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臺灣淺灘漁場魷魚被閩粵兩省公認爲最好的海產之一,新鮮的魷魚被晾曬多日,即成爲南澳當地俗稱“宅魷”的美食。因此,這片漁場的魷魚一直是我國近海重要的漁業資源,也以此爲基礎,打造起了廣東汕頭、福建東山等地最重要的出口創匯產業之一。近十年來,因捕撈強度過大,該漁業目標物種(中國槍烏賊)已呈現出尺寸變小、性成熟提前的趨勢,面臨資源衰退的風險。

  同時,越來越多的國際採購商開始重視水產品原料的資源可持續性和漁業生產過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陸續對我國魷魚加工商提出以認證爲導向的產品要求,抬高了出口貿易的門檻。爲了應對市場新要求,2013年由國內魷魚加工企業“海茂”和國際採購商“BSF”策劃發起汕頭-臺灣淺灘漁場魷魚提升項目(魷魚FIP)。

  2017年,智漁聯合國內外採購商和供應商全面啓動該項目智漁魷魚FIP項目組對魷魚捕撈、加工等產業鏈各環節進行了深度調查與研究,爲加強漁業資源保護、提升產業競爭力的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行動計劃。

  經過長時間的產業鏈調研和文獻數據挖掘與分析,智漁於2018年1月在國際FIP平臺上提交了漁業可持續發展需求評估報告,並陸續針對當地行業特點、漁業資源生物特性,策劃科學研究方案。2018年7月6日,智漁邀請當地企業、科研院所、行業協會及漁民代表等,在廣東省汕頭市召開“魷魚資源管護和魷魚產業提升”研討會,探討爲制定最小可捕規格和產卵場保護措施必需的科學研究方案的可行性。

  會議現場

  此次研討會得到了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廣東省汕頭市海洋漁業主管部門的指導,並獲得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汕頭大學、上海海洋大學的多位專家學者以及行業協會、企業、漁民代表的大力支持。約二十人的小型研討會,與會人士全程參與、積極發言,會場氣氛十分活躍。

  會議伊始,智漁韓寒女士介紹智漁使命及嘉賓背景

  智漁漁業提升項目經理何映霖先生

  做有關項目進展的專題分享

  汕頭-臺灣淺灘漁場魷魚捕撈提升項目(FIP)負責人——何映霖談及該項目的意義時,表示希望通過此項目打破目標漁業所存在的貿易壁壘,養護魷魚資源,提升產業市場競爭力,實現漁業可持續發展。再者,本項目聯合利益相關方共同實現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過程,能爲其他該區域海產品的出口貿易及今後發展戰略提供先行經驗,爲中國海洋漁業管理改革提供創新思路和實踐經驗。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邱永松主任發言

  會上,上海海洋大學的方舟講師介紹了全球頭足類資源概況。談到遠洋漁業對近海漁業的啓示,方舟認爲,不論是近海或遠洋漁業管理,都離不開漁業基礎數據採集及政府部門、科研機構、企業漁民三方的聯動配合方舟以臺灣劍尖槍烏賊管理模式爲例,打開了本次魷魚漁業提升項目的新思路。

  汕頭大學鄭銳強博士(左二)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邱永松主任(右二)探討項目

  不僅如此,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王雪輝老師爲我們講述“汕頭-臺灣淺灘漁場中國槍烏賊生物學分析”工作方案,該方案主要對目標漁場中國槍烏賊的生長、死亡、產卵期和產卵場分佈等生物學特徵進行分析,建立動態綜合模型,確定中國槍烏賊的最適可捕規格,爲目標漁場中國槍烏賊資源的持續利用提供科學支持。

  汕頭市萬成鑫水產有限公司經理陳裕彪先生髮言

  南澳縣雲澳鎮中柱村漁民代表吳慶喜副書記發言

  而關係到最切實利益的企業和漁民也紛紛爲我們講述了目前的困境。

  汕頭魷魚出口加工企業不僅面臨貿易壁壘的阻礙,且當地內銷企業興起分割越來越少的魷魚捕撈資源,使得出口企業市場可出口份額無法得到保證,生存艱難。漁民自身生計壓力和禁漁期衝突(魷魚汛期與禁漁期重合,無法出海而錯過最好捕撈時機)目前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案。加工企業和漁民敞開心扉的講述也影響了在座專家學者,大家紛紛就企業與漁民配合研究計劃及未來實施最小可捕尺寸管理的可行性展開討論。

  會議討論非常活躍

  漁民代表與南海所老師展開討論

  (從左到右依次爲:邱永松老師、王雪輝老師、南澳中柱村吳慶喜副書記)

  會議最後,智漁韓寒女士爲大家介紹“項目專家委員會”成立背景及成員名單並授予聘書。專家委員會的成員分別爲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邱永松研究員及王雪輝副研究員、汕頭大學孫澤偉副教授及鄭銳強博士、上海海洋大學方舟講師。

  次日,專家委員會部分成員在項目組陪同下考察了汕頭市南澳島的主要漁港,並和漁民、漁村書記、漁政執法大隊等相關人員進行交流。

  專家們在項目組陪同下走訪南澳縣後宅鎮前江碼頭

  專家們在考察當地釣業使用的釣具,研究改進方案

  此次研討會的成功舉辦,得益於各方的大力支持,充滿觀點碰撞的會議現場,讓我們看到了漁民、科研院所、企業等各方尋求解決方案的熱心和決心,這也讓我們更加堅定可持續漁業發展道路的必要性。接下來,智漁將結合聯合各利益相關方共同參與到目標漁場中國槍烏賊漁業資源使用狀況的定量和定性評估工作中,並將引入遠洋魷釣漁業中先進的技術力量,改良南澳魷魚捕撈工藝、提升產業科技水平。

  部分參會嘉賓合影

  

授權聲明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衆號“智漁”,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否則視爲侵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