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上海第一财经公益基金会、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联合举办,上海新力公益基金会、兴全基金合作支持的首期“公益中国”媒体人工作坊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正式拉开帷幕并正式进入了活动第一模块:“全景公益”,展示了中国公益在过去三十年发展的轨迹和变化。

本次工作坊是以媒体人为对象所开展的慈善公益主题集中交流研修,旨在提升当前新闻媒体对慈善公益行业报道的专业度,通过较为系统和完善的培训与交流,带来更多的理性监督和积极报道,促进慈善公益行业健康发展。

上海|首期“公益中国”媒体人工作坊进行中

开幕典礼

10日上午,上海第一财经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缪惠琴首先致辞,指出秉承“让公益更有力量”的信念,一财基金会牵头主办此次工作坊,期待能借此推动公益与媒体之间的跨界,促进媒体对慈善公益能理性地思考、准确地解读、专业地传播,构建公益传播的良好生态。一财基金会的媒体公益培训持续了五年多,形成了“财经中国”(政府预算基础及其解读)、“健康中国”(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等系列的培训,搭建了媒体记者与相关行业的沟通平台,为媒体人赋能。

上海|首期“公益中国”媒体人工作坊进行中

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朱秋霞在致辞中提到,作为一家致力于建设公益公信力的基金会,真爱梦想坚持9年在上海、深圳、北京举办的年报发布会。当前中国慈善公益领域尚未建立逻辑连贯、观点有力、实践丰盈的分析框架,也没有展示全貌的行业图景,只有些支离破碎的画面和片面的镜像,期待通过此次工作坊,加强公益和媒体互相交流合作,促使媒体和大众传媒视野中的慈善公益新闻回归“正常”。

上海|首期“公益中国”媒体人工作坊进行中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院长徐家良教授在致辞中提出,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已逐渐成为上海及全国社会治理、社会建设与社会组织发展领域的重要智库和研究平台,并获选民政部全国社会组织教育培训基地、社会组织与社会建设研究基地等。他指出,“公益中国”媒体人工作坊是一次学术与实务、慈善公益与大众传播的重要交流机会,期望本次工作坊取得丰硕成果,为共同探索公益领域新闻报道特点,准确解读和监督中国慈善公益发展提供支持。

上海|首期“公益中国”媒体人工作坊进行中

当天的开幕仪式在上海交大徐汇校区新建楼223会议室举行,上海市社会团体管理局副局长曾永和出席。仪式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老师、第三部门研究中心副主任卢永彬博士主持。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书记姜文宁在致辞中代表上海交大和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对与会嘉宾和学员表示诚挚欢迎。他提到,上海交通大学是一所综合型、研究型国际化的、国内一流和国际知名的大学,国际公共事务学院已成为国内政治管理类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培训方面的重要阵地。他期待各位学员能在一周的学术交流、实务探讨中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上海|首期“公益中国”媒体人工作坊进行中

开幕式结束后,来自全国的近四十位媒体记者开启了为期七天的学习历程。主持人卢永彬表示本次工作坊邀请来自学界和实务界具备相当影响力的专家,未来几天将围绕“全景公益”、“公益人”、“项目筹款与落地”、“规制与创新”、“社会影响力”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交流,并开展实地参访,通过“公益中国媒体人工作坊”,我们希望媒体人能发挥更具专业的公益影响力,为行业发展做监督、为社会大众的慈善公益思考做引领。

上海|首期“公益中国”媒体人工作坊进行中

上海|首期“公益中国”媒体人工作坊进行中

同日,首期“公益中国”媒体人工作坊正式开课。首先进入:“全景公益”,展示中国公益在过去三十年发展的轨迹和变化。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院长徐家良以“中国社会组织政策与法律法规发展”为主题,对相关领域的发展演变、主要特点与发展趋势进行深入解读。

上海|首期“公益中国”媒体人工作坊进行中

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希望工程”创始人徐永光以“中国慈善公益沉浮三十年”为主题进行分享。他认为慈善包括公益慈善与私益慈善,私益慈善属于传统慈善,公益慈善属于现代慈善。传统慈善只是由“施与方”与“接受方”组成,而现代慈善与传统慈善不同,是指在公众企业和受益群体之间,由法律、法规、政府、大众、公益组织和网络传播作为中介,形成一个整体的现代慈善生态文化。

在此基础上,他回顾了中国公益经历的三大发展阶段,并分别解读了非公募基金会、《慈善法》、互联网和社会影响力光谱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上海|首期“公益中国”媒体人工作坊进行中

下午,恩派公益组织发展中心创始人吕朝和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理事长潘江雪,围绕着“海派公益的创与思”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吕朝围绕“公益与媒体的关系”、“海派公益的风格”、“恩派公益的发展历程”三个主题,深入剖析了公益与媒体之间紧密的互动关系。他认为海派公益主要呈现出以下三种风格:第一,讲道理,表现在务实、诚信、契约精神强等;第二,有腔调,项目做得很精致;第三,不敢为天下先。

上海|首期“公益中国”媒体人工作坊进行中

潘江雪以个人经历,思考公益的缘起和本质,认为基金会某种意义上是社会良知、善意、善款和爱心的受托机构,实质上是一种信托责任,必须要确保过程透明、可监测;结果有效、可测量。她认为社会失衡背后都有教育的原因,改善提升教育可以推动社会发展,主张应以商业思想迭代公益理念,参与解决社会问题,承担社会责任 。

上海|首期“公益中国”媒体人工作坊进行中

下午,在紧张的课程之余,由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第一财经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周健工主持,恩派公益组织发展中心创始人吕朝,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潘江雪共同参与圆桌会议。

会上,三位先后就“为什么会有海派公益?”、“公益组织如何发挥政府监管有利的地方,回避其不利的地方”、“社会组织如何破解标准化、重复性工作与创新之间的矛盾”、“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运用新的方式来面对社会问题”等四个方面展开了对话。

上海|首期“公益中国”媒体人工作坊进行中

上海|首期“公益中国”媒体人工作坊进行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