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爲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全省教育大會精神和市委市政府《關於深化基礎教育改革建設“美好教育”實施意見》要求,根據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要求,以促進我市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公辦民辦健康協調發展爲出發點,市教育局深入研究,制定了《杭州市教育局關於做好公辦民辦小學同步招生工作的通知》和《杭州市教育局關於進一步推進杭州市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兩個中小學招生制度改革的文件。市教育局黨委委員、副局長馬裏松介紹了《杭州市教育局關於做好公辦民辦小學同步招生工作的通知》和《杭州市教育局關於進一步推進杭州市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並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杭州網 記者 樓子璇

杭州市教育局正式公佈:公辦民辦小學同步招生!5月5日啓動

現場照片

爲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全省教育大會精神和市委市政府《關於深化基礎教育改革建設“美好教育”實施意見》要求,根據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要求,以促進我市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公辦民辦健康協調發展爲出發點,市教育局深入研究,制定了《杭州市教育局關於做好公辦民辦小學同步招生工作的通知》和《杭州市教育局關於進一步推進杭州市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兩個中小學招生制度改革的文件。4月3日,市政府新聞辦、市教育局聯合召開新聞發佈會對上述兩個文件進行發佈。

杭州市教育局正式公佈:公辦民辦小學同步招生!5月5日啓動

杭州市教育局基礎教育處處長孔永國接受記者採訪

市教育局黨委委員、巡視員熊羣峯主持發佈會並介紹了杭州綜合施策,多方面促進公辦民辦教育健康協調發展的舉措。比如,我們在市政府統一領導部署下,牽頭對全市中小學文化類學科培訓機構進行了全面排查整治,規範教育培訓市場;推進事業編制教師在民辦中小學任職任教清理規範工作,確保2022年前清理規範到位;研製出臺有關指導意見,進一步加強義務教育民辦學校的審批和監督管理;堅持“輕負高質”導向,嚴格落實國務院、省教育廳有關“減負”要求,嚴格規範中小學辦學行爲,等等。市教育局黨委委員、副局長馬裏松介紹了《杭州市教育局關於做好公辦民辦小學同步招生工作的通知》和《杭州市教育局關於進一步推進杭州市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並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兩項招生制度改革文件出臺後,市教育局將緊盯各地各校的執行情況,確保政策持續發揮促進公民辦協調發展的導向作用,提升我市基礎教育發展水平和均衡優質發展,共建共享杭州“美好教育”。

相關文件政策解讀如下:

一、《杭州市教育局關於做好公辦民辦小學同步招生工作的通知》政策解讀

1.爲什麼要實施公辦民辦小學同步招生?

答:教育部關於中小學招生工作和減負等相關文件要求各地推進公辦民辦學校同步招生。市委市政府《關於深化基礎教育改革建設“美好教育”的實施意見》及市委十二屆六次全體(擴大)會議均提出實施公辦民辦小學同步招生。

公民同招,有助於緩解民辦學校的招生壓力,有助於辦好家門口學校,爲兩類學校提供更加公平的發展機會,從而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態,促進我市民辦中小學健康規範發展和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2.公辦民辦小學同步招生什麼時間開始實施?招生時間如何安排?

答:2019年開始,我市公辦民辦小學都將按《杭州市教育局關於做好公辦民辦小學同步招生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實施同步招生。

今年小學招生時間大致安排如下:

5月5日至13日,網上報名。

6月22日、23日,公辦小學第一批現場信息覈驗和民辦小學自主招生面談。

6月24日起,對公辦小學第一批通過驗證的適齡兒童發放入學告知信息,民辦小學發送錄取確認信息。

6月27日、28日,民辦小學網上補報名。

6月29日,民辦小學補報名招生面談和錄取。民辦小學錄取結束,公辦小學第一階段錄取基本結束。之後,公辦小學第二批現場信息覈驗和錄取工作陸續開始。

具體安排請關注市和區、縣(市)教育部門的後續公告。

3.實施公辦民辦小學同步招生的範圍有哪些規定?

答:全市各區、縣(市)範圍內普通公辦、民辦小學(均含一貫制學校小學部,下同),均實施公辦民辦小學同步招生。用於託底解決流動人口隨遷子女在居住地接受義務教育的專門學校,其招生時間由區、縣(市)教育行政部門根據當地實際與學校共同確定,可以不按同步招生規定的時間實施。

4.實施公辦民辦小學同步招生後,小學一年級入學條件有什麼變化?

答:《通知》主要對如何開展同步招生工作進行規定,不涉及入學條件。有關適齡兒童在當地就讀小學的條件,由其他相關政策具體規定。

5.小學一年級入學怎麼報名?

答:符合入學條件,要求在本市各區、縣(市)公辦或民辦小學就讀的適齡兒童(以下簡稱兒童),均應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下同)在規定時間(具體時間另行通知)登錄“杭州市小學一年級入學管理系統”(以下簡稱入學管理系統,網址:https://xxbm.hzedu.gov.cn),登記入學信息。完成入學信息登記後,應繼續在入學管理系統中完成報名。每名兒童在公辦小學或民辦小學中只能選報一類,其中選擇民辦小學的應填報一所學校。網上報名時間結束後,報名結果不能更改。

6.家長不會上網或不具備上網條件,怎麼進行信息登記和入學報名?

答:家長可以請孩子就讀的幼兒園或所在地村委(社區)提供幫助,幼兒園和村委(社區)工作人員會協助家長完成小學入學網上信息登記和入學報名。

7.未被所報民辦小學錄取的兒童,還有機會報名其他民辦小學嗎?

答:在第一階段錄取中,各民辦小學在規定時間內,根據面談情況在報名該校的兒童中自主錄取。該過程結束後,市教育局將統一公佈未完成招生計劃的民辦小學名單和剩餘招生計劃。未被填報的民辦小學錄取的兒童,其父母可在規定時間登錄入學管理系統,在未完成招生計劃的民辦小學中補報一所學校,繼續參加該民辦小學的招生。

8.民辦小學招生結束後,未被民辦小學錄取的兒童,需要另外報名公辦小學嗎?

答:報名民辦小學的兒童,未被所報民辦小學錄取的,自動轉入公辦小學第二階段招生程序,其父母在規定時間帶孩子到服務區公辦小學進行現場信息覈驗即可,不需要另外進行報名。

9.報名民辦小學被錄取後能放棄嗎?

答:不能。是否報名民辦小學完全由兒童父母自主決定,民辦小學不得錄取未報名的兒童。父母在給孩子報名前應充分考慮家庭自身情況和學校辦學情況等各種因素,慎重決定是否報讀民辦小學,一旦被所報民辦小學錄取,錄取結果不能更改,公辦小學不能錄取已被民辦小學錄取的兒童。

10.公辦小學對報名民辦小學且未被錄取的兒童在錄取排序上如何處理?

答:區、縣(市)教育行政部門和公辦小學根據兒童戶籍、父母戶籍、家庭住房情況,按照“住、戶一致優先”原則進行分類排序,其中報名民辦小學的兒童(以在入學管理系統中的報名結果爲準,不論是否參加民辦學校的招生面談),按照“同類情況排序靠後”的原則,排在同類別報名公辦小學的兒童之後。

二、《杭州市教育局關於進一步推進杭州市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政策解讀

1.這次杭州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總體背景是什麼?

根據《浙江省教育廳關於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浙教基〔2017〕122號)相關規定和市委市政府《關於深化基礎教育改革建設“美好教育”的實施意見》(市委辦發[2018]81號)精神,我市深入調研,結合杭州實際,廣泛聽取意見,歷經一年多時間,制定出臺《關於進一步推進杭州市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

2.這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目標是什麼?

到2021年初步形成基於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錄取模式和規範有序、監督有力的管理機制,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促進義務教育高水平均衡和高中學校特色化多樣化發展。

3.這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適用對象具體是怎樣的?

除文件中已明確說明具體實施時間的,如優質示範普通高中學校名額分配招生向不選擇生源的初中學校傾斜從2019級初一學生開始實施等,其他均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初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相關政策調整在該年級學生就讀初一前就已公告)。

現就讀的初三、初二年級學生不受本次改革影響。

4.這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範圍是怎樣的?

杭州全市範圍實施。其中,六城區[上城區、下城區、江乾區、拱墅區、西湖區、濱江區、大江東產業集聚區(經濟技術開發區)、西湖風景名勝區]的招生錄取工作由市教育局組織實施,蕭山區、餘杭區、富陽區、臨安區和桐廬縣、淳安縣、建德市的招生錄取工作由各區、縣(市)教育局分別組織實施。

5.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的科目和計分?

初中學業水平考試中的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社會和體育與健康等六門爲統一考試科目,成績納入錄取計分。音樂、美術、綜合實踐活動等學科作爲考覈科目,成績計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各考試科目分值語文、數學、英語(含聽力)均爲120分,科學爲160分,社會爲50分,體育與健康爲30分,總分爲600分。

6.英語聽說能力人機對話和科學實驗測試何時開始實施?

探索開展英語聽說能力人機對話和科學實驗測試。待條件成熟時,開展英語聽說能力人機對話和科學實驗測試,測試成績計入相應學科總分。

7.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在哪些方面有變化?

一是實現“兩考合一”。將現行的初中畢業生學業水平考試和初中畢業升學考試合併爲一次考試,即初中學業水平考試。

二是規範考試對象。所有初中畢業班學生均需參加學業水平考試。

8.高中階段學校的招生錄取方式將發生怎樣的變化?

一是所有的招生錄取工作均在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後進行。

二是優質普高名額分配生(原保送生)比例從2021年(2018級初一年級)起由50%提高到不低於60%(六城區2021年爲60%)。

三是從2022年(2019級初一學生)開始,名額分配生將逐步向不選擇生源的初中學校傾斜,民辦初中當年自主招生學生數按不高於50%的比例計入應屆畢業生數。如某民辦初中2019年招生計劃爲300人,按政策其40%的計劃即120人爲學校自主招生學生數,這部分人數將按50%的比例計入該校2022年的應屆畢業生數,即該校2022年用作名額分配計算時的畢業生數爲240人。因此按畢業生人數分配的該校所獲得的名額分配生數將相應減少。

9.高中學校自主招生比例有無變化?

改革後的特長招生和特色招生政策與現行政策基本無變化,特長招生原則上不超學校招生計劃總數的5%,特色招生中只有辦學特色鮮明的學校,如杭州第七中學的美術特色班,經批准纔可酌情增加招生計劃數。

10.中考加分政策如何調整?

嚴格控制加分項目和加分分值。從2021年開始,取消體育、藝術、科技等獎勵類學生加分項目,相關特長和表現等計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