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月15日一大早,龔強和16位老兵佩戴着過去的軍功章來到中隊,全中隊官兵整齊列隊,迎接老兵回家過年。此前,龔強收到了來自於武警上海總隊執勤二支隊崇明中隊的請柬,邀請他和16位老兵“回家”過年。

(原標題:淚目!上海崇明91歲老連長帶領老兵“回家”過年)

推開門,寒風夾着薄霧迎面襲來,龔強不禁打了個寒顫。他挺起胸膛,格外精神,胸前的黨徽和軍功章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龔強是91歲的老兵,土生土長的上海崇明人。此前,龔強收到了來自於武警上海總隊執勤二支隊崇明中隊的請柬,邀請他和16位老兵“回家”過年。1月15日一大早,龔強和16位老兵佩戴着過去的軍功章來到中隊,全中隊官兵整齊列隊,迎接老兵回家過年。

雖然已進入耄耋之年,但龔強身板筆直,他和16位老兵一起抬手向中隊官兵們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

龔強說,“70年前,部隊在新中國成立時組建,70年後的今天,沒想到還能重回戰鬥過的地方。”中隊第17任指導員李博說,“邀請老連長和老兵回家過年,這一次大團圓也整整70年才夢圓。”

回家過年的老兵向夾道歡迎的官兵們敬禮,領頭的是91歲老連長龔強。本文圖片均爲胡思江 王亮 攝

2019年,在開展“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主題教育時,李博打算從隊史教育切入,然而,隊史記載殘缺,無從下手。

幾經周折,李博在1990年9月編纂的《崇明縣公安志》中找到了中隊前身部隊的一些記載,再找到《崇明縣公安志》的編纂者,獲得了一條重要線索,一位名叫龔強老人曾反映,公安志上把名字“龔強”寫成了“龔祥”。

李博直接登門拜訪確認龔強正是前身部隊老連長。

找到了一個老兵就找到一羣老兵,還能找到一段隊史。走訪中,他們重新制作了一張內容詳實的老兵聯絡表,詳細記錄了他們的相關信息,且將隊史補充完整。交流中,他們發現,老兵們急切想回老部隊看看。

請他們集體“回家”過個年,就這麼定下了。

1月15日早上,崇明中隊的營區格外熱鬧,17名老兵走進營門那一刻,鑼鼓隊敲出震天的節奏,龍獅隊伴着鼓點歡騰起舞,官兵們整齊列隊,以熱烈的掌聲歡迎老兵們“回家”過年。

官兵簇擁着老兵們來到訓練場,向他們彙報演示如今的軍事訓練課目。擒敵拳虎虎生風、班組戰術配合默契、捕殲戰鬥迅速高效。

老兵們興致勃勃地參觀新時代武警官兵的先進武器裝備

座談會上,老兵們興致勃勃觀看中隊建設紀實錄像片,當得知中隊先後圓滿完成多次重大任務、連續17年被總隊評爲標兵中隊時,老兵們喜得合不攏嘴。老兵們談着過去的戰鬥歲月,令新兵們獲益匪淺。

“那時候我們肩背手提,一跑就是四五十公里,有時候跑着就睡着了。”70年前,老兵朱元朗在寶山羅店報名參軍,後來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上甘嶺戰役時,朱元朗負責爲前線運送物資,有一次,他送完兩個炮彈回到防空洞,洞外溫度已達零下38攝氏度,但身上的棉襖是汗溼透的。

龔強與武警官兵拉家常

“當年,和我一同入朝的13名戰友,只回來了6個。”回想起戰場上生離死別,朱元朗悄悄抹去眼角的淚水。

老連長龔強接過話題,“我父親很早因病去世,母親與我相依爲命。”1949年10月,解放軍在崇明徵兵,龔強第一個報名參軍,到三野三區隊,當了一名戰士。

1954年8月1日,龔強與戰友們合影。

中隊長張治遠拿起一張寫着“萬一祖國需要作爲留念”的照片。那是個珍貴的定格,1954年的建軍節,龔強在連隊做完戰鬥動員,帶着戰士們咬破手指寫下“血書”,且拍攝照片。照片上,每個人目光如炬、面帶微笑,胸前戴着徽章。

相聚時光短暫,臨行前,每一位老兵都把珍藏的寶貝慷慨地捐贈出來。

“我要把我的‘口袋書’捐給老部隊。”老兵龔惠生從懷裏掏出一本小冊子,冊子裏寫滿了訓練心得體會,儘管書頁泛黃,字跡依然清晰可見。

老兵鄭重向中隊捐贈自己珍藏的軍旅物品

“我還留着當年的超期服役證,現在我拿出來送給老部隊……”老兵施安東兩次榮獲“五好戰士”。原本是當3年兵要退伍的,但因表現突出,施安東多當了2年兵,超期服役的榮耀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自豪。

龔強從口袋裏拿出老照片,“我年輕時,就喜歡拍照,保存着給自己留個念想。這張照片寫着民警二班全體同志友誼合影。”龔強指着一張照片說,“好幾個老戰友都在裏面,咱們部隊原先是從公安部隊改編過來的。”照片裏的戰士們英姿勃發,眼神裏透出保家衛國的堅定信念。

高仰止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姚文廣_NN168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