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縣域會‖專題研討會5:助力鄉村振興,構築城鄉融合新空間

2018年11月23日,在江蘇·宿遷召開的第八屆中國縣域現代農業發展高層會上,“助力鄉村振興,構築城鄉融合新空間”專題研討會成功召開,會議由中國農業大學教授、黨校原副校長李樺主持。到場嘉賓有李人慶教授、趙霞教授、宋桂傑教授、唐愛玲教授、葛青總經理,來自重慶農業科學院、廣西師範大學、安徽科技學院的各位專家,以及來自內蒙古赤峯市寧城縣、山東省德州市陵城區、山東濟寧市兗州區、雲南昆明柴石灘、江蘇常州新北區等地的領導,北京國原農業有限公司(國開)、北京市工程諮詢公司、北京奇點資本等企業的領導,50餘人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城鄉融合新空間。

第八屆縣域會‖專題研討會5:助力鄉村振興,構築城鄉融合新空間

自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各地的鄉村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但在實施推進的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包括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斷增大、鄉村居住環境髒亂差、鄉土文化的逐漸消失以及公共服務設施不足等。爲此,我們特邀請業內知名專家教授、企事業單位領導等,圍繞鄉村振興戰略主題,從鄉村產業振興、鄉村治理、生態振興、文化振興、人才振興等方面展開分享,並結合成功案例的經驗模式進行闡述,希望對鄉村振興的實施有所啓發。

第八屆縣域會‖專題研討會5:助力鄉村振興,構築城鄉融合新空間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農村社會問題研究中心祕書長李人慶作了《在地性:鄉村振興的空間場域與城鄉融合》的主題分享。李研究員長期從事鄉村以及小城鎮研究工作,他認爲,鄉村振興的本質是在地性發展,資源的發展機制要傾向於農村的在地發展,在地化的核心是發展要素要回流,通過發現鄉村價值,重估、輸出鄉村價值,保持原有的社會經濟文化特徵。談及在地化的實現,他以日本“六次產業”爲例,分析日本農業多種功能與多重價值發展模式,通過六次產業的融合來實現在地價值的最大化,爲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如何落實在城鄉融合發展道路點明瞭方向。

第八屆縣域會‖專題研討會5:助力鄉村振興,構築城鄉融合新空間

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趙霞作了《人居環境治理模式與案例分享》的主題分享。趙教授對農村問題有深刻的理解,首先對近四年的農村人居環境政策進行了系統梳理,指出實踐中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有四種模式,即:村民自治模式、政府治理模式、市場治理模式、多元共治模式,並針對四種模式給大家分享了具體案例。她指出,農村人居環境治理,任何時候都要發揮村民的主體性,把村民的精神力量挖掘出來,還要因地制宜,科學管理,整合各界的力量來發揮各自的優勢。她認爲,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任重而道遠,但意義重大。

第八屆縣域會‖專題研討會5:助力鄉村振興,構築城鄉融合新空間

揚州大學副教授、蘇中(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宋桂傑作了《鄉村振興戰略下的“新鄉土文化”建設的實踐與思考》的主題報告。宋教授首先對鄉村發展脈絡進行梳理,她認爲,鄉村振興的最終目的是讓鄉村迴歸鄉村,鄉村不再是工業化、城鎮化發展的附庸,而是有富餘價值的空間。更爲重要的是,在新的鄉村振興的背景下,新鄉土文化建設,應該形成自己的價值,我們要挖掘併發揮它的特色。新鄉土文化既要繼承鄉土文化傳統,也要適應現代生活需求,既要注重它的形也要注重它的內涵。

第八屆縣域會‖專題研討會5:助力鄉村振興,構築城鄉融合新空間

樂活控股副總裁兼玫瑰小鎮總經理葛青演講主題是《特色小鎮發展實踐探索——以宿遷洋河玫瑰小鎮爲例》,他分享了玫瑰特色小鎮的運作發展模式,指出在鄉村振興的板塊上,如果能夠做到政府有心、企業有力、百姓有勁,鄉村振興這個題,一定能夠慢慢地破解。

第八屆縣域會‖專題研討會5:助力鄉村振興,構築城鄉融合新空間

最後,北京中農富通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科研部主任於雪,就最近的研究成果,作了新書發佈介紹。中農富通城鄉規劃院一直以“專注三農、服務城鄉”爲發展方向,經過多年的研究和實踐,陸續推出了部分研究成果,包括即將出版的《一帶一路中亞五國農業農村研究報告》《2018鄉村振興創新研究報告》,和明年即將出版的《田園綜合題建設指南與規劃分析》《台山中國農業公園》《鄉村投融資項目案例分析》,或偏重理論,或偏重實操,歡迎大家持續關注。目前已面市的有兩本書,《美麗鄉村規劃設計概論與案例分析》和《鄉村振興之美麗鄉村規劃設計案例集》,希望對大家的鄉村振興規劃設計有所幫助。

第八屆縣域會‖專題研討會5:助力鄉村振興,構築城鄉融合新空間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