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信貸餘額超9萬億元 引金融活水潤澤實體經濟

近幾年,我國綠色金融發展明顯加快,綠色信貸規模已超9萬億元,併成爲全球最大的綠色債券市場。目前,人民銀行牽頭成立了由監管部門、金融機構和中介機構共同組成的綠色金融標準工作組,正從制度建設、產品服務、操作流程、風險防範等方面對綠色金融予以規範。

從北京市區出發,驅車向張家口方向行駛200公里,一片壯觀的景象在眼前展開。以往光禿的石頭山上,一排排光伏板整齊排列,蜿蜒起伏。按照“種樹+種電”的生態模式,光伏與綠化相結合,從北京到崇禮冬奧會場址的京藏高速公路沿途,將打造成“京張冬奧生態與光伏迎賓走廊”,每年可向國家電網提供12.7億千瓦時綠色電能,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07.95萬噸。

“類似這樣具有科技價值、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的項目,是我們支持實體經濟的重點。”爲上述項目提供了3.5億元貸款的中國建設銀行張家口分行副行長武德亮介紹。

這道亮麗的風景線是我國綠色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隨着綠色金融理念落地生根,規模迅速增長,越來越多的資金流向了綠色項目和綠色企業。

護航綠色生態建設

在河北張北縣小二臺鎮德勝村,50兆瓦平單軸高支架跟蹤式光伏電站正在運轉,板上發電、板下種黃芪、板間養羊,實現了多重收益。“如果沒有銀行給我們提供的長期、低成本資金支持,項目很難建成,更談不上盈利。”億利集團張北光伏項目常務副總經理李永鵬介紹,農業發展銀行張家口分行提供了與項目運營期相匹配的15年期貸款,並且執行基準利率,有效降低了企業的資金成本。

官廳水庫是北京重要的水源地。按照官廳水庫國家溼地總體規劃,到2020年,通過各項生態建設,直接改善官廳水庫及上游流域內40多平方公里面源污染,使入庫水質由4類—5類水提升到3類水標準,建成我國華北地區最大的溼地公園。

“我們爲項目提供了9.1億元貸款,目前已經使用7億元。”據農發行張家口分行行長王大力介紹,由於項目運營期較長,因此給予的貸款期限是18.5年,能夠與項目匹配;此外,利率低、辦貸時間也短,在一個月內就完成了貸款調查、審查、審批和發放工作。

銀保監會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末,我國綠色信貸餘額已經超過9萬億元,可在2013年末,這一規模僅爲5.2萬億元。

綠色債券穩步增長

當前,我國已經形成全球最大的綠色債券市場。中債資信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我國境內市場上綠色債券餘額已達5352.34億元。

中債資信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0月31日,年內境內綠色債券市場已經發行87只綠色債,共計1328.89億元,其中包含12單綠色資產支持證券(ABS)。2016年至2018年的兩年間,境內綠色債券市場累計發行綠色債券255只,金額達5449億元,其中包含26單綠色ABS。

“截至今年10月末,已有76家主體發行各類型綠色債券,已經接近2017年全年水平,是2016年全年水平的2.4倍。”中債資信工商企業部高級分析師顧鵬介紹,從市場參與方的數量來看,參與的企業主體呈穩定擴容趨勢。顧鵬表示,目前企業綠色融資需求趨於多元化,也趨於合理與優化,已經與國際綠色債券市場發行人結構越來越接近。此外,個別省區市,如江蘇省、深圳市福田區等出臺了綠色債券實質性補貼政策,預計可以激勵更多企業加入綠色債券市場。

在我國境內綠色債券市場持續擴容的同時,綠色債券也開始“走出去”。11月19日,農發行在境外發行了首筆3年期浮息歐元綠色債券,規模爲5億歐元,認購訂單金額爲16.84億歐元,高達3.4倍,獲得境外機構追捧。今年前8個月,已有4只綠色債券在境外發行,平均規模爲9億美元,同比增加32.35%。

綠色標準亟需統一

作爲綠色金融領域的通用語言,綠色金融標準既是規範綠色金融相關業務,確保綠色金融自身實現商業可持續的必要技術基礎,也是推動經濟社會綠色發展的重要保障。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認爲,中國綠色金融的標準仍不完備、不統一,業務發展先於標準制定的問題依然比較突出。這既不利於市場主體公平有序開展綠色金融業務,也導致激勵約束等配套政策難以有效落地。同時,還對強化監管和防範風險提出了挑戰。研究制定國內統一、國際接軌、清晰可執行綠色金融標準體系,爲行業規範發展提供明確的指向和依據已經迫在眉睫。

據瞭解,中國綠色金融相關標準正在建設和統一當中。今年1月份,人民銀行牽頭成立了綠色金融標準工作組。今年9月份,已經設立了通用技術標準、產品服務標準、信用評級評估標準、信息披露標準、統計共享標準,以及風險管理與保障標準等6個工作小組。

另一受到各方關注的焦點是綠色信貸資產的證券化。從我國的情況來看,當前我國綠色信貸已超過9萬億元,但綠色債券總量只有5000多億元,綠色投資標的有限。北京綠色金融協會會長、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馬駿認爲,其突破點在於把部分綠色信貸通過綠色信貸資產證券化等工具轉變爲證券化的資產,通過資本市場讓大家來投資和持有。

爲促進綠色金融持續發展,降低綠色金融風險權重也是當前業內較爲關注的問題。馬駿呼籲,綠色金融的不良率與普通貸款相比明顯較低,因而應降低綠色債券的風險權重,允許按照較低的權重計算風險資產和計提風險準備。研究顯示,如果把風險權重從100%下降至50%,可以使綠色信貸成本降低0.5個百分點,這更符合現在的實際情況。(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陳果靜)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