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現代轉型的重要人物,後世深受影響的一代國畫大師

向現代轉型的重要人物,後世深受影響的一代國畫大師

任伯年是中國近代畫壇巨擘,他與僑居十里洋場的衆多以硯田爲生的畫家一樣,在商業資本和西方文化的衝擊下,脫離中國封建社會原有的文人畫系統,創造出一番新的繪畫造型體系和審美體驗。 任伯年作爲海上畫派的傑出代表,爲晚清人物畫壇吹來了新鮮的空氣,這直接影響了20世紀以來的人物畫發展。徐悲鴻所提倡的中西合璧的寫實主義道路,則使人物畫完成了從傳統到現代的變革。

向現代轉型的重要人物,後世深受影響的一代國畫大師

中國人物畫發展成熟階段的五代兩宋時期,人物畫主要是以線造型表現宗教、歷史、文化的題材,採用傳統工筆設色、水墨畫法描寫人物傳神寫照等風格特徵,清代任伯年人物畫則是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博採衆長,不斷創新開闢了人物畫線藝術特色新天地。

向現代轉型的重要人物,後世深受影響的一代國畫大師

任伯年是近代人物畫家的傑出代表,個人風格突出,獨樹一幟,在傳統的寫意人物畫中到達新的高峯,他的人物畫既有傳承性、突破性,又具有前瞻性。上接傳承陳洪綬、八大山人、梁楷等;下啓徐悲鴻、蔣兆和、盧沉、周思聰等新一代體系,對現代和當代寫意人物畫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是學習寫意人物最需景仰的一座高山。他的花鳥、山水俱擅,不僅是"海派"的佼佼者,是中國畫壇公認的繪畫大師。他的人物畫成就最高,百餘年來,海內外的專家,學者、收藏家對其推崇備至。藝術的發展在於創新,本文的任氏新筆法的發現,對現代人物畫的發展、筆法創新、水墨構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向現代轉型的重要人物,後世深受影響的一代國畫大師

"寫真"和"寫意"是寫意人物畫的重要特徵及藝術表現形式,"海派四傑"之一的任伯年是中國繪畫史上舉足輕重的多面手。他的繪畫發軔於民間,繼承了中國畫意象造型的表現並結合西畫的水彩、速寫及透視,形成丰姿多采、新穎生動的獨特畫風,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畫的內涵。任伯年的人物畫的立意由"雅"轉"俗",由"寫真"變"寫意",體現出畫家獨具匠心的藝術思想,任伯年用"寫意"的表現形式達到"寫真"的目的,對我們今後中國人物畫的發展具有現實意義。

向現代轉型的重要人物,後世深受影響的一代國畫大師

晚清時期海派畫家任熊和任伯年在人物畫方面皆有造詣。兩者雖同屬於海派,但其人物畫風格卻有着較大差異。這與畫者的生平經歷、繼古與創新方面有着密切聯繫。晚清時期,社會文化方面有着極大的變革,在經濟原因的介入下,海派畫家的人物繪畫開始迎合當時市民階層的需求開始向大衆化與個性化方向發展。任熊與任伯年雖處於同一社會背景之下,都爲海上畫派,但其成長經歷有着較大差異,二者的人物畫在“繼古”與“出新”方面也呈現出各異的畫風。

向現代轉型的重要人物,後世深受影響的一代國畫大師

任熊和任伯年人物畫在構圖形式、人物塑造、筆墨語言及賦彩用色等藝術語言與形式方面存在較大差異。任熊的人物畫在構圖上追求平穩均衡感,人物造型刻畫較爲柔和優美,筆墨語言上流緩舒暢,賦彩設色明豔鮮麗;而任伯年人物畫構圖引入西洋透視,人物塑造誇張明快,用筆上兼具寫意、工筆與線條性,賦色以水墨爲主,簡潔古雅。儘管任熊與任伯年人物畫藝術特徵存在着明顯不同,但兩者都具有傳統繼承、時代創新的藝術價值,爲當代中國畫畫家在人物畫創作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啓示。

向現代轉型的重要人物,後世深受影響的一代國畫大師

筆法是人物畫極其重要的表現因素,什麼樣的筆法,表現手法,直接構成畫面的藝術風格,個人面貌。本文通過研究任伯年生平全部作品,得出早、中、後期任伯年不同的筆法,藝術符號。前人對任伯年的筆法結論多爲"釘頭鼠尾描"、"鐵線描"、"遊絲描"。

向現代轉型的重要人物,後世深受影響的一代國畫大師

任伯年在清末海派繪畫中,是承前啓後的巨擘,是最爲著名的海派畫家之一。他具有駕馭色彩的天賦,繪畫秉承“隨類賦彩”的原則,又兼容中西之法,繼古開今、外借中用、貫通雅俗、創出新貌。《羣仙祝壽圖》是任伯年存世可見尺幅最大的金箋通景屏作品,這幅作品可看作其早期繪畫風格的一件總結性作品。無論是其繪畫的技藝修爲、畫面的內容形式,還是賦色特點等,無一不反映出畫家高妙脫俗的繪畫水平。這幅作品所繪內容涉及人物、山水、花鳥,爲我們研究、學習任伯年的繪畫藝術,提供了很好的範本。

向現代轉型的重要人物,後世深受影響的一代國畫大師

任伯年肖像畫的造型特色任伯年肖像畫的造型在繼承傳統寫真基礎之上加入文人畫的筆墨情趣,並吸收了西方繪畫的某些因素,融會貫通,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造型模式,開創了肖像畫由古典樣式向現代樣式轉化的先河

向現代轉型的重要人物,後世深受影響的一代國畫大師

任伯年的人物畫在中國人物畫發展史上是十分重要的,研究任伯年的繪畫藝術特色可以很好地理解畫家的藝術作品,從很多方面去深刻感受任伯年繪畫藝術的精神。

向現代轉型的重要人物,後世深受影響的一代國畫大師

ps:頭條號書揚文化開通兩年來,受到了許多朋友們的支持和幫助,如果您喜歡書揚文化的內容,歡迎關注頭條號書揚文化、公共平臺書揚文化(微信號:shuyangwenhua),我們會努力做得更好,也歡迎提出您寶貴的意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