、互聯網金融等多家專業子公司,業務範圍從傳統保險一直延伸到了互聯網金融、醫院、酒店。爲了支持這樣多元化業務的發展,如何分析不同業務領域的數據,快速響應市場變化,洞察客戶的需求,成爲驅動陽光保險集團發展的重要舉措。

數據與技術驅動集團轉型發展

1. 數據是重要資產 基於“一身四翼”的發展戰略,在2015年9月,陽光保險集團便成立了大數據中心,同時還在產險和壽險子公司成立了數據管理部。據瞭解,在陽光保險集團的大數據戰略中,數據的應用和落地被分爲四個層次:數據支撐業務、數據驅動業務、數據創新業務、數據創造業務。目前,在陽光保險集團體系內,以數據爲核心的業務板塊包括互聯網金融平臺惠所、獨立第三方信用評級及信用管理機構人人信、信用保證保險公司陽光信保等。這些數據驅動的業務和陽光保險傳統的業務模塊共同使用陽光保險集團大數據中心提供的本地“數據雲”。

保險企業與其他的行業不太一樣,數據是驅動企業發展的重要資產。具體應用體現在兩大方面:一是對於產險、壽險、資產管理等業務來說,一方面我們可以通過在線的方式將服務提供給用戶;另一方面,還能收集到相應的用戶行爲數據,以便實時進行用戶畫像研究,更好地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二是在傳統業務之外,大數據可以在保險行業中孵化出新的、以數據驅動的商業模式和商業形態,可以對現有的系統、業務進行改造,提升傳統業務的效率。

例如,在財務考覈方面,財務考覈應收保費賬齡報表是財務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多維度分析報表,通過財務分析,可以追蹤不同保險產品、營銷渠道下保費的收入情況,分析賬期的變化趨勢。同時,它也是瞭解自身保費收入情況,控制保費流失風險,爲整體經營狀況提供數據分析的依據。

此外,陽光保險在集團籌建期間就看到了IT的重要性,信息化一直與業務發展相伴相生。當下,在北京、深圳、青島設立了三個研發中心,集團IT部門人數達到了近500人。同時,還重視人工智能方面的探索。

2. 抓住智能應用的契機 隨着IT的含義從Information Technology逐漸演變爲Intelligent Technology,未來商業智能的機會日益凸顯。通過智能化的大數據分析,在PB級的數據基礎上,進行商業智能分析和挖掘,從而更加準確地預測業務契機。在此基礎上,更全面地對客戶、行業,甚至整個社會進行畫像,這是可以預見的未來商業智能應用。未來,隨着技術的變化發展,一定是智能化的時代,但數據仍將是關鍵要素之一。如何在大數據的基礎上,進一步結合智能技術,做預測性分析和解釋性分析,形成了一整套智能分析的體系,有助於保險企業的創新發展。

在保險行業中,風險管理對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其中,精算師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工經驗積累,是一項極具創造性的工作。通過人工智能的運用,爲精算師在數據探索和預測方面提供更加便利的工具,將給他們的工作帶來極大的輔助。

人工智能經過不斷發展,已經從硬件設施到算法逐漸變得成熟,它將深入我們的日常生活,改變企業生產運營方式,顛覆傳統的市場規則。而數據對於人工智能而言,就如同人體所需的基本元素,只有基於數據,人工智能纔有的放矢。因此,對於企業而言,當下最重要的是把握住“數據”這一把打開未來智能商業的鑰匙。

集團財務轉型與創新

1. 財務共享中心建設之路 “保險行業內外延伸業務的傳導性比較複雜,所有財務和非財務的統計數據都經過一層層彙總,幾乎每一層都對這些數據有所修正。經過主客觀因素的改變,最終集團拿到的數據會出現失真現象,原因是在傳遞過程中產生了信息失靈,且信息傳遞速度慢。”陽光保險集團財務總監彭吉海表示。數據和信息的失真會導致集團上層決策依據不充分、不準確。而數據和信息的失真也導致了企業面臨低效率、更多潛在風險、高成本等具體問題。爲實現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分離、防範風險以及保證財務信息真實準確,陽光保險集團開始探索並嘗試集約化、標準化、規範化的財務管理模式。2011年陽光保險集團開始將分散的會計和資金業務進行集中作業和管理,將財務職能劃分爲戰略財務、業務財務和共享財務,形成總部財務、機構財務和財務共享三位一體的財務管控模式。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建設,便是集團財務轉型邁出的重要一步。

2011年4月陽光保險集團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正式立項,2012年4月試點上線,2013年2月成都第二中心上線,2013年6月全國推廣,2014年1月事業部改革。運營內容包括系統建設、組織架構構建、業務流程再造等。不僅規範了全集團整體會計覈算,保證了會計信息的一致性和真實性,還搭建了資金管理平臺,實現多渠道資金收付模式,完成財務系統整體規劃與落地實施,創建了內部運營管理體系,保障內部運營高效高質量,並且快速實現了北京、成都雙中心運營模式。

財務共享中心的核心功能是覈算的集中、資金的集中、報賬的集中,這與會計作業中心的理念迥異,財務共享中心的定位明確:解放會計覈算和資金結算人員的生產力,促使集團財務在會計稅務與資金管理方面拓展更大的提升空間。陽光保險集團的財務共享服務還集中風險管控職責,尤其是在費用審覈、機構管理等多個方面,實現對會計作業多個流程環節的合規檢查和控制。

據瞭解,陽光保險集團財務共享中心下設8個職能部門,包括業務管理室、北京覈算中心、成都覈算中心、資金結算室、系統管理室、運營管理室、財務管理室、人事行政室,提供的後援支持職責非常全面,包括人員管理、內部財務管理、質量管理、標準化管理、運營分析、項目管理、業務優化和管理創新等。

在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人力管理方面,陽光保險集團並沒有將他們定位於執行流水線作業的人員,而是賦予了他們管理功能。對於不準確的前端業務單據,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人員不是簡單地把數據返回去,而是分析數據、報表等各機構提供的內容,發現問題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並聯合集團和子公司財務部監督機構執行落地。

2.“互聯網+會計”,打造輕量化衆包微任務 近年來,隨着分享經濟、衆包、衆籌模式的興起,企業的運營模式也逐漸趨向互聯網化。同時,在創新思維的引領下,陽光保險集團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管理團隊也在思考,企業會計覈算如何在新技術、新模式、新思維的引領下回歸會計的本質。而會計覈算衆包模式的提出無論是在發展方向還是在企業實際需求方面都非常契合。因此,陽光財務衆包平臺“誕生”。陽光財務衆包模式是把會計作業與互聯網結合,即把會計作業極致拆分成微任務,通過衆包平臺發佈到互聯網,由互聯網大衆進行處理,最後在平臺整合任務處理結果形成企業記賬及支付依據。

據瞭解,陽光財務衆包平臺在人力資源、空間和時間上都實現了創新和突破。

在人力資源上,衆包可以將專業人員才能完成的專業的工作,發放給更多沒有清晰界限的非專業社會羣體來完成,解放專業人才去做更專業更有價值的事;

在空間上,相關人員無論是在途中、家裏、公司還是在飯桌上,都可以進行操作;

在時間上,專業工作將不在一條連續的操作流程中完成,而是將流程打散成若干個細小流程,並由相應的若干人員同時完成。

陽光財務衆包平臺還自帶極致拆分、自動學習、降專業度等標籤。

所謂極致拆分,是指平臺將單個業務處理拆分成最小待處理任務,變串行爲並行處理,將一個企業內部的報銷單,拆分成10個小的任務,由互聯網上10個不同的人處理,這樣既能大幅提高處理時效,又能保證企業信息安全。

而自動學習是平臺自動記錄每一個任務的處理結果,當同一個任務處理結果相同並達到一定數量時,能夠實現以後的任務處理自動化,取代人爲操作。

在降專業度方面,陽光保險將大量的審覈、校驗、比對做成規則放入系統後臺,對於互聯網上的衆包商而言,只需要根據影像任務提取所需要的信息直接錄入即可,降低了會計審覈的專業難度。

對於企業而言,陽光財務衆包平臺整合了互聯網大衆的碎片化時間,釋放了企業會計專業人員,能夠降低企業運營成本。以陽光保險集團財務共享作業規模爲例,以70%的業務實現衆包進行測算,一年節約成本1000萬元。成本節約隨着業務規模的擴大會更加明顯。

陽光財務衆包的誕生,推動全球共享的同時,促進企業真正實現輕資產、靈活經營,還有助於企業財務轉型,推動企業財務管理向戰略財務、數據財務轉移。

3. 全流程自動化的智能財務 目前,市場上已推出的RPA軟件,主要是在引進國外RPA技術基礎上進行定製化開發,除實施費用外,同時根據業務場景數量每年收取版權費和開發平臺費,落地成本及後期運維成本都比較高。爲此,陽光保險集團自主研發了國內首個商用RPA應用,目前已應用於財務、資金領域,這也標誌着企業對於RPA的應用需求不再受限於國外產品,機器學習正式應用於會計記賬領域。據瞭解,此軟件的核心技術由陽光保險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使用時無需年服務費,並且後期基礎運維無需開發,一次性開發成本和後期運維成本更低。從產品本身而言,自主研發的RPA技術可兼容多個場景的軟件在一臺電腦上執行,可以完成人機協作,大大提高可用性。

陽光保險集團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繼2016年底推出會計作業衆包模式後,經過一年多的運營,研發出一款主要針對企業會計記賬業務研發的智能化應用——“慧算”,其使用兩套智能算法,依靠海量、可用的歷史數據進行訓練,自動完成多套記賬規則的建立,多規則校驗完成企業會計記賬處理。通過智能化解決會計審覈記賬最後一公里的人工操作,從而實現全流程自動化。

據悉,傳統的會計記賬,由會計覈算人員根據大腦記憶的記賬規則,通過企業經濟事項、發票等原始單據進行人工判斷確定會計科目,當大腦記憶不明確時則需要翻看紙質資料確認。對於大型、多元化發展的企業而言,記賬規則相對複雜,需要大腦記憶的規則很多,當記賬處理需求量大時,就需要補充大量人員完成,效率和質量也會受到影響。而“慧算”智能覈算軟件的應用,能夠很好地解決此類問題。秒級判斷、高速運算、降低成本、減少人力投入是“慧算”的突出特點。

目前,陽光保險集團使用的自主研發RPA軟件及“慧算”智能覈算軟件已形成獨立品牌,並進行市場化運營,未來,財務智能化應用將會爲更多領域提供服務,創造更多價值。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