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裝殺毒軟件太卡,索性把它卸載了,近幾年,有這樣想法、做法的人越來越多了。雖然很多專家舉雙腳反對,但似乎不能阻止這一股浪潮。這樣的事情,令人不由得想到久違的“電腦病毒”,似乎已經有多少年沒有出現過病毒大爆發了。

  06年的熊貓燒香,電腦所感染的範圍,至今還讓人心有餘悸。中毒企業和政府機構超過千家,其中還不乏金融、稅務、能源能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重要單位。這個病毒的原理,現在看來非常簡單,但當時沒有相對應的防範機制,才讓它有機可乘。

  在此之後,其實還有很多著名的病毒問世,比如17年發生的“比特幣勒索病毒事件”,該病毒會非法加密用戶的重要文件,然後要求你轉一定數量的比特幣,才能贖回這些文件。

  但注意下這些大病毒的產生間隔,不難發現,他們的誕生時間間隔越來越大了。

  有人說是免費殺毒軟件時代幹掉了病毒,這句話只對了一半。確實如此,由於軟件免費了,普及率高了,黑客,不不不,準確的說是駭客們製作病毒的門檻提高了。如今做個病毒,你要繞不過殺毒軟件的檢測,還真不好意思說是病毒。

  可問題是,在金山毒霸、瑞星殺毒時代,也能很好的防控病毒,爲什麼病毒數量不減呢?

  這跟詐騙犯們比較熱衷的“短信詐騙”很像,編輯條短信“您中了500萬大獎,請支付11400元手續費領取”羣發出去,只要1萬個人裏面上當一個,就賺翻了。電腦病毒也是一樣的道理,免費殺毒提升了門檻,但遠沒有到讓駭客們無利可圖的地步。

  免費殺毒,確實起到了防盜門的作用。可是第二種原因找上門後,駭客們更加不願意幹了——相關部門動手整治互聯網了。

  一個現象最能說明問題,2010年前的所有的PC端網遊,幾乎都有外掛,魔獸世界加速跑、跑跑卡丁車各種穿牆,CF飛天遁地……不計其數。近年來,雖然像喫雞這樣的射擊類遊戲外掛也多,但比起十年前,還是小巫見大巫了。

  去年就有這麼一個新聞,一男子製作了王者榮耀的遊戲外掛,並開始出售販賣。一賣家買了該外掛,使用不久被封號,一氣之下報警。於是該男子被警方抓了,還拘留了。風險越來越大,錢越賺越少,誰還願意這麼幹?

  後來,手機這個傢伙又敲了敲黑客家的門,移動時代來臨了。爲什麼手機病毒比電腦病毒更少呢?這可能是病毒最尷尬的時代。

  電腦時代,絕大部分用戶會通過瀏覽器訪問網絡,而移動時代,除了搜點東西,都是用的app,而app這種東西,極少用戶會在來歷不明的地方下載,絕大部分是什麼應用寶等各種應用商店,而這些廠商們都會進行安全過濾。

  當然,尷尬的不是這一點,蘋果閉塞的環境不必說,安卓各式各樣的機型、版本差異很大,要麼你就爲每一種機型定製一個病毒,否則根本無法形成大規模傳播。

  免費殺毒軟件、法律約束、PC用戶量下降,讓黑客完全沒了激情。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利益轉移了。

  做病毒,還得繞各種殺毒軟件,爲什麼我不做捆綁軟件呢?或者,我做個殺毒軟件,讓他們安裝,然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