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相比起過往立足於“高高在上”的偉光正獻禮創作,《激盪》的整體創作風格始終是在圍繞着“嚴而不肅”的創作氛圍,無論是劇中的臺詞設定、人物背景設定,還是情感刻畫,都是基於時代背景下的生活化再現。《激盪》的創作背景是截取自改革開放中的1991—2019年,如果說將改革開放劃分爲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則是以實行家庭連產承包製爲核心的經濟1.0時代,自90年代開始,中國才真正開啓了自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時期。

文 | 牛角尖

自進入獻禮季以來,各大熒幕上都呈現出一片“紅色”氣息。

今晚,又一部獻禮題材重磅來襲,該劇是由曾打造過《雞毛飛上天》《一代梟雄》等一系列現實題材的餘丁導演執導,由任重、郭曉東、李念、車曉等諸多實力派演員傾情主演,講述了90年代,陸氏三兄妹在弄堂裏共同成長,在經濟動盪不安以及資本市場從無到有風雲變幻的二十多年間所經歷的人生故事。

“嚴而不肅”的獻禮創作,《激盪》能否率先突圍?

與其他獻禮題材略顯相似,《激盪》是一部以小人物的奮鬥來展現時代大情懷的獻禮創作。略顯不同的是,它的創作風格不再沉着於過往“一板一眼”的嚴肅創作,而是採取風格相對“輕鬆活潑”的表達方式,與當下時代和年輕人,進行隔空對話。

如果將過去“偏嚴肅”風格的獻禮創作,稱之爲獻禮1.0時代;那麼以《激盪》爲首的這批獻禮劇,則正式開啓了獻禮市場的2.0大門。它的到來,或許會在創作風格上給觀衆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

“嚴而不肅”的獻禮創作

《激盪》的第一集預告片中,一開場就是陸家二哥“陸江濤”(任重飾)對自己妹妹的朋友溫泉(李念飾)“告白”的戲碼——“我愛你”、“(是beyond的)喜歡你”、“(我說)我愛你啊”.......年輕人之間的“一見鍾情”,巧妙的藉助了beyong 的一曲《喜歡你》而“告白”成功。

“嚴而不肅”的獻禮創作,《激盪》能否率先突圍?

不難發現,《激盪》的創作風格正是以這種“輕鬆活潑”的詼諧風格,來展現90年代背景下普通人把握機遇,在改革浪潮中奮鬥的故事。劇中展現的一衆人物,如陸家兩兄弟,“老大”陸海波(郭曉東飾)起初就是一個修理工,在女主角“溫泉”的父親溫老闆家裏做學徒,老實憨厚、堅守原則是他的性格特點,同時也是那個年代大部分工人的普遍品質。

“弟弟”陸江濤,則是從小皮到大,日常以“收破爛”幫助陸家貼補家用,性格開朗、敢想敢拼的秉性,也爲其後面“大膽創業”埋下伏筆;聰明漂亮的“溫泉”則是新時代女性的典型代表,她熱情勇敢,骨子裏喜愛“冒險”,爲了自己喜歡的人可以不顧一切;高官家庭出身的林霞(車曉飾),從小成長環境單純,爲人善良,毫無防備心,在認識陸家兩兄弟後,命運也發生了改變。

“嚴而不肅”的獻禮創作,《激盪》能否率先突圍?

四人之間的性格摩擦和情感糾葛,也是該劇的一大看點。導演餘丁在發佈會現場曾坦言,自己特別喜歡現實題材中小人物的奮鬥故事。而不同時代、不同背景下,人們對奮鬥的理解也有所不同。

在《激盪》中,兄弟兩人爲給妹妹湊學費,不惜賣血、到工地上搬磚;他們從一無所有闖蕩“商場”,到滿載而歸享受功名利祿;而溫泉也是不懼一切阻礙,勇敢追求愛情;劇中所有人都在努力上進,活成更好的自己。

“嚴而不肅”的獻禮創作,《激盪》能否率先突圍?

相比起過往立足於“高高在上”的偉光正獻禮創作,《激盪》的整體創作風格始終是在圍繞着“嚴而不肅”的創作氛圍,無論是劇中的臺詞設定、人物背景設定,還是情感刻畫,都是基於時代背景下的生活化再現。真實、煙火氣是該劇的整體風格基調。

“以小見大”的創作手法

《激盪》的創作背景是截取自改革開放中的1991—2019年,如果說將改革開放劃分爲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則是以實行家庭連產承包製爲核心的經濟1.0時代,自90年代開始,中國才真正開啓了自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時期。也是在這個時候,才湧現出了大批“商人”。

陸家三兄妹的奮鬥史,便是該時代背景下的典型代表。劇中,一開始鏡頭就給觀衆呈現出了“陸家”一副窮困潦倒的模樣。擁擠的生活空間,上下鋪和爲數不多的家電用品,都一一對應着陸家的“貧窮”。而將陸家直接推向轉折事件則是,妹妹考上大學卻沒有學費讀書。

也許正是一系列因爲“錢”而產生的矛盾衝突,讓陸江濤覺得不能讓陸家人這麼窮下去。於是從起初的收破爛、打工和機緣巧合下開啓的“炒股”事件,到兄弟兩人後續成功開上了一家五金店和超市,直至最後發展爲風頭正勁的民營企業家。波濤兄弟一路在改革浪潮中翻騰,過程雖較爲艱難,卻收穫頗多。

“嚴而不肅”的獻禮創作,《激盪》能否率先突圍?

發佈會現場,任重和郭曉東曾坦言,自己飾演的角色,實際上一一對應了改革開放中的不同創業者。如“二哥”陸海濤的大膽、莽撞,代表的其實是創業中的一批以“摸着石頭過河”的改革派;大哥“陸海波”,代表的則是創業過程中一羣相對老實的實幹派。兩個人的性格、處事態度雖相差萬里,但他們都有着一個共同的特質,那就是能抓住機遇與風口,大膽實踐。

從底層打拼,到白手起家,再到成爲改革浪潮中的成功...陸家人所經歷的載浮載沉和艱難困難,背後折射出來的其實是一代創業者篳路藍縷的剪影。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同樣也是迎接改革開放的第41年。

作爲歷史轉折中的重大環節,改革開放不僅是中國實現經濟騰飛的重要轉折點,同時也是政治面貌發生巨大變化的重要歷史事件。《激盪》選擇將個體命運與家國命運緊緊牽連在一起的創作表達方式,不失爲一種以小見大的創作方式。

主旋律“不懸浮”

當下,當人們在談論到主旋律題材創作時,腦子中一閃而過的或是一批以“偉光正”爲創作核心的獻禮題材;或是藉助其他類型劇的外殼,將其“包裹”起來的獻禮劇。但無論是哪種獻禮作品,或多或少都在創作風格和類型上存在一定不足。

在這點上《激盪》做的相對到位,它的整個創作風格還是偏向於“現實主義”創作風格,並沒有因爲刻意追求“完美”,而忽略人性中的短板。

比如劇中呈現出的幾位主角,性格鮮明的同時,也不乏人性短板。如“二哥”陸江濤在後期取得巨大成功之後,也漸漸與哥哥、愛人之間產生矛盾。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出了人性的短板。比起影視劇中一系列常見的“偉光正”角色,有缺點、不完美的人性考驗,或許更能打動人心。

“嚴而不肅”的獻禮創作,《激盪》能否率先突圍?

此外,在背景設定上,該劇爲了打破年輕人與改革開放之間的壁壘,也在劇中背景設定上做了大量還原和重大歷史事件呈現。如觀衆目前在預告片中所看到的舊時代氣息——狹小的衚衕、擁擠的弄堂、不同人物身份之間所穿的不同衣料,以及陸海濤的泡麪頭和溫泉的蘑菇頭等等,都是經過一定考量,對年代感的細心還原。

而劇中呈現的多個重大歷史事件,如97年亞洲金融風暴、01年中國加入WTO、 03年非典等等,都與主人公的命運息息相關。“他們不是時代的旁觀者,而是參與者”,餘丁表示。

“嚴而不肅”的獻禮創作,《激盪》能否率先突圍?

誠如餘丁所言,改革開放雖與當下的90、00後生活年代相距甚遠,但正是因爲有了41年前的如此偉大舉動,纔有了今天人民百姓的幸福生活。作爲“百日展播”獻禮作品,《激盪》做的便是將上一代人艱苦奮鬥、努力向上的樂觀精神,以藝術形態的表達方式傳達給大衆。目前來看,“包袱”已初步完成,後期能否有所反響,投票權交給這一代觀衆。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