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探索對內賦能券商研究所重視與業務部門協同增效 來源:上海證券報

⊙王紅 盧丹 ○編輯 朱茵

近年來,券商賣方研究市場逐步飽和,公募佣金分倉的蛋糕逐漸縮小。與此同時,券商傳統業務在不斷轉型,財富管理業務發力,對研究的需求增多,如何對內服務、發揮內部協同增效成爲券商研究所需要思考和實踐的問題。

近日舉行的第53屆中國資本市場高級研討會暨上證秋季所長論壇上,20餘家券商研究所負責人共聚一堂,探討研究業務協同增效的模式。

對內服務仍有諸多問題待解決

招商證券研究所較早實踐了對內服務的運作模式。招商證券研究發展中心副總經理盧平介紹,該研究所下設研究一部和研究二部:研究一部是專門對外服務,主要針對公募基金和保險機構提供研究服務;研究二部則是專門對內服務,主要是針對經紀業務提供研究服務。該模式已經運作一段時間,在公司內部獲得了認可。

盧平表示,目前暫時還未達到對外和對內並重的程度。“對內服務中面臨着如何計價、合規風控、研究獨立性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都亟待解決。”

廣發證券發展研究中心執行董事呂潔認爲,加強業務協同的初衷是很理想化的,以“支撐兄弟部門需求爲中心,疊加機構客戶需求再挖掘”,並形成串聯業務條線,但實現起來並非易事。在公司內部大多會遇到內部定價難、增量業務邊界不易認定、考覈機制難以量化和追蹤等問題,所以更需要公司高層對研究板塊中長期的戰略佈局、機構業務的職能進行重設,以及對原有業務利益格局的再平衡。

東方證券研究所所長陳剛十分認可研究所發揮內部協同作用,認爲未來券商研究所發展趨勢一方面是市場化,另一方面是加強內部協同。研究所的核心價值和底線還是要保持研究的獨立性、客觀性和專業性。

南京證券研究所所長周旭介紹稱,研究所對內提供的業務支持,包括爲營業部提供研究諮詢服務並統一管理公司的投資顧問,爲投行項目提供定價支持,爲自營、資管等投資部門提供研究支持,爲股票質押、兩融等信用交易業務進行定價與風險把控等等。

證券研究的增量效應逐漸凸顯

“未來研究牽引和IT賦能是關鍵,誰能與業務部門結合的越迅速越完整,誰就能在未來業務的協同增效中高築競爭的‘護城河’。這兩方面的軟實力,可以快速提升中國資本市場參與者的高質量發展和國際競爭力。”廣發證券呂潔說。

國金證券研究所所長何媛媛認爲,研究所對內協同作業的意義越來越重要。首先,研究所是整個市場人才蓄水池;其次,科創板業務的開展也使研究所定價功能主動性充分發揮;再次,隨着證券公司業務的發展,研究所也希望在資本市場投融資、資源配置、產業結構調整、企業重組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聯訊證券分析師委員會主任康崇利認爲,服務投行要將研究業務前端化。服務資管是通過研究加大對場外市場的業務篩選;服務自營業務,更多是提供大類資產配置建議;服務經紀業務重在提供投顧轉型建議;服務大股東則是提供有針對性的特色及定製化的研究。

  需建立考覈分配機制

多數研究所表示,券商研究對內增效,需要更多制度和考覈上的支持。

華西證券研究所副所長王方羣認爲,做好券商研究與其他業務的協同增效,需要做好三大建設:一是合規風控建設。確保研究所對內服務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建好隔離牆制度。二是激勵制度建設。按照內部業務的不同屬性,予以不同激勵方式,並適度予以傾斜。三是人員隊伍建設,應建立專門負責對內服務的團隊。

在長城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汪毅看來,一個好的研究所應滿足三個層面的訴求:一是股東的利益訴求;二是各業務部門的業績指標;三是研究員的利益及職業發展。

中原證券研究所所長王博認爲,考覈制度和利益分配製度需要建立。從各公司的實踐來看,在風險共擔的前提下,內部協同的盈利模式可以通過固定比例分成、具體項目分成、其他業務線綜合評價等定量及定性的方式實現。

華安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宮模恆認爲,一方面證券公司需要提升協同工作的高度,理清協同機制,明晰協同績效考覈。對內服務爲主的研究部門要在人員、崗位、職責設置等方面主動調整,解決業務部門需求之痛點。另一方面,也要注重研究人員的培養和輸送,鼓勵研究員在合規風控的前提下,參與協同服務各業務部場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