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諺稱“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年集”。這一天,家家戶戶要宰殺自家的家禽,還要趕集、採購。這一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紅火熱鬧。

舊時臘月二十七趕集主要是買賣年節物品,也就是年貨。從喫喝穿戴,到春聯貼畫,年貨各式各樣,種類繁多。複雜的年貨,也是社會生活的反映。

北京的年貨如按大類,可分飲食、衣着、日用、迷信、玩耍、點綴六類。

飲食中大路貨如豬、羊肉,雞鴨是最普通的;鹿肉、野雞、凍魚則都是來自山海關之外的關東貨;而水磨年糕、糖年糕、冷筍、玉蘭片之類,則又是江南的東西。

衣着各時代不同,但舊時除去“旗袍”之外,也講究南式。

年貨中日用品不少,來自南方的有紙張、竹器、瓷器等等。

迷信用品是舊時年貨的大宗,如線香、錫箔、木版印的門神、竈王爺,供佛的花、蜜供等等,其中“元寶”、“錠子”的錫箔則全來自南方。

玩耍的東西就更多了,兒童的、大人的玩藝,都不分南北滿漢。如一般人家都要買些爆竹:百響、麻雷子、二踢腳(即雙響)、起花、太平花等等。至於骰子、紙牌等,則是成人的玩具。《春明採風志》雲:“琉璃、鐵絲、油彩、轉沙、碰絲、走馬、風箏、鞬毛、口琴、紙牌、拈圓棋、升官圖、江米人、太平鼓、響葫蘆、琉璃喇叭,率皆童玩之物也,買辦一切,謂之忙年。”

點綴歲時的清供如水仙頭、佛手,則都是來自南方了。

傳統民俗在臘月二十七這天還要集中洗澡、洗衣,傳說在這天沐浴可以除去一年的晦氣,洗去一年來的疾病。因此,無論貧富,人人都爲了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而沐浴更衣。這樣,除了“趕年集”的說法,也有“二十七洗疚疾”的諺語。

(文章圖片、內容來源:百度)

歡迎參加北京市昌平區檔案館春節活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