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鏡若心

1960年1月18日,南京長江大橋開工建設。

自開建以來,它就成爲南京乃至全中國的標誌性建築和文化符號,在南京人眼中,南京長江大橋≈南京之光。

@威攝

作爲中國自力更生建設的第一座大橋,它是“自力更生的典範”,獲得了很多的榮譽,從小就被稱爲“爭氣橋”!

1.1960年,南京長江大橋以“世界最長的公鐵兩用橋”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

2.1978年,南京長江大橋獲全國鐵路科技大會優秀科技成果獎及全國科學大會獎。

4. 2004年描寫南京長江大橋的同名文章被編入中國大陸小學語文課本。

5.2014年7月,入選不可移動文物。

6.2016年9月,南京長江大橋橋頭堡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今天距1960年1月18日南京長江大橋開工已經整整60週年了!那段光輝的歲月,我們應該永遠銘記!

1959年4月,南京長江大橋的選址地定格在勘察人員相機鏡頭裏:水深浪急,江寬平均1500米以上,最狹處也有1100米,水深多在15至30米,最深處超過70米。

險要的地勢,形成了“長江天塹”。

@任峻嶺

江北的津浦鐵路(通車於1912年)、江南的滬寧鐵路(通車於1908年),也是在此被寬廣的長江割開。

南京濱江、南京浦口,雖近在咫尺,卻依舊只能隔江而望,在南京建一座跨江大橋成爲許多中國人心目中的夢想。

圖/1960年1月18日,長江大橋主體工程正橋橋墩開工,正橋9號墩鋼圍籠浮運下水,大橋建設全面啓動。

美國橋樑專家華特爾曾來此勘測,得出的結論是:“水深流急,不宜建橋”。但我們沒有退縮,迎難而上,誓要把這座“爭氣橋”建起來。

在工業那時工業基礎非常薄弱,大橋1960年1月18日正式開工時面對着數不清的難題。

@中國有故事

水下作業需要下潛66米,而當時國際公認的空氣潛水極限深度爲60米,一旦超過就會危及潛水員生命。

上海海軍醫學研究所設法達到了最深71米,用最普通的設備創造了世界潛水史上的奇蹟。

可以說,這座橋是無數建設者用血肉之軀扛起來的。

@中國有故事

1968年,大橋竣工。通車典禮上,數十萬南京市民湧向橋頭慶祝。橋上、橋下,甚至樹上都擠滿了人。

人們歡呼雀躍,熱淚長流。典禮後,擠掉的鞋子就裝滿了兩卡車!

南京長江大橋,是第一座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橋。

建成後,它大大縮短了過江時間併成爲連接南北交通的主幹線。

《****》還在頭版用了三分之二的版面,報道了南京長江大橋建成通車的消息。

1960年,大橋以“世界最長的公鐵兩用橋”被收入吉尼斯世界紀錄,成爲國家的形象與驕傲。

▲大橋作業本

來源:百度

而今,中國橋樑製造已接近全球市場份額的一半,而南京長江大橋,正是中國造橋傳奇的起點之一。

“清晨,我來到南京長江大橋.今天的天氣格外好,萬里碧空飄着朵朵白雲......”

課文裏《南京長江大橋》裏的第一句話,至今能夠默背出來。

南京人對大橋的感情,更不是用一個字一句話就能概括的。

“第一輛”南京產自行車也是叫大橋牌,還有糧票、香菸盒上甚至米袋子上,常常可以看到大橋雄偉壯麗的身影。

@東風永健

同樣以大橋命名的還有大橋飯店、大橋電影院等...南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化身大橋的衍生品。

@東風永健

還記得18年12月26-28日,南京長江大橋在經歷了27個月的整修後,首次對外開放三天時的盛狀。

即使當時還下着不小的雨,但是完全無法阻止南京人民的熱情!

@圖攝:張健

即使氣溫驟降,直逼零下,南京人仍然組團參觀!這些都是對大橋有着情懷的南京人!

爲了喜迎南京長江大橋的迴歸,南京的大爺大媽還在大橋上跳起了舞!

這是發自內心的自豪與喜悅。

@方方華華

甚至還有很多年過半百的人,腿腳不方便,坐着輪椅也要去。

這座橋上,承載着很多人的心血。他們對大橋的情感就像是家人一樣。

@南京日報

網友@信仰守衛者曾曬出的一套和大橋的紀念圖。

30多年前,父親母親帶着他在大橋留下相片,30多年後的今天,同樣的場景,再一次被複制。

父母老了,而我也長大了,大橋見證着一代又一代南京人的青春!

它不僅僅是一座大橋,更是歲月的寫照和時代的縮影

今天的中國早已是世界第一橋樑大國,而這座60年前開工的老橋——南京長江大橋,永遠是南京的驕傲,是中國的驕傲。

內容來源:南京頭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