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由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主辦,北京語言大學承辦的第二屆“一帶一路”語言文化論壇在首都博物館閉幕。本次大會以“東漸西傳、文明互鑑”爲主題,邀請了數十位中外專家學者共聚一堂,共同探討“一帶一路”背景下漢語與中華文化的傳播問題,共同商議當前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文化傳播的研究和實踐路徑,以及國際交往中的跨文化交際問題。本次語言文化論壇下設四個平行論壇,分別是“一帶一路”語言互通、“一帶一路”文化交流、“一帶一路”文明互鑑和“一帶一路”青年論壇。四個論壇皆由專家學者主持,通過演講和對話的形式,就語言文化的傳播困境與挑戰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本次閉幕會由北京語言大學副校長張旺熹先生主持,出席本次閉幕式的有委內瑞拉大學教育、科技部副部長南何爾女士,聯合國組織代表愛德蒙·木卡拉先生,歐洲經濟與社會委員會主席埃瓦爾·派德拉先生,阿根廷總統顧問菲利普·馬裏諾先生,法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著名漢學家白樂桑教授,格魯吉亞大學教授馬林那女士,參加閉幕式的還有來自泰國的專家學者。中方嘉賓有首都博物館副館長黃雪寅女士、北京語言大學孔子學院事業部陳麗霞主任,以及北京語言大學相關部門負責人,北京語言大學合作院校負責人,孔子學院的教師代表和學生代表。

北京語言大學副校長張旺熹先生在發言中首先代表北京語言大學向蒞臨閉幕式的各位嘉賓表示誠摯的歡迎,對論壇的成功舉辦表示熱烈的祝賀,向所有參與支持本次論壇的各位領導和嘉賓,以及爲本次論壇辛勤付出的工作人員和志願者表示衷心的感謝。他說短短兩天的時間,來自世界近40個國家的政府官員、駐華使節,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圍繞“東漸西傳 文明互鑑”這一重要的議題展開討論,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而作爲中國向外傳播的重要平臺——孔子學院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文化傳播與交流,未來還將繼續努力,不斷深化國家間友好交往。同時,張旺熹先生還表示北京語言大學正在積極推進籌建“一帶一路”傳播中心的建設,研發具有國別性、針對性、個性化、傳播策略的中國文化及“一帶一路”代表性文化傳播動態庫,利用雲平臺技術以實現多維度的多層次的文化傳播,促進“一帶一路”人文交流機制的建設。最後,張旺熹先生表示本次論壇爲我們搭建了一個不同思想碰撞的舞臺,也爲我們營造了一個文明交流的環境,不僅有利於“一帶一路”語言教育的交流與合作,更爲未來“一帶一路”的施行提供了可供借鑑的寶貴經驗。

本次閉幕式還設置分論壇主持人總結髮言環節。白樂桑先生作爲第一個論壇主持人,首先高度評價了本次“一帶一路”語言文化論壇。對於“一帶一路”政策,白樂桑先生表示“一帶一路”的重大價值在於傳承,和歷史分不開,和當代和未來也是分不開的。最後,白樂桑先生總結了自己多年漢語教育的經驗,他表示外語教育有三大目標,第一大目標是交際,第二大目標是深入瞭解目的語與目的國之間的文化,第三大目標是培養思維能力,讓學習者能真正的領會。

“一帶一路”文化交流分論壇總結人伊絲克拉·曼多娃教授對論壇發言進行了總結。在發言中她指出李安山教授的研究表明中非政府間應該加強各個層面的合作和交流;侯賽因·易卜拉欣先生的發言向我們詳細介紹了埃及的漢語教學情況;賈烈英教授強調了聯合國對於不同文化之間對話的重視;方銘教授則介紹了“和”的思想兌現對現代中國人思維和行爲的影響;汪曉源大使結合自己的外交經歷指出語言是連接民心相同道路的最後一公里。

“一帶一路”文明互鑑論壇由愛德蒙·木卡拉先生總結髮言,他指出菲利普·馬裏諾先生談到的語言在交流當中的重要意義非常重要,劉倩女士對於語言的經濟價值給予了很好的研究與總結,伊絲克拉·曼多娃女士讓我們回顧了“一帶一路”的歷史,也講述了跨文化價值形成之初,普利楊·莫爾薩恩先生談了詩歌與文化之間的關係,有助於我們增加互信和理解。王根明先生則提出了各個民族社區在經濟發展當中以及文化保護當中起到的作用。

最後,“一帶一路”青年論壇的總結人瑪琳娜女士高度讚揚了此次語言文化論壇,她表示段海濱老師談到了語言跟着技術發展變化的現象,高適先生表示青年的學術研究以及互相學習和文化交流對“一帶一路”有很大的作用,馬可爲先生介紹了中國和拉美國家的外交和經濟關係,張鵬先生強調通過書籍的交流與合作來拉近兩國關係,阮國偲老師比較語法和意義,談到了文化背景下漢語國際教育的挑戰。

人文交流引領中保發展

本次論壇結束之後,我們還就“一帶一路”語言文化相關問題採訪了三位嘉賓。保加利亞大使格里戈爾•波羅扎諾夫在採訪中表示在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之初,保加利亞就十分支持。兩國在經濟上相互合作非常重要,尤其是進行高層對話,例如今年兩國之間的高層政治對話成果頗豐,保加利亞也一直支持中國在國際事務上的合作。被問及是否會促進中保之間高校合作時,他表示保加利亞和北外已經有過合作,未來還將繼續努力探討深化與中國高校教育、科技、文化方面的合作。明年是中保建交70週年,被問及明年會有哪些重大項目開展以及未來中保關係將如何走向深化時,大使先生表示會計劃舉行一些盛大的活動來慶祝這個重要節點,同時接下來這一年,中保應該加強民間往來,增強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包括青年之間在體育、文化、藝術等方面的交流,但同時大使先生也強調合作的前提便是語言上的溝通和理解,未來應該爲雙邊多創造合作交流的機會。

語言、經濟聯動助力“一帶一路”

北京師範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助理、副教授劉倩女士在採訪中則爲我們介紹了北京師範大學一帶一路學院設置的具體情況,並從經濟的角度爲我們解析了語言文化轉化爲經濟價值的契機。她表示一帶一路學院重在培養一帶一路沿線的留學生,明年將會開始招收學生。而對於被問及從經濟的角度如何看待語言文化時,劉倩女士表示語言本身的特質實際上對經濟已經形成了一種反哺作用,這個現象從1492年新大陸的發現,全球貿易的互通,語言文化交流時候就已經形成了。被問及如何實現語言和經濟的聯動時,她表示我們應該大力發展語言產業,從而促進經濟的發展,因爲語言的互聯互通對於一帶一路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但同時她也指出,當前對於語言產業的界定還很模糊,國外並沒有明確語言產業的定義。但劉倩女士通過自己所做的實證研究來解釋說,國民素質包括語言的使用是一種人力資本,對於消費的拉動和提升意義重大。未來,劉倩女士表示還將會繼續進行經濟學的研究,用數據說明問題並促進語言文化的發展。

文物外交推動國際交流

首都博物館副館長黃雪寅女士在接受採訪時,首先大力讚揚了此次語言文化論壇的舉辦。她表示首都博物館一直以來以出傳播中國和北京文化爲己任,同時也以世界文明的互鑑爲宗旨,我們不僅要引進還要推出。首都博物館在文明互鑑上,除了將中國文化以西方人喜歡的方式推出去之外,還積極引進國外展覽,將西方文化以一種中國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推廣。在一帶一路政策大力推廣的背景下,黃雪寅女士表示未來首都博物館會根據國家的文化需要配合做一些項目,計劃與一些國家的博物館達成合作共識,通過人才和資源對接來促進國與國之間的文化交流。被問及是否會與北京語言大學達成更深入合作時,黃雪寅女士首先高度讚揚了北語學生今年8月份在首都博物院舉行的中日韓三國國際研討會上的翻譯能力,同時也強調此前首博就與北語達成了很多的合作,未來彼此在課題研究領域以及搭建國際交流平臺等方面將會有更加廣闊和深入的合作。

自“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提出以來,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已經攜手走過了6個年頭,到現在已經有六十多個國家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中來。習近平總書記曾說“語言是瞭解一個國家最好的鑰匙”,而在“一帶一路”建設的五個重點中,語言互通作爲四通的前提和基礎,其意義格外重大。在全球化迅猛發展的今天,其面臨的困境和挑戰無疑也更加繁雜。本次“一帶一路”語言文化論壇在這種大背景之下舉行,讓各國學者專家共聚一堂,從文學、經濟、科技等方面着手共商共建語言文化政策,助力“一帶一路”政策的施行,同時對於推動世界語言文化的交往,推動跨文化交際具有重要作用。“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一帶一路”政策的推行不易,但只要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齊心協力、攜手並進,以語言作爲突破口,以文化作爲推行劑,平等互商,共建共享,必將開創一個“一帶一路”語言文化傳播的新局面,書寫中國與沿線國家友好交往的新篇章。

中國交通廣播記者:蘇曉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