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文讀懂孟晚舟首場聽證,是否“雙重犯罪”成引渡美國之關鍵)

華爲孟晚舟一案,再度迎來關鍵節點。華爲首席財務官、創始人任正非之女孟晚舟20日在加拿大溫哥華出席引渡聽證會。法庭將會在這一程序中,決定是否將她引渡到美國。

孟晚舟可相對自由在溫哥華行動 24小時處於監控下

這是孟晚舟自2018年12月在加拿大機場被捕以來首場引渡聽證會。當天,孟晚舟出席聽證會,但由辯護律師代爲發言,不作親自答辯,旁聽席上有100多人出席。

引渡聽證並非法庭審判,不決定當事人是否有罪,只會裁定案件是否符合引渡的條件。

當天的庭審於上午10時(北京時間21日凌晨2時)開始,在一個安保嚴密的地下一層法庭舉行。加拿大電視臺等媒體設置了直播頁面,實時播發相關新聞。

新聞畫面顯示,庭審當天孟晚舟面帶微笑向記者招手,不卑不亢走進法院,腳腕上佩戴衛星定位追蹤器。

孟晚舟可相對自由在溫哥華行動 24小時處於監控下

首次聽證關鍵詞:“雙重犯罪”

聽證會將從20到24日持續四天在溫哥華不列顛哥倫比亞最高法庭舉行,法庭辯論將集中在案件是否符合“雙重犯罪”的引渡原則。

根據加拿大《引渡法》和美加引渡協議,引渡人涉嫌的罪行需兩國都認定爲犯罪行爲,才符合引渡條件,即俗稱的“雙重犯罪”(dual criminality)。

孟晚舟的辯護團隊主張,加拿大沒有對伊朗實施制裁,美國控告孟晚舟的罪名在加拿大並不構成犯罪,因而不符合引渡的“雙重犯罪”原則。

孟晚舟可相對自由在溫哥華行動 24小時處於監控下

美國方面惡意指控孟晚舟涉嫌金融欺詐,這在美國和加拿大都是違法行爲。

路透社稱,法院17日公佈的文件顯示,孟的律師認爲,如果加拿大基於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政策將孟晚舟引渡至美國,將成爲一個危險的先例,甚至會破壞加拿大對伊朗的政策,干涉加拿大的外交主權。

《紐約時報》稱,如果法官裁定此案不符合“雙重犯罪”的要求,那孟晚舟可能會被無罪釋放。

如果在引渡案中敗訴,她可以一直上訴到加拿大最高法院,這一過程可能持續數年,孟晚舟的最終司法裁決,將交給加司法部長。

孟晚舟近況如何?

孟晚舟案第二階段的聽證會預計在6月舉行。第二階段的聽證會主要目的在於釐清加拿大邊境服務局、加拿大皇家騎警以及美國聯邦調查局 (FBI)在執法過程中,有無侵害到孟晚舟的權利。

辯方已經就孟晚舟被捕的方式對加拿大當局提起了單獨的民事訴訟,聽證會日期尚未公佈。

辯方在孟晚舟被關押之後,指稱執法當局在拘捕與告知孟晚舟被指控的罪名之前,有可能在蒐集資料的過程當中侵害了她的權利。

孟晚舟可相對自由在溫哥華行動 24小時處於監控下

如果之後進入上訴,孟晚舟的引渡案可能要花費數年才能解決。

回顧2008年至2018年期間,加拿大應美國的引渡要求所逮捕的人當中,有近90%移交給了美國當局。但如果法庭認爲引渡請求是出於政治目的,或當事人被引渡後可能面臨死刑,引渡請求將會遭到否決。

外界預期,溫哥華法庭不會在本週內做出該案是否符合“雙重犯罪”原則的裁決,裁決過程可能需時數月。

不過,法新社20日引述一名專門接手引渡案件的律師指出,加拿大司法部長隨時可以終止引渡程序,讓孟晚舟自由。據該名律師介紹,此前曾經有過類似先例。

在繳納保釋金後,47歲的孟晚舟目前生活在溫哥華,可以相對自由地在市內行動,不過她處在24小時監控下,需佩戴衛星定位追蹤器。

去年12月,孟晚舟發表公開信稱,在過去一年中“經歷了恐懼和痛苦、失望和無奈、煎熬和掙扎”,透露如今有時間畫畫與讀書,並與年邁的母親互相作伴。

中國外交部:及早釋放孟晚舟

在20日下午舉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來自加拿大《環球郵報》的記者就此提問稱,中方是否相信她能得到一場公正的聽證會?

對此,發言人耿爽在回應中表示,中方在孟晚舟事件上的立場是一貫的,也是明確的,美加兩國濫用雙邊引渡條約,對中國公民任意採取強制措施,嚴重侵犯中國公民的合法權益,這完全是一起嚴重的政治事件。

耿爽強調,中國政府維護中國公民正當合法權益的決心堅定不移。“我們再次敦促加方要認真對待中方的嚴正立場和關切,以切身的舉措糾正錯誤,及早釋放孟晚舟女士,讓她平安回到中國。”

杜碩 本文來源:東方網 責任編輯:杜碩_NB1255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