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三國演義》和《三國志》的人都知道劉備善於籠絡人心,交了關羽、張飛、趙雲、諸葛亮等幾個是亦君亦臣的兄弟,劉備交友、得人心更多地憑個人魅力和忠義情感;要說誰最知人善任,當屬曹操,曹操推誠取信,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賞罰分明,見賢思齊,終成一代霸業,然而他的後代在用人選才方面卻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三國演義:曹睿用人,能者居首,辯才而用,這是曹家成霸業原因

對於人才的選拔,向來我們都知道,如果能不因爲私心和別人的干擾,公正的選舉人才,這樣就不會讓有才之人失望;可是,當政之人,受私心和他人的干擾是很難避免的;曹操的兒子曹睿在用人時選擇劉放和孫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了。

劉放是在曹操攻克冀州是投奔來的,因爲他文字功底好,口才又好,這纔得到重用;後來曹操設立了“祕書”的職位,並讓劉、孫兩人上任。而後曹操離世,曹丕爲皇,並把“祕書”一職改爲中書;可在當時,“令”爲最高長官,“省”爲中書,讓誰當“令”又是一個難題了;論資格,他們兩人的年齡相差無幾,資歷也一樣;可如果讓這兩人一個當“令”和“郎”,必然會有一人不服。

三國演義:曹睿用人,能者居首,辯才而用,這是曹家成霸業原因

還好曹丕聰明,也解決了這個問題,讓他們一人一職,同等地位;從此,他們也相互監督,共同分擔事務。可是,這是卻引起大家的議論,倒是曹丕不臉紅;三年後,兩人又同時晉升。父親落下的這事,兒子也沒辦法改;後來曹睿對這兩個人也是寵着。可要知道,如果太過青睞身邊重臣,可就亂了朝政。

三國演義:曹睿用人,能者居首,辯才而用,這是曹家成霸業原因

朝中大臣都努力和這兩人交好,害怕得罪他們。期間,有個官員爲人正直,從不巴結這兩人,這官員的兒子擔心父親會出事。就勸父親說,劉、孫兩人受到皇帝信任,可直接干政,大家都附和着;父親還是小心點好,應該和大家一樣對他們,不然一定會遭人誹謗的。夏侯獻等人曾經用兩隻棲息在大殿樹上的雞來諷刺劉、孫。

三國演義:曹睿用人,能者居首,辯才而用,這是曹家成霸業原因

最過分的是,曹睿臨死之前本想把輔佐的權位交給曹宇,曹爽,夏侯獻等人;可劉、孫本就恨夏侯獻,自然極力反對,又說曹宇等人沒能力上任,只同意曹爽;可是,曹爽本就是一個無能之人,又怎能勝任得了呢?奈何曹睿命不久矣,只能無奈做出了這個違背心意的事。要知道,曹睿本不傻,可奈何太過重用這兩人,後期也就只這麼沒用了。

三國演義:曹睿用人,能者居首,辯才而用,這是曹家成霸業原因

後來,小皇帝曹芳稱帝,可帝權卻掌握在這兩人的手裏。而他上臺也是由這兩人決定大事,後來還給他們加官加工資,並提拔他們的家人;如此,劉、孫兩人不出幾年就把這魏國給換主了。如果這幾任皇帝沒有如此放任這兩位近臣,不因爲祖宗而信任和重用他們,可能也不至於丟了江山呢。

三國演義:曹睿用人,能者居首,辯才而用,這是曹家成霸業原因

得民心者,得天下,得人才者才能治理天下,劉邦得蕭何,張良纔有大漢天下,漢武帝得桑弘羊、東方朔纔有強漢盛世,後世的劉備得諸葛亮、姜維才能三分天下,無論是劉邦、漢武帝、還是劉備他們在用人選才方面都有自己的手法,都說成功是不可複製的,魏明帝曹睿能者居首,辯才而用,與他們相比也毫不遜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