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編技藝培訓現場。易果 攝

紅網時刻11月27日訊(保靖分站記者 彭偉 易果 彭振 通訊員 彭學東)11月26日,由專家評審團專業評審,綜合各村桔橙外形、大小、顏色、內含糖分、口感等因素,保靖縣比耳鎮比耳村先富水果合作社的王猛以綜合最高分當選爲“橙王”。王猛20多年前開始種植桔橙,年產桔橙2萬多斤,常年銷往浙江、江西等地。王猛表示,今年桔橙還未開採,客商就已經向合作社預付30多萬斤的桔橙定金。

同樣,來自比耳鎮榮浩柑橘產銷專業合作社黃建康介紹,合作社種植的1000畝面積桔橙,去年賣出去800多萬斤,採摘期間每天至少5000斤以上售出。

保靖縣酉水船工號子培訓現場。彭振 攝

秉承“生態農業、特色產業”發展理念,保靖縣比耳鎮發揚“酉水船工”勤扒苦幹、百折不撓的精神,不斷優化柑橘產業結構,柑橘已成爲該鎮農民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當地流傳歌謠:“讀的是柑子書、蓋的是柑子房子、娶的是柑子媳婦",全鎮現有臍橙種植面積1.4萬畝,常年產量1.7萬噸,全縣柑橘種植面積達10萬畝,年產值達5億元。在湘潭大學藝術學院的傾情相助下,做優品質,創新“酉酉橙”品牌,開拓市場。

電商業務培訓現場。彭振 攝

昔日“酉水船工號子”作爲一種最樸實的民歌體裁,它指揮勞動,鼓舞情緒,樸實勤奮的酉水人靠雙手劃出一條“水上絲綢之路”,創造了燦爛的酉水文化,迎來了幾千的農耕文明。今日保靖上下將再唱新的“酉水船工號子”,讓比耳柑橘插上網銷的翅膀,走出大山,走進千千萬萬消費者的家中,助力保靖縣31萬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

專家評審團評審“橙王”。易果 攝

26日當天舉辦的“保靖土家山歌會·酉水船工號子”非遺展演暨“酉酉橙”網銷節上,“翠翠出水”“揚帆啓航”等各種精美竹藝造型,不僅是現代美術理念與傳統手工的碰撞,還體現了世代傳承的手工竹藝之博大精深。活動還體驗了萬畝桔海的豐收之壯觀景象,以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酉水船工號子的千年天籟之音的吶喊,爲觀衆呈現出一場文化視覺盛宴。

湘潭大學藝術學院院長黎青與比耳鎮人民政府鎮長鬍明簽定合作協約。彭偉 攝

上午8點30分至10點,三個場地同步舉行了竹編技藝、酉水船工號子、電商業務等培訓。一根往常的竹子,在竹編技人的巧手下,成爲一件件出色的藝術品,讓現場大衆歎爲觀止;保靖縣酉水船工號子縣級非遺傳承人張明松對酉水船工號子的唱腔特徵、語言特色、節奏特點、旋律、曲式結構等藝術特徵進行分析,年輕的新一代對家鄉本土非遺文化有了全面的認識;電商業務授課老師通過實例分析、操作指導、師生互動、經驗交流等多種形式培訓,幫助村民解決銷貨難問題,打通產品銷售“最後一公里”。

保靖土家山歌會·酉水船工號子”非遺展演。彭偉 攝

保靖土家山歌會·酉水船工號子”非遺展演。易果 攝

上午10點,在“橙王”爭霸賽活動中,全縣所有的桔橙產區(地)以村名義或合作社名義組隊參賽。各行政村、專業合作社及種植大戶們精心挑選了自家的優質桔橙參賽,一筐筐黃澄澄的桔橙,各個皮薄、汁多、味甜,十分誘人。活動還舉行了“酉酉橙”產品品牌上市及銷售簽約儀式,共簽定了600萬斤臍橙銷售合同。簽約單位包含收購、包裝、品牌策劃到銷售的全產業鏈環節。本次成功簽約,也預示着比耳鎮的柑橘產業在“互聯網+”的領域上邁出了新的一大步。

保靖土家山歌會·酉水船工號子”非遺展演。彭偉 攝

11點30分,保靖土家山歌會·酉水船工號子比賽舉行,參賽的土家山歌手以優美動聽的曲調,質樸無華的旋律,真摯熱烈的情感,唱出各種邏輯嚴密、結構嚴整的曲式來,讓現場觀衆耳目一新,不由得令人驚歎他們的音樂才能。

酉水船工號子曲調悠揚、高亢,旋律完整流暢,船工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盡在高昂、悲壯的號子吶喊聲中一一展現,一股催人奮進的力量悄然而至。經過激烈角逐,最終評選出了最佳表演獎、最佳傳承獎。

作者:彭偉 易果 彭振 彭學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