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日军占领北京之前,一批故宫珍贵文物已经踏上了南迁之路,它们辗转多地,创造了世界文物史上的一个壮举。颠簸、翻车、落水、泡雨、误炸、仓库坍塌、潮湿霉变、白蚁侵害等,对外迁的故宫文物造成了许多损失。

4月2日,演员赵立新在微博发问:“日本人占领北京八年,为什么没有抢走故宫里的文物并且烧掉故宫?这符合侵略者的本性吗?”此言一出,引发网友纷纷对其进行批评。翻看历史就会发现,今天能见到的故宫珍宝,大多在抗战的硝烟中经历过九死一生,也凝聚了那一代故宫人的心血。

今天能见到的故宫珍宝,大多经历过九死一生

在日军占领北京之前,一批故宫珍贵文物已经踏上了南迁之路,它们辗转多地,创造了世界文物史上的一个壮举。

今天能见到的故宫珍宝,大多经历过九死一生

故宫文物南迁令第一页

1933年1月31日,山海关失陷后,故宫博物院决定将故宫部分文物分批运往上海。2月5日夜,故宫博物院第一批南运文物2118箱从神武门广场起运。至5月15日运走文物5批,共13427箱又64包。其中,书画9000余幅,瓷器7000余件,铜器、铜镜、铜印2600余件,玉器无数,文献3773箱。1936年,存在上海的文物又分5批迁运至南京朝天宫的新库房。

今天能见到的故宫珍宝,大多经历过九死一生

国宝装箱

文物南迁之前,每一件都进行了清点、核对、编号、造册,由专家、公务员和领导组成负责组,按照文物门类进行分类,记录人、审核人、唱票人、监理人都要签字,每个箱子也有单独编号。

抗战全面爆发后,江南不再是安全之地,这批刚刚安定下来的文物,再度和其他几家单位的文物踏上西迁之路。据统计,西迁文物共运出16627箱,因为战事紧迫,其余的被迫留在了南京。

今天能见到的故宫珍宝,大多经历过九死一生

重庆渡口

第一批西迁文物,沿长江水路,经汉口、长沙运至贵州安顺,后又转移至四川巴县。第二批走水陆两路,经汉口、宜昌,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抵达重庆,后为避日军轰炸,又转运至乐山,期间发生过箱体落水事件。第三批走陆路,由火车运往徐州,入陕西后,沿秦岭山道用卡车运入汉中,为避日军轰炸,后又转移至成都,最后存放于峨眉山上的庙中。

今天能见到的故宫珍宝,大多经历过九死一生

文物迁移途中

1946年,三批文物先集中于重庆,于1947年运回南京。1948年底至1949年初,南运文物中的2972箱被运至台湾,保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1951年,留在南京的1万余箱文物陆续运回故宫博物院,剩余2221箱留于南京库房,划归南京博物院所有。

故宫南迁文物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历代的宫廷珍藏,堪称国宝,其中就包括毛公鼎、翠玉白菜、玉石东坡肉、《快雪时晴帖》和在这批货物中质量最重的十个石鼓等。在15年里,南迁文物行程上万里,穿越大半个中国。

今天能见到的故宫珍宝,大多经历过九死一生

坊间一直有种说法,认为“南迁西迁文物几乎没有损失”“没有丢失过一只文物箱子”,其实是不确切的。颠簸、翻车、落水、泡雨、误炸、仓库坍塌、潮湿霉变、白蚁侵害等,对外迁的故宫文物造成了许多损失。

抗战胜利后,文物东归,途中尚且“严重损失文物达120余箱”,战乱中的仓促西迁,损失自然更大。比如,1938年2月四川禁烟局仓库坍塌,曾压损文物七箱;6月,陆路押运的士兵不慎引爆手榴弹,炸毁文物四箱;1939年,往乐山转移时多只文物箱落水,多艘船只触礁导致船舱进水波及文物……可惜的是,这些损失,战后并未留下详细的统计资料。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张九龙

(壹点号 人文齐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