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重慶11月27日電 (記者 鍾旖)27日的重慶市歌樂山烈士陵園內,哀樂低迴。重慶市千餘名社會各界人士手持白花,舉行紀念“11·27”烈士殉難69週年祭掃儀式。

上午10時,伴隨着國歌,祭掃儀式拉開序幕。社會各界代表向烈士敬獻花籃,行三鞠躬禮,並繞墓一週瞻仰烈士墓,敬獻白菊花。

歌樂山烈士陵園是“中美合作所”軍統集中營舊址,白公館、渣滓洞中曾關押着300多名革命者。1949年重慶解放前夕,革命者被陸續殘害;同年11月27日,革命者被集體屠殺,渣滓洞被燒,最後只有35人在大屠殺中脫險。

圖爲烈士親屬代表擦拭親屬的畫像。 陳超 攝

今年94歲的郭德賢是35位脫險志士中的一位,她曾是江姐的獄友。現場,滿頭銀髮的她坐在輪椅上繞陵墓一週,當行至《紅巖》作者羅廣斌的墓前時,她執意從輪椅上起身,顫顫巍巍地走近。她將手中的白菊花輕輕放下後眼圈泛紅,不時拿出紙巾輕拭。隨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郭老基本上每年都會參與祭掃,“前不久,她剛從醫院出來”。

百餘名烈士親屬代表從全國各地趕來。“從懂事起,基本上每年的今天我都要來祭拜。近幾年來得更多了,清明節也會過來。”70歲的李長珍是烈士李建民的小女兒,她與愛人常住四川江油。李長珍說,她常向子女說起父親的事蹟,“告誡他們要銘記歷史,不忘初心。”

圖爲當地學生羣體參與祭掃活動。 陳超 攝

在陵園內的烈士影印牆上,印有遇害的300餘位烈士的生平及照片。祭奠親人後,烈士親屬們手拿清掃工具,不停擦拭已故親人的畫像。烈士豐偉光的4個子女攜伴前來,集體在父親畫像前留下一張合影。其80歲的大兒子豐孝法說,“今年恰逢父親誕辰100週年,他留下的革命精神一直鼓舞着我,我也將傳達給我的孫子、重孫。”

記者在現場看到,大多數烈士親屬代表已白髮蒼蒼。不少人說,“只要身體還走得動,就一直會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