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時有很多人並不能接受周星馳在電影中大量使用特效,而且他在《功夫》中的戲份遠不及他在以往作品中的戲份。或許有人會說《大話西遊》的豆瓣評分比《功夫》更高,它憑什麼是周星馳的“巔峯之作”。

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馳。

在諸多電影類型片之中,喜劇片一直佔據着無可撼動的重要地位。

縱觀華語影壇,能夠在喜劇片領域達到宗師級別的電影人屈指可數。

而素有“喜劇之王”之稱的周星馳,絕對是最受大衆推崇和喜愛的一位喜劇電影人。

無論是做演員,亦或是做導演,周星馳的電影作品總能取得非同凡響的商業成功,人們對他的迷戀,早已上升至一種情懷。

周星馳的作品數量極其龐大,涉及到的故事題材更是種類繁多,但正所謂萬變不離其宗,喜劇永遠是他最熱衷的藝術表達形式。

很多人會習慣性地將《大話西遊》系列視爲周星馳的代表作,因爲這個系列曾經衍生出一種文化現象,在各大電影評分網站上也都是名列前茅。

但在不少資深影迷以及專業人士看來,《大話西遊》系列並不能完全代表周星馳的藝術高度。

周星馳真正的“巔峯之作”,應該是上映於2004年的《功夫》。

我們不妨先來看一下《功夫》的獲獎情況,畢竟權威獎項的認可,遠比影評人的主觀臆測更具有說服力。

在第24屆香港金像獎以及第42屆臺灣金馬獎上,《功夫》共獲得了26個獎項提名。

其中,在金像獎上斬獲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6項大獎,在金馬獎上,則一舉包攬了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等5項大獎。

不僅如此,《功夫》還在當年的大衆電影百花獎上收穫頗豐,甚至提名了英國“奧斯卡”的最佳外語片獎。

毫不誇張地說,《功夫》在2004年幾乎是橫掃了國內的各大電影節,在歐美地區,同樣是大受歡迎。

若單論獎項榮譽,《功夫》無疑是周星馳獲獎數量最多的一部作品。

再來看一下《功夫》在各大電影評分網站上的口碑評分,主要以豆瓣和IMDb作爲參考。

在豆瓣上,《功夫》的評分高達8.4,位列豆瓣TOP250的第191名。

或許有人會說《大話西遊》的豆瓣評分比《功夫》更高,它憑什麼是周星馳的“巔峯之作”?

其實《功夫》在豆瓣上的評分經歷了一個“逆襲”的過程,在上映之初,《功夫》的豆瓣評分僅有7.2。

當時有很多人並不能接受周星馳在電影中大量使用特效,而且他在《功夫》中的戲份遠不及他在以往作品中的戲份。

再加上《功夫》呈現出的笑料更偏向於“黑色幽默”,跟周星馳過去的“無厘頭”喜劇風格有着明顯的區別。

因此,《功夫》在當年雖然刷新了華語電影的票房紀錄,卻未能贏得大衆的口碑。

不過隨着時代的進步,觀衆的觀影水平也在不斷提升,當人們再次重溫《功夫》時,才猛然間發現:這簡直是一部找不出缺點的電影作品!

於是《功夫》的豆瓣評分纔開始逐漸回升,可惜前期的打分確實影響了它的評分高度。

這不能怪當時的觀衆“不識貨”,只能怪周星馳的想法過於超前。

在IMDb上,《功夫》的評分是7.7。

曾獲得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臥虎藏龍》,在IMDb上的評分也不過是7.8。

國外觀衆當然無法徹底領會《功夫》中的喜劇元素,他們對這部電影的喜愛,更多是源於影片中震撼視覺的動作場面。

最後,我們再來說回電影本身。

正如前文中所說,《功夫》是一部找不出缺點的電影作品。

從敘事節奏到鏡頭語言,從場面調度到人物塑造,再從臺詞設計到背景音樂,這都是一部堪稱完美的影片。

論敘事,《功夫》的故事情節其實非常簡單,但周星馳卻能將這個簡單的故事講述的極其引人入勝,甚至讓人回味無窮。

論鏡頭,《功夫》大量使用旋轉鏡頭,場景轉換自然流暢,不會刻意炫技,又能在有限的時間裏讓觀衆捋清人物情緒以及事件的前因後果。

論場面,《功夫》中的幾場動作戲可謂妙至毫巔,將電腦特效技術與中國傳統武術融爲一體,尤其是最後的決戰,視覺效果絲毫不遜於好萊塢大片《黑客帝國》。

論人物,《功夫》中的任何一個角色都是個性鮮明,連出場時間甚少的配角都可以給觀衆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

論臺詞,《功夫》中的經典臺詞數不勝數,諸如“放開那個女孩”、“一支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以及“還有誰?”等等,至今仍是網絡熱門用語。

論音樂,《功夫》大膽啓用民樂和交響樂,在各種影片氛圍之下,均能配上一段既恰當又能代入情緒的背景音樂,或大氣磅礴,或哀婉淒涼。

除此之外,《功夫》還穿插致敬了一些影史經典影片,比如《閃靈》和《禮帽》。

總而言之,即使以現在的眼光去重新審視這部《功夫》,它依然稱得上是一部製作精良的頂級商業電影。

說它是周星馳真正的“巔峯之作”,絕非誇大其詞。

如果非要在《功夫》裏找出一個“小毛病”的話,那就是它對戴眼鏡人士似乎顯得很不友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