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是刪了不少內容後才播出的,但還是有觀衆覺得後半部分節奏緩慢,從而選擇倍速觀看。

像《親愛的,熱愛的》這種有雪花參與的劇集或綜藝,粉絲們會選“只看TA”觀看。

像《陳情令》這種有雪花參與的劇集或綜藝,粉絲們會選“只看TA”觀看。

像《偶像練習生》這種有雪花參與的劇集或綜藝,粉絲們會選“只看TA”觀看。

國產劇和綜藝是倍速播放“最愛”,年輕觀衆爲節約時間、融入社交會選擇快速觀劇;劇集上限或將成爲硬性政策要求

一對俊男靚女正情意綿綿地互吐心聲,你儂我儂地糾纏不清……對不起,屏幕這邊的觀衆已經耐不住性子,直接選了“倍速2.0”,鏡頭切換加快,演員像木偶,臺詞說得像機器人,但是並沒有影響觀衆理解劇情。

即使是像《長安十二時辰》這樣精緻的劇集,也沒有阻擋部分觀衆按下倍速的手指,更不用說其他拖泥帶水,動輒六七十集的劇了。

現如今,大多數視頻平臺不僅配備了“倍速播放”的功能,還提供從慢速0.5到正常速度、2倍速,甚至還有“只看TA”的多樣化播放選擇。

拿着平板電腦開着倍速播放,一晚上刷完十集二十集,第二天聲稱“看完”、交流劇情已經成爲年輕人生活的標配。

新京報調查發現,在214位18到40歲年齡段的受訪觀衆羣裏,平時使用倍速觀看視頻的接近七成(67.38%);國產劇和綜藝是使用倍速播放最頻繁的視頻內容類別;視頻節目內容注水和私人時間減少是他們採用倍速播放的兩大主要原因;對倍速播放,他們大多持肯定態度,認爲這一功能讓用戶的選擇更多元更自由。

國產劇和綜藝是倍速播放常客

在互聯網還沒有那麼普及的年代,觀衆在什麼時間段能看到什麼節目都是由電視臺決定。觀衆如果不喜歡,只能選擇換臺或關機不看。而隨着視頻平臺的興起,用戶在這方面的決定權越來越大,甚至可以自行決定用什麼樣的速度播放內容。目前,騰訊、愛奇藝、優酷等幾大視頻平臺都爲用戶提供了多種播放方式的選項:正常速度播放之外,還有慢速的0.5倍、0.75倍,快速的1.25倍、1.5倍和2倍,以及爲粉絲族羣定製的“只看TA”。

調查顯示,在18到40歲年齡段的受訪觀衆羣裏,將近七成(67.38%)會在觀看視頻節目時使用倍速播放的功能。其中,快速播放(1.25倍、1.5倍、2倍)和正常速度播放是使用頻次最多的兩項,其次是“只看TA”,慢速播放(0.5倍、0.75倍)使用最少。在“更願意選擇倍速播放觀看的內容”中,國產劇的得票數一馬當先,綜藝節目緊隨其後,韓劇、日劇、美劇的得票數依次遞減。

“只看TA”是視頻平臺爲粉絲量身定製的功能。觀衆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選擇節目裏某位明星的戲份觀看,從而跳過不感興趣的部分。這樣的功能堪稱高效省時的追星利器,深受粉絲觀衆羣的青睞。

顧偉是好幾個視頻網站的VIP會員,對每一種播放功能都使用過,但的確是快速播放和正常速度播放使用得比較多。“這些功能都用過,好奇嘛。我喜歡看一些國外的原版電影和劇,聽力又沒那麼牛,美劇英劇美國電影都平蹚不了,得配合字幕看。這當然得用正常速度播放,用慢速的話,聲音會很怪。但如果看國產劇和綜藝,我一般會開個1.25倍或1.5倍速,一點不影響理解劇情。”顧偉說,慢速播放功能他也用過。“比較早之前了,看到有個公衆號寫周星馳在83版《射鵰英雄傳》裏跑龍套,我就專門在那一集的那個時間點慢速播放,就爲看龍套周星馳。畢竟平臺也不可能爲了這麼點龍套戲份出一個‘只看周星馳’啊。”

自稱“飯圈少女”的小涵告訴記者,暑期追《親愛的,熱愛的》,她和朋友就選擇了“只看胡一天”。小涵也用過0.5倍的慢速播放,“《偶像練習生》的時候,那麼多人一起在臺上表演,喜歡的雪花又不在前排C位,節目的剪輯節奏還很快,只能開慢速找他的鏡頭。”

八九十集體量,年輕人真沒時間看

1內容注水

“一句話證明你有多閒?看劇居然不用倍速!”這雖然是網絡上的一個段子,但也從側面說明現在的劇集內容注水、劇情拖沓。現在的電視劇動輒40集起,70集也常見,90集不是夢,30集只能算是小體量。癡迷周迅的李楓,在周迅主演的《如懿傳》開播時滿懷期待,結果發現鏡頭推進“慢”得看不下去,一看總集數有87集之巨,他又不喜歡用倍速,追了兩集後棄劇。

事實上,集數多少從來不是產出高品質劇集的必要條件。經典的86版《西遊記》才25集、87版《紅樓夢》36集,2017年的爆款劇集、豆瓣評分9.0的《白夜追兇》,也不過32集。

一位電視劇製作公司的從業者告訴新京報,很多“大劇”其實並不需要那麼多集才能講完故事,只是參與制作的各方出於盈利的考慮願意把集數抻多。在創作階段讓編劇加一些無關緊要的過場戲,讓敘事節奏慢下來;在播出時,增加前情回顧,以縮減單集實際時長、增加總集數。因爲電視劇大多是以集爲單位定價出售的,演員也以集爲單位計算片酬,集數的增加可以讓劇方和演員都獲益;對電視臺來說,集數增加意味着插播廣告的空間更大,同樣增加了收益。各方都得利,只有觀衆的利益受到了損害。

作爲主管部門的廣電總局已經注意到了目前國產劇“注水”嚴重的情況。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局長、黨組書記聶辰席7月3日調研時強調,“針對注水劇、宮鬥劇、翻拍劇、演員高片酬等問題,深入挖掘瓶頸癥結,始終保持高壓”。9月初,業內有消息稱廣電總局正在研究應對措施並徵求意見,擬對劇集集數的上限作出規定,上限爲40集。有頭部影視劇製作公司的人士向記者證實,的確收到了相關的徵求意見。

在公關公司任職的李佳表示,她現在看國產劇開1.5倍速是標配,有時也開2倍速。“因爲真的很慢!一集可以講完的內容非要用3集。整體節奏慢,對白的語速也很慢。慢到什麼程度呢?反正我開1.5倍速之後,感覺演員說話變正常了,劇情也變流暢了。不是說不能慢,慢得要有道理吧,爲了拖長時間故意慢,觀衆也不傻。”李佳承認,有少數國產劇是不能開倍速的,尤其是一些經典老劇,很多情節都值得反覆回味。

2節省時間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讓個人時間被擠壓得越來越碎片化。很多年輕人,只能抽零碎的時間用倍速看視頻。另外,倍速也給那些沒時間但又需靠攏網絡熱點話題的職場人士提供了便利。

吳冬亮是會計師,他感慨工作太滿,自己想看的內容太多但自由支配的時間太少,觀劇“需要合理安排時間,區別對待。比如感興趣的美劇、英劇,當然要留充裕的時間來看。但我還喜歡網絡小說呢,小說IP改編成的國產劇,我既有興趣又怕踩雷,就先用2倍速看兩集試試,上下班的地鐵上看一下就能知道是什麼水平。”

Ivy從事商務工作,經常飛到不同的城市出差。她很多時候都是在機場候機的時候看看劇,當然用的是2倍速。對她來說,看劇是維繫職場關係的一種方式。“要在同事同行間維繫良好的職場社交關係,就不能不合羣。尋找共同話題變得必不可少。熱門劇集就是這種可以成爲共同話題的談資。我需要快速瞭解這部劇的大概內容、大家討論的熱點,和大家有得聊就行了。”她透露,在倍速刷劇時多次想過,遇到精彩的地方回頭找時間用正常速度重新看,但從來沒有實施過,“回頭就忘了,其實也沒什麼值得再看一遍的。”

用戶和製作者尊重是相互的

針對“如何看待倍速看節目/看劇這個功能”的調查結果顯示,認爲該功能“讓用戶有更多的選擇,挺好的”超過半數(57.45%);認爲“無所謂對錯,存在即合理”的佔38.3%;有4.26%的被調查者認爲倍速播放對內容創作者不夠尊重。

事實上,“對內容創作者不尊重”和“讓年輕人失去耐心”,是近年來網上批評“倍速播放”的主要論調。不過,在已經習慣使用倍速播放功能的年輕人看來,這樣的批評站不住腳。李佳就表示,倍速觀劇本質上跟拉進度條快進沒什麼區別,是很私人的選擇,不會影響到其他人,也並非不尊重創作者。“尊重是相互的,如果創作者足夠尊重觀衆的話,應該拍出讓觀衆不捨得用倍速播放觀看的高水平作品。”她也不認爲倍速播放會讓年輕人失去耐心,“坦白說有的劇要是沒有倍速播放的選項,我纔會真的沒有耐心”。

曾在某視頻網站從事過相關技術工作的吳迪認爲:“技術本身沒有對錯。如果認爲觀衆缺乏耐心,我覺得應該反思內容創作是否出了問題,而不是把問題歸咎到技術上。”據吳迪介紹,倍速播放起初並不是爲了觀劇量身打造的功能,早期更多地被用於學習視頻和音頻課件。尤其複習已經學過的視頻課件上的知識點時,倍速播放能夠很好地節省時間、提高效率。從2015年開始,國內的視頻平臺全面推行付費模式的會員制,變得更加關注用戶體驗。在借鑑了Youtube等國外視頻網站的經驗之後,各平臺紛紛引入了倍速播放的功能。二次元文化的集中地B站,更是因此湧現了不少利用倍速功能製作“鬼畜”效果視頻的UP主,“配合2倍速播放食用效果更佳”一度成爲破圈的流行語。

此後,視頻平臺進一步推出了滿足粉絲追劇需求的“只看TA”播放功能。用戶在“只看TA”裏選擇喜歡的演員,就能只看由該演員出演的劇情。除此而外,還可以選擇兩位演員共同出演的內容,比如今年暑期檔的《陳情令》可以選“只看忘羨(王一博和肖戰)”的劇情線,《親愛的,熱愛的》可以選“只看李現和楊紫”。現在視頻平臺使用的“只看TA”播放功能,科技含量頗高,用到了人臉識別、表情識別、場景識別等AI技術,通過對畫面的智能分析快速定位視頻中某個明星的片段,進而滿足用戶只看自己喜愛明星的需求。吳迪表示,互聯網時代觀衆的自由度和主動權比十年前高了很多倍,其實是觀衆主動擁抱了倍速播放,並不是倍速播放帶壞了觀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