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據韓國媒體報道,MBC針對近期中國綜藝《我和我的經紀人》(以下簡稱《經紀人》)是否抄襲《全知干預視角》表明立場,表示《全知干預視角》在中國另有正式版權購買後製作中的節目。韓綜《全知干預視角》2017年11月推出試播集,正式開播於次年3月3日,節目以幾位綜藝藝人和經紀人爲主要嘉賓,故事主線是接受明星經紀人“舉報”,揭祕明星和經紀人之間不爲人知的故事。

日前,據韓國媒體報道,MBC針對近期中國綜藝《我和我的經紀人》(以下簡稱《經紀人》)是否抄襲《全知干預視角》表明立場,表示《全知干預視角》在中國另有正式版權購買後製作中的節目。

《經紀人》否認抄襲,稱會虛心接受建議,但不接受碰瓷

《我和我的經紀人》發文回應“原創節目虛心接受大家的一切建議,但不接受碰瓷喔,畢竟都是職場人兒。?”

此前,《經紀人》節目組在看片會上也曾正面回應:節目2017年初策劃,2017年11月進入壹心娛樂調研。《全知干預視角》首播時間顯示爲2018年3月3日。《全知》拍的是經紀人吐槽藝人,聚焦藝人工作生活的棚內觀察干預類節目,《經紀人》講的是藝人和經紀人的職場關係,關注的是中國青年職場文化的紀實類真人秀。兩個節目從立意到形式、模式上都有很大差別,完全不存在抄襲一說。

《經紀人》是行業觀察者還是公司宣傳片?

在綜藝節目的競爭日趨白熱化的當下,“明星身邊人”系列綜藝成爲大衆窺探明星不同側面的窗口,因而自帶“關注”屬性。

展現明星親子關係的《爸爸去哪兒》《媽媽是超人》,強調明星夫妻搭檔的《急速前進》,要求明星父母出鏡討論的《我家那閨女》《我家那小子》,展現明星與岳父母互動的《女婿上門了》等綜藝節目相繼讓明星身邊各種身份的親人出道。

3月17日,騰訊視頻新上線的節目《我和我的經紀人》(以下簡稱《經紀人》)以壹心娛樂經紀公司爲範本,記錄簽約藝人與經紀人的搭檔關係。節目播出後口碑兩極分化,爭議頗多。

是否抄襲韓國綜藝?

明星經紀人上綜藝的現象,在韓國綜藝舞臺上由來已久。2012年韓國綜藝《神話放送》,就讓經紀人走到臺前吐槽自己服務的藝人,還讓經紀人組成團隊與藝人組合進行競技比賽。

韓綜《全知干預視角》2017年11月推出試播集,正式開播於次年3月3日,節目以幾位綜藝藝人和經紀人爲主要嘉賓,故事主線是接受明星經紀人“舉報”,揭祕明星和經紀人之間不爲人知的故事。該節目播出之後人氣持續走高,成爲MBC的熱門節目之一,幾位主持人和嘉賓獲得2018年年底MBC綜藝大賞的多個獎項。

對於題材相近的《經紀人》,版權意識日益增強的網友就敏感地質疑其是否抄襲,《經紀人》的官微下出現網友齊刷刷的留言:“是不是抄襲了《全知干預視角》?”“請問買版權了嗎?”

據悉,《全知干預視角》的版權已被國內出品方買下,國內版暫定名《我倆這關係》,但並非《經紀人》。雖然《經紀人》節目組一直未就版權問題給予正面明確的回應,不過,就目前上線的節目來看,兩者設置並不相同,有觀衆總結:“形式上沒有干預,也沒有棚內觀察的環節,內容更偏向職場。”

被指變公司宣傳片?

正如張雨綺所說:“經紀人與藝人這個行業是挺封閉的狀態,很少人真正瞭解裏面的人如何工作。”經紀人題材對於公衆來說是一個富礦,《經紀人》找到一個觀衆感興趣的切入口——揭祕。

然而,節目播出後,整體熱度卻不盡理想。據貓眼全網熱度榜數據顯示,3月17日,節目首期上線日,熱度僅排28名,24日,第二集上線後熱度有了大幅提升,但也僅排第13位。

《經紀人》的口碑兩極分化明顯,爲其點讚的網友稱節目真實、滿足好奇心,有職場借鑑意義。而“所有藝人出自同一家經紀公司”的槽點則是網友吐槽的重災區,不少觀衆指該節目變成“壹心娛樂大型洗白賣慘大會”。

在羊城晚報記者的採訪中,對於“全部藝人出自同一家經紀公司”的節目操作,不少業內人士認爲“不僅有‘捧臭腳’之嫌”,也“以偏概全,舍面求點,把節目窄化了”。

北京某傳媒公司資深製作人曲先生表示:“該節目最大的問題是僅僅選取了一家公司作爲拍攝對象,而壹心的工作模式在業界是很特殊的,用一家特例公司反映整個行業的職場邏輯,實在很牽強。”

因藝人商務合作而與壹心娛樂有多次往來的金小姐也對羊城晚報記者表示,節目展現的只是壹心願意給觀衆看到的部分:“冰山一角稱不上真實,更多的故事在水下。”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網易娛樂 羊城晚報流程編輯:TF02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