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刘子超烈士亲属找到啦!盼到山东拜祭

10月24日晚上,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中国军视网与《今日头条》联合举办的“寻找革命烈士后人”公益行动发出了“寻找八路军著名将领刘子超烈士亲人”的推文,引起市领导和多家单位的重视。经过多方努力,终于找到了刘子超烈士亲属的下落。

记者从新圩派出所了解到,刘子超烈士的亲属中,目前仍在兴宁居住的有他的侄子刘善思一家。当听到多家媒体正在开展“寻找革命烈士后人”的消息后,刘善思一家人也十分激动。

烈士亲属  刘善思:我从小就听着我父亲给我们下一代讲我大伯刘子超烈士的革命故事,从他成长到参加革命,再到牺牲的事情,我们都是非常熟悉的。

烈士亲属  刘赞成:我们看到这个消息以后,就感觉国家对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非常重视。我们作为家属和后代也是非常受鼓舞,心情非常激动,也想借此机会,去推广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激励后人。

据介绍,刘子超烈士于1906年出生在兴宁市新圩镇鲤湖村,21岁就在新圩、水口一带开展革命活动,历任华北军政干部学校校长、八路军晋冀豫军区第五军分区副司令、八路军第一纵队政治部任宣传科科长,曾与徐向前元帅并肩作战。1941年11月,刘子超所部在反扫荡战役中遭遇日军夹击而壮烈牺牲,时年35岁。不过,家里人一直都以为他还在为党和革命工作。

烈士亲属  刘善思:1949年解放的时候,兴宁第一任县长李戈仑亲自来到我家,找到我爸爸,跟我爸爸说,刘子超已经牺牲了,所以那个时候家里人才知道,我大伯已经为革命牺牲了。

为了不让英烈的事迹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之中,刘家人不仅对刘子超烈士的故居进行了精心的维护,保持着当年烈士在此居住的痕迹,而且在新修建的楼房旁边还竖立起一块介绍刘子超烈士的牌匾,激励家族后人要继承红色血脉,把红色革命精神代代相传下去。

烈士亲属  刘赞成:2014年国家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300个英烈,那个时候我们才明确自己的伯公的丰功伟绩,这个资源是先烈留下的榜样。为了告诫后人要延续下去,所以就建立了这个牌匾,自己的后代亲属到来之后,方便宣传和介绍,也能让他的事迹继续传播下去。

刘子超烈士牺牲77年来,他的弟弟及亲属也曾多方打听,但都没有找到埋葬烈士英骨的具体地址,只能不定期地来到合水镇的革命烈士纪念牌前,向着烈士的名字进行祭拜。

烈士亲属  刘善思:以前就只听我爸爸说过,在山西太行山一带,详细的地址就不清楚,当时信息比较闭塞,想找也找不到。

烈士亲属  刘赞成:前几年也还有这种想法,但是条件还不成熟,在计划当中,争取实现早日到山东去拜祭的愿望。

记者了解到,刘子超烈士生前的主要活动区域是上海和山东,不过,在家乡鲤湖村,他早年为革命奔走、后期为抗击日寇侵略而牺牲的事迹一直在村中口口相传

鲤湖村支部书记  曾辉泉:刘子超烈士的事迹在这里流传是十分广的,省和梅州市的报社都先后来到这里做过调查,就是2014年的时候。对这个问题,国家和政府部门都要重视起来,把刘子超烈士的精神发扬下去。

烈士亲属  刘赞成:不忘初心,弘扬先烈的革命精神,看能否在他的故居或者家乡,建立一个纪念馆,方便后人去参观。

革命烈士是国家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民族的脊梁,在和平的年代里,我们更要缅怀革命先烈、牢记革命精神,在全社会普及和推广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让红色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来源: 兴宁广播电视

小布推荐

省军区政委王守信少将到兴宁调研人武建设工作

抓了23人!为“梅马”,兴宁昨晚统一清查行动!

编辑:达达|责编:小英|  审核:士心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