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給三國寫一個劇本,蜀國毫無疑問是男一,魏國作爲蜀國的死敵就是男二,而這個偏安一隅的吳國只能撈一個男三。的確,相比蜀國和魏國而言,吳國的知名度相對而言也是差了點,就連吳國的開國皇帝孫權也比曹操劉備的名氣要小。平心而論,孫權的能耐也不比那哥倆差,畢竟吳國的疆域是比蜀國要大的,而且也是哥三當中最會做生意的。後世對孫權也有很高的評價,最有名的自然是那句生子當如孫仲謀了。

知名度不如曹劉的孫權能耐也不差,受到了後世的極高評價

孫堅死後,孫策和孫權相依爲命,當時孫權只有九歲。孫策也是個成事的主,孫權就跟着自己的哥哥東征西討建立了不少的功業。孫權性情豪爽,對待下屬也溫柔和善,手底下有一大批忠於自己的將士,孫策每次議事都帶着孫權,每次看見自己的弟弟在羣臣當中縱橫捭闔,心裏是說不出的高興。孫策對自己的弟弟也是非常的欽佩,經常指着自己的將領給孫權說:“這些將領以後就是你的了。”說來也奇怪,功勞頗高的孫權並沒有遭到孫策的猜忌,想來也是因爲兩人早年喪父,相依爲命一塊長大。

知名度不如曹劉的孫權能耐也不差,受到了後世的極高評價

不久,孫策被刺客所殺,孫權臨危受命挑起了整個江東的膽子。由於孫策攻下江東沒多久就死了,有些勢力趁新主剛立伺機發動叛亂,孫權御駕親征平復了叛亂。後來,他又派大將周瑜攻下江夏,成功統一了江南,孫權成爲江南唯一的國主。一方面,他重用孫策遺留下來的舊臣,甚至於拜張昭爲師,封周瑜爲水軍都督;一方面他廣招賢才,諸葛瑾,魯肅都是在這個時期加入了孫權的隊伍。通過孫權的勵精圖治,孫氏政權成爲僅次於曹氏勢力的割據政權。

知名度不如曹劉的孫權能耐也不差,受到了後世的極高評價

面對複雜的國際局勢,孫權總是會自己的判斷。赤壁之戰前期,他反對張昭的求和意見執意與劉備聯合共同與曹軍作戰,應該說孫吳是赤壁之戰最大的出力者。赤壁之戰過後,迅速改變戰略,攻打自己曾經的盟友蜀漢,斬殺了蜀漢大將關羽,奪得了荊州。可能有人會說孫權反覆無常,但在當時的國際形勢下,自己國家的利益纔是最大的福祉。曹丕稱帝后,孫權審時度勢成爲了魏國的藩屬國,此舉促進了孫曹聯盟讓孫權可以騰出手來對待大舉來襲的蜀漢,最終取得了勝利,並讓劉備病死在白帝城,鞏固了荊州疆域。值得注意的是,孫權是最晚稱的帝,也就是說孫權是在看清了當時的國際形勢才稱的帝。

知名度不如曹劉的孫權能耐也不差,受到了後世的極高評價

後世對於孫權有着很高的評價,蘇東坡說:“親射虎,看孫郎”,蘇轍說:“劉不如孫”。孫權9歲喪父,19歲挑起整個江東的大梁,71歲病死,成爲三國統治者最長壽的一個君主。劉備曹操孫權相較,孫權的名氣可能小些,但是論功績,孫權絕不遜色於劉備和曹操。

知名度不如曹劉的孫權能耐也不差,受到了後世的極高評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