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獨特節日,陽曆時間並不固定,在每年的4月4~6日,不過如果以農曆來算就是春分後的第十五天。一般來說,掃墓活動最好是當天,但是因爲工作或有事不能在當日取行,也可以在清明節的前10天和後10天內進行。

清明節作爲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在這一天,人們祭祀祖先以禮敬祖先,慎終追遠。這種風俗的由來,是因爲在中國古代,人們相信人死之後,會有靈魂,也就是說會有一個新的生命,並不是說死了以後就什麼都沒有了。這種認知是古人建立在萬物有靈的基礎上。當然,現代科學並沒有證明靈魂的存在,這只是古人對於祖先,對於自己有一個更好的嚮往之心,希望人的死亡只是一個新的開始,而不是終結。

在自然界中,老去的動物往往要離羣獨居,因爲自己沒有了捕獵或採食的能力,多隻能孤獨的死去。養過貓狗的人,可能都很少見到貓狗自然離世的情景,因爲到了那一天,它們會偷偷的離開,不讓人看到它們的去世,這是千百年來刻畫在它們基因深處而形成的習慣。

但是人類的社會則不同,長輩們老了以後,兒孫們會好好的供養長輩,以報養育之恩,這是人作爲萬物之靈所擁有的高尚品德。而清明祭祖則是人們認爲先輩們雖然肉體已經死去,但是靈魂仍然在世,所以需要燒香,燒紙錢和食物給供祖先們享用,在陰世間也能過上美好的生活,這是中華兒女孝道的體現。

而在家族和民族層次上,則是有着承認共同的祖先,提升家族和民族凝聚力的作用。比如現在國家每一年都要祭祀黃帝,黃帝是中華民族始祖,舉行這一活動是爲了更好的傳承中華文明,凝聚華夏兒女信念,上下一心以共同開創更加美好的生活。

​同時清明節也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 這一天是仲春與暮春之交 ,生氣旺盛、萬物復甦,大地呈現一派春和景明之象。於是就成爲了郊外踏青,親近自然的好時節。可以說清明節同時具備了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節氣又是節日,是中國幾千年的文化不斷融匯變化而來,已經形成了一個深具民族特色和深刻文化內涵的日子。

如喜歡此文,敬請關注,收藏,點贊,評論!

武當太乙鐵松派代14代傳人

武當先天太極拳代19代傳人 凌霄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