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規定連續三年不給本科生上課的教授、副教授將被出列,只是落實教授給本科生上課制度的第一步,要讓所有高校都高度重視本科教育,把人才培養作爲首要任務,需要進一步推進大學管理與評價的全方位改革。要打造金課,讓教師成爲金師,必須推進專業同行評價,不知是要求教授必須上講臺給本科生上課,還必須一絲不苟上好課。

9月23日,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出席北京外國語大學非洲學院和亞洲學院成立儀式時透露,爲了讓中國的高等教育追上世界上最強的國家,必須讓大學的“金專、金課、金師”隨處可見,讓“水專、水課、水師”無處安身。吳巖稱,最近還要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政策發佈,在學校連續3年不給本科生上課的教授和副教授,會被清理出教師系列。

三年不給本科生上課將“出列”,“水師”真會顫抖嗎?

有輿論評論稱:“水師”,顫抖吧!但平心而論,讓連續3年不給本科生上課的教授和副教授“出列”,可能很難讓“水師” 顫抖,因爲做到3年中,有一個學期給本科生上課並不難,而且只這是量的要求,而非質量的要求。也就是說,根據這個政策,要“應付”本科教育還是很容易的。

當然,這一政策也有進步之處,就是之前反覆提要建立教授給本科生上課的制度,可是,卻沒有任何的問責措施,一名教授、副教授不給本科生上課,教授、副教授當得好好的。現在有了處理規定,至少讓教授、副教授必須給本科生上課,再怎麼也得應付一下。這也給學校執行教授給本科生上課的制度,劃定了一個底線。但是,距離讓大學的“金專、金課、金師”隨處可見還任重道遠。

教授給本科生上課,究竟難在哪裏?

三年不給本科生上課將“出列”,“水師”真會顫抖嗎?

首先難在大學的辦學定位種學術研究,輕人才培養。在這樣的辦學定位之下,重視學術成果的大學,怎麼可能要求教授重視人才培養?而大學之所以重視學術研究,這是和當前的大學管理、評價體系,以及校長的任命、考覈體系有關的。我國校長實行任命制和任期制,按規定,幹完兩個任期必須輪崗,相關研究顯示,中國“雙一流”高校校長任職的平均時間是要少於美國校長的,哈佛大學甚至把校長長任期制作爲辦一流大學的一條經驗。爲了在不長的任期中出成果,大學校長很顯然會選擇最能出成果的學術研究領域,因爲人才培養在短期中是很難有顯示度的。

近年來,我國教育部門一再要求大學要回歸育人本位,要重視本科教育,指出不重視本科教育的學校,不是合格的學校,不重視本科教育的校長,不是合格的校長。但是,在辦學政績到導向下,真正高度重視本科教育的學校並不多,瀏覽各大學網站,學校展示的都是學術研究成果,以及有多少有各種學術頭銜的“名師”。

其次難在對教師的考覈評價體系,強化數量評價,在數量評價中,教學就變爲工作量要求。沿着高校的辦學定位,我國高校在考覈、評價教師時,強調論文、課題、項目、經費,最近雖然有高校採取分類評價方式,讓沒有一篇論文的教師也能評教學型教授,但是,這只是個例,而且,也是把教學方面的表現,摺合爲科研成果計算,進行評價。

大學爲何對教師採取數量評價方式?這是因爲評價由行政部門主導。就以論文評價爲例,行政主導的論文評價,與專業主導的論文評價是不同的,前者重視論文的發表(發表的期刊和數量),只要發表即可,並不會進一步評價論文的質量;後者則重視論文的本身,要由同行專家閱讀論文,評價論文的水平。重視論文發表,而不重視論文本身的論文評價,孳生出一系列學術不端現象,如代寫論文、買賣論文。

三年不給本科生上課將“出列”,“水師”真會顫抖嗎?

對教學的評價,也應該實行同行評價,評價教師的教育能力和貢獻,但在一些高校,教學評價,演變爲工作量評價,只要上多少課時的課即可,至於上得如何,是否花時間進行教學研究,嚴格管理評價學生,目前的評價體系關注不夠。在這種評價體系下,還出現教授掛名,由博士生上課的情況。要打造金課,讓教師成爲金師,必須推進專業同行評價,不知是要求教授必須上講臺給本科生上課,還必須一絲不苟上好課。

早在20年前,我國教育部門就推動高校要建立教授給本科生上課的制度,現在20年過去,這還是一個尚需解決的“老大難”問題。規定連續三年不給本科生上課的教授、副教授將被出列,只是落實教授給本科生上課制度的第一步,要讓所有高校都高度重視本科教育,把人才培養作爲首要任務,需要進一步推進大學管理與評價的全方位改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