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烦教我妈用手机了。

经常会有年轻的读者在后台这样对我抱怨。

但他们下一句又往往开始自责:

“也很讨厌这样烦妈妈的自己。

北野武18岁时,和母亲赌气之下搬出去住了。

结果没到三个月,他就交不起房租了,但房东没有赶他走。

后来他才知道,原来是母亲替自己交了钱。

北野武逐渐出名,母亲总会打电话问他要钱。

直到他的母亲临终,交给了北野武一张银行卡——

里面存着之前北野武的每一笔转账,是母亲为他 以备不时之需。

我们都曾有很钻牛角尖的叛逆期,

一顿较劲之后才发现,自己终究还是输给了父母。

那天公司有个姑娘愁眉苦脸地盯着手机:

“我妈又问我手机的问题。

解释了她听不懂,不回复她还一直给我发。”

明明是一件小事,可他们还是不断地“麻烦”你。

因为除了你,他们真的没有别人可问。

傅首尔在奇葩说中说过:

“长大后,我们是强者,父母成了弱者。”

他们没有办法通过各种先进的软件,获取最新的消息,

甚至我们的工作他们都没有办法轻易理解。

一位同行朋友,最开始做这行的时候,他的父母对「新媒体」三个字并不了解。

被问烦了,他就随便给父母解释了一下。

父母不明白,他怎么经常对着手机皱眉;

但,他当时似乎也不明白爸妈的苦心——

从他做公众号开始,他的妈妈但凡看到别人写的文章,

都会转发给他,无论什么内容。

开始看到他会回复“好的”,但是久而久之,就变得很少回复。

直到有天他们一起吃晚饭的时候,他妈妈问:

“我平时给你发的那些文章,你都看了吗?

能帮上你吗?”

不知所措地帮忙,小心翼翼地询问。

生怕自己耽误了孩子的“正事儿”。

几年前我创业特别忙,经常开完会就晚上十一、二点了。

有天我发了一个朋友圈:“想吃猪蹄了。”

然后默默心想着,第二天一定要满足自己。

结果第二天还不到中午,我爸提着保温桶来到公司,里面装着满满的猪蹄:

“这是我去早市买的,很新鲜的。”

那时候对网络一窍不通的老爸,并不知道——

其实等到饭点,只要我想,点个外卖就可以吃上......

公司的商务助理说:

“有次我妈发来链接,让我买东西,我说等一会。

当我突然记起,再问她的时候,她说已经找别人帮忙买了。

那次之后,她再也没有给我发过链接。

问她为什么时,她会说我找人帮忙就行,你忙你的。

她是个从不求人的人啊。

子女长大在外有了很多朋友,然而在家的父母,却只有你。

有时候,父母的学习力比我们想象中惊人。

表妹在逢年过节全家一起合照的时候,她总是P好图,再发到家族群中。

时间久了,她爸就开始好奇:“闺女,为什么你拍的都那么好看?”

表妹就说:“用手机P的。”她爸表示也想学。

表妹不屑:“算了吧,教起来太麻烦了,您肯定学不会。”

后来实在顶不住她爸时不时发来的微信消息,还是答应了。

她爸也真的学会了。

在此之后,往家族群中发精修过的合照这项重任,就由她爸来负责了。

教学过程确实艰难,但在表妹父亲学会P图后,

得到的不仅是一点点满足感,还有荣耀感——

每次和老朋友出去玩,都会p好图发到群里,再兴致勃勃地发朋友圈。

我们长大后,会揣摩跟老板的回复;

会因为和喜欢的人说一句话而考虑很久,

唯独面对父母,我们可以什么都不考虑地发脾气。

他们反复向我们展示自己求知欲,也是在不断地示弱。

而我们所认为的时尚和潮流,他们只是需要再多一点耐心和时间去接受。

在学会抖音和网购之前,我也以为我爸和所有的父母一样,会固执己见。

但现在的北海爷爷会经常说一句话:

“我,75岁,一个认真生活的年轻人。”

每次我说要带他去看演唱会时,他又像很多父母一样:

“净乱花钱,陪我吃顿饭就行了。”

当你再问一次,他又会说:

“你讲的我都不想看,我只想去看易烊千玺。”

父母变老后,就是需要被哄的孩子。

他们不是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只是想被你不厌其烦地对待。

别只在吵架的时候有胜负欲。

关于爱你,他们哪件没能做到?

在这方面,你也千万不要输得太惨。

我们用文末“在看”拉个勾:都会照顾好父母这对小朋友。

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