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ColorOS的“類DC調光”技術在網上大熱,引發了媒體和用戶的熱議。不過對於它的技術原理,不少人還是暈乎乎的,因爲涉及到一些專業名詞。爲了幫助大家理解“類DC調光”,知名數碼博主@肥威給出了一篇解讀文章。

肥威表示,ColorOS團隊之所以要做“類DC調光”,是因爲有用戶反饋OLED屏幕的頻閃問題。去年11月,有很多用戶反饋OLED屏幕在低亮度下會出現頻閃、條紋,而且不斷滾動,用戶的眼睛很難受,眼睛乾澀、視覺疲勞。

爲此,ColorOS工程師開啓了長達數月研究。他們發現,市面上的OLED屏幕默認都是PWM調光,這種調光方式本身沒有什麼問題,但是低亮度下(100nit~110nit以下),PWM調光(240Hz)就會出現頻閃,亮度越低頻閃越嚴重。

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將OLED屏幕改成“DC調光”。但是很遺憾,OLED供應商在屏幕出廠時已經將硬件寫死了,手機廠商無法改動。於是研發團隊調轉了研究方向,嘗試通過純軟件的方式來解決OLED低亮度下的頻閃問題。

在對OLED屏幕的研究過程中,ColorOS團隊先後嘗試過很多方法,主要有低亮度背光平滑算法、PCC圖像遮罩、修改PWM頻率、蒙版調光+dither。經過上次實驗和對比,最終發現,前三種方法都會對屏幕產生負面影響,例如屏幕偏色、發光不均勻、屏幕閃屏、灰階偏離劣化等問題。只有“蒙版調光+dither”是最合適的。

ColorOS的“蒙版調光+dither”方案調用了高通驍龍平臺內部的“Snapdragon Display Engine圖層混合器”圖層混合器通過 Dim Layer 與其它圖層進行透明混合處理,使畫面的內容亮度有效的降低,實現了類似DC調光模式的效果。

在優化和調試過程中,ColorOS團隊也遇到過不少問題,比如閃屏、切換花屏幕、閃白光、亮度異常等問題,於是他們對背光系統做了大幅度的修改,並用“dither”技術解決了一些問題。最終,這項技術被命名爲了“類DC調光”。

與其他調光相比,ColorOS的“類DC調光”在在色準、動態範圍、對比度、色階等方面相比其他方法有一定提升,視覺體驗更好。因爲調用的接口更底層,功耗控制做的也很不錯,不會帶來續航負擔。從真機實拍對比圖來看,開啓了“類DC調光”後,原本在低亮度下會出現OLED屏幕的“頻閃黑條”已經幾乎消失不見。

從發現頻閃問題到解決方案的落地,我們可以看出,ColorOS工程師付出了很大的努力,雖然“類DC調光”不是硬件級的調光,但卻是現階段最優解決方案之一,也給業內帶來一種新思路。最後ColorOS呼籲,希望上游屏幕廠商能重視PWM調光帶來的問題,早日革新調光技術,讓消費者用上軟硬件結合的真全局DC調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