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蘇州桃花塢,80後姑娘喬麥把年畫做成了生活日用品,目前已經有絲巾、手包、桌旗、餐墊、抱枕、檯燈、紅包、徽章、保溫杯等產品。”喬麥說,“現在人們的生活方式改變了,年畫重回春節,難道是每家必須貼門神、貼年畫嗎。

當年畫遇上葡萄酒

我們印象中的年畫是這樣的:平房的木頭雙開門上貼一對尉遲恭和秦叔寶的門神,家裏的白牆上再貼一個穿紅戴綠的胖娃娃。然而,現在去天津楊柳青,年畫是這樣的:它和手錶、汽水、葡萄酒、運動衣等老字號跨界合作,門神“鎮守”在汽水瓶上,仕女在錶盤上“拈花微笑”。楊柳青年畫經典“蓮年有餘”中,一尾慵懶的鯉魚從2019年開始也躍動了起來,“海河錦鯉”成爲文創徵集大賽的“形象代言人”。

85後小夥兒郭津偉畢業於天津美院,現在是楊柳青畫社的文創開發人員。畫社目前已經開發了20多類、200多種衍生品。在研發過程中,郭津偉逐漸有了思考:“以前的方向主要是貼圖式的,未來則是提取色彩,並從人們的需求出發開發文創品。”新年伊始,他已經爲設計一套年畫主題的明信片熬了好幾個夜,“一方面要挖掘傳統文化,一方面還得讓年輕人喜聞樂見,要抓住年畫的魂”。

在湖南灘頭,年畫也變了。位於湖南隆回縣東南部的灘頭鎮,擁有一項國家級非遺——灘頭木板年畫。魯迅在《朝花夕拾》中曾專門描述灘頭年畫《老鼠娶親》。民國初期,灘頭年畫達到全盛期,小鎮有作坊108家,工人2000餘人,年產3000萬份,行銷10多個國家和地區。

90後姑娘鍾星琳是灘頭高臘梅年畫的第四代傳承人,從小就零距離接觸這門手藝,爺爺、奶奶、父親都是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年輕人的傳承之路不會那麼簡單,“手工抄紙的加工,年畫的刻板、套色、開臉,每一項都要精益求精,其中點睛、描腮紅和畫嘴脣更是要練習幾千次後才能正式上手”。

慢慢熟悉之後,創新成爲鍾星琳的新目標。從2017年開始,鍾星琳與小夥伴一起,把年畫的傳統圖案進行再設計,修改成爲能讓中小學生體驗的課程。灘頭年畫製作工藝複雜,團隊便提取了其中最重要的套色工藝,讓小朋友們手工實踐。目前,在長沙、韶山、隆回都有灘頭年畫研學基地,2019年接待學生兩萬餘人。

2018年,鍾星琳的團隊開始做年畫電商、做直播、錄小視頻,還與房產、汽車、餐飲、旅遊景區等企業合作,“讓年畫從各行各業中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中去”。最近去湖南邵陽,你或許還能遇到肯德基的灘頭年畫主題店,開業當天人山人海。

在蘇州桃花塢,80後姑娘喬麥把年畫做成了生活日用品,目前已經有絲巾、手包、桌旗、餐墊、抱枕、檯燈、紅包、徽章、保溫杯等產品。她還做過年畫主題的文創食品,把年畫作品“一團和氣”用在了月餅上。

2002年,喬麥還在蘇州工藝美院唸書,當時學校裏辦了一場桃花塢木版年畫的展覽,“我第一眼看到它,誇張的造型和嚴格的線條,就覺得這門藝術很特別。就像兩個人初遇就合了眼緣,年畫就這樣駐紮進我的心裏了”。巧合的是,桃花塢木版年畫研修班第二年就到學校來招生,只招4個學徒,喬麥幸運地被錄取了,從此“執子之手”。

老家在揚州,是家中獨生女的喬麥,因爲年畫留在了蘇州。當時,父母希望女兒能在身邊,老師朋友也覺得年畫的環境不好,但喬麥沒有任何猶豫,“這就跟談戀愛一樣,你喜歡他,當然就願意長時間跟他在一起”。

“年畫是非遺是傳統,似乎已經與當下生活很遠了。可是在年畫產生的那個年代,它是當代的、是先進的。當時年畫使用的彩色印刷術,是很高科技的存在。”喬麥說,“現在人們的生活方式改變了,年畫重回春節,難道是每家必須貼門神、貼年畫嗎?未必。”

喬麥一直在思考,年畫究竟是什麼?它在人們的生活中究竟起到什麼作用?鼠年到來,她創作了3款年畫新作,“鼠你有福”“鼠你有才”“鼠你有財”,鼠諧音數,一推出就受到了顧客喜愛。在“鼠你有才”年畫上,老鼠身上裝飾着琴棋書畫,正在聚精會神地看《你有才》這本書,書封面的浪花寓意學海永無止境。這些年畫不僅是畫,還做成了6款毛巾,被搶購一空,目前已經補貨了兩次;與瓷器合作,把年畫用24k金印到了“平安四季杯”上,銷量也不錯。

“以前人們貼年畫是爲了祈福納祥、祛兇辟邪,年畫承載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祝願。我覺得並不是過年才需要如此,一年365天、每時每刻我們都有這樣美好的願望。這麼一理解,年畫其實是跟每一天都有關係,是我們的精神必需品。”喬麥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