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算上“Real如我”這款新出現的產品,Facebook的成功案例在前,已經影響了國內兩波校園社交創業熱潮。第一波是校內網、人人網、朋友網等校園社交產品。

歡迎關注“創事記”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來往”折戟之後,阿里再次衝擊社交領域。

文/楊業擘 常皓靖

來源:Tech星球(ID:tech618)

在阿里“來往”折戟的To C 社交領域,並沒有成爲釘釘CEO陳航不敢觸碰的隱痛。

9月24日,據晚點LatePost報道,釘釘事業部近日重啓了“新來往”項目,由前來往產品負責人、現釘釘CEO陳航(花名無招)負責。

目前,這款名爲“Real如我”的新社交產品已在iOS和安卓等渠道上線。基於地理位置,且擁有人臉識別的掃臉功能,是“Real如我”主打的兩大特色。

Tech星球瞭解到,這款發力校園社交的產品,此前在杭州大學城內測。馬雲對這款新的社交產品也很重視,產品研發期間去看望了好幾次,在新產品起名字的過程中,也提了一些意見,團隊此前起了幾個名字,“馬老師覺得不好,不喜歡”。

釘釘無招新的誠意之作

最終定名爲“Real如我”,也算是對這款產品恰如其分的表達。

“在地理圍欄中尋找最真的Ta”,“在Real裏分享和發現身邊的真人、真事、真感情。”這是“Real如我”的slogan,也是這款產品想要傳達的社交理念。

當前,在蘋果和安卓的應用商店都可以下載“Real如我”。不過Tech星球實測發現,用戶完成下載後,首先要輸入內測碼,再通過臉部識別進行登錄。

一開始就是臉部識別登陸,也是這款APP的重要特色。臉部識別成功後,會顯示“歡迎來到Real的世界”,系統會通過臉部識別後給出標籤。看臉識別用戶的性格、顏值幾何,讓人不由覺得這款APP有些神奇。

目前並不瞭解識別性格技術,是算法識別了臉部表情作出的判斷,還是通過其他手段實現。另外,系統爲顏值打分,很多人估計要對分數不服氣了。

“Real如我”有“地理圍欄”、“點亮人臉”、“智能相機”這三個功能,其中,前兩個是其主打功能。

在“地理圍欄”中,用戶可以記錄自己的生活軌跡,也可以根據地理位置,找到感興趣的人。主頁發佈內容的Feed流中,有些類似Ins產品佈局,可以發佈圖片和視頻。

Tech星球發現,在“點亮人臉”中,用戶可以玩明星臉匹配,還可以通過掃臉的方式來添加好友,以及查看別人對自己的印象。這是“Real如我”最重要的創新之一,相比通訊錄導入等常見加好友手段,以後校園裏,會不會出現很多對着人臉拍照,說聲“Hello,您好”加好友的景象?

此外,用戶還可以用“智能相機”,進行美顏,以及使用濾鏡和貼紙等。“Real如我”團隊也是預計到攝像對於這個產品的意義,所以測試版中的拍照功能已經比較完善。

另外“Real如我”明星臉匹配,預計是這款產品上線後,會刷屏的一個功能。一張照片能分出顏值年齡,也能測出和哪位大明星相似,大家是否會感興趣呢?

目前,該款軟件在App Store中,評分爲4.5分。有網友稱其爲”大型鄰里社交現場“,“在裏面認識了很多附近志同道合的小夥伴,也能通過首頁看到即時的內容,一百分。”也有網友評論稱,“年輕人未來社交,有點酷,有點神奇,希望內容趕快完善起來。”

年輕人社交開啓“三國殺”

算上“Real如我”這款新出現的產品,Facebook的成功案例在前,已經影響了國內兩波校園社交創業熱潮。

第一波是校內網、人人網、朋友網等校園社交產品。最早的是清華的王興和王慧文等同學,開發的大學生社交產品校內網。由於對資本和現金流管理不熟悉,最終他們迫不得以作價200萬美元賣掉了校內網。

人人網被稱爲”一代人的青春“,在當時的校園中非常受歡迎,公司最巔峯時市值70億美元。不過沒落也來的快,2018年11月,人人網以2000萬美元出售。

騰訊的朋友網可以說是對人人網的防禦,流量主要依賴QQ的導流。當人人網逐漸走向下坡路,不見起色的朋友網也被關閉。後來短期出現的超級課程表等校園社交產品,都沒能在賽道中成功突圍。

從那以後校園社交沉寂已久,直到今年9月份,頭條、京東、阿里釘釘3家大廠突然入局,校園社交賽道突然又熱了起來。也可以說當下是校園社交創業的第二波浪潮。

Tech星球注意到,這波浪潮開始的節點,先是在9月初,由京東金融開發的“梨喔喔”上線,主要面向在校大學生校園市場。它和強調“靈魂社交”產品Soul有些類似,也是需要答題才能登入。

接着是9月中旬,頭條收購校園社交產品“Biu校園”。不過這款2017年上線的產品,App Store顯示其最近一次更新,已經是一年前。

最後是釘釘的“新來往”——Real如我。這款已經測試了11個月的產品,名字沒定下來,也是延遲上線的重要原因。一位內部人士透露,“Real如我”一開始的名字叫“LAN爛爛”。

刷臉能否打造出新一代“微信”?

當年網易CEO丁磊一句話,爲阿里力推的來往判了“死刑”,在一封內部郵件中,丁磊這樣評價當時幾款產品:微信5分,易信0分,來往負分。

10億推廣費用,一年後月活過億等計劃和目標都戛然而止。兩年後“來往”低調更名爲“點點蟲”,主打閱後即焚的年輕人社交,徹底成爲小衆產品。

不過失利的無招,最終依靠釘釘這款企業服務產品,成功東山再起。在今年8月份杭州舉行的未來組織大會上,無招宣佈,截至2019年6月30日,釘釘用戶數突破2億,企業組織數突破1000萬。

如今做“Real如我”,釘釘的思路改變了很多。

第一是,避開競爭激烈的市場,從校園社交切入。在熟人社交和陌生人社交領域,都有固定咖位的情況下,釘釘選擇在校園社交這個格局未定的領域嘗試。釘釘內部人士也提到,“Real如我”是釘釘內部獨立團隊的試水項目。

第二是,運營思路低調,相比當年“來往”,馬雲提出的高調打法。如今,低調研發測試近一年時間的“Real如我”,都沒有公開宣傳報道。在浙江傳媒學院等幾所高校不斷測試打磨,產品幾近成型才被曝出。

第三是,尋找產品的差異化競爭點。釘釘上已經成熟應用的人臉識別技術,也是“Real如我”的亮點功能,藉助面對面拍攝錄入信息,通過人臉識別轉化爲線上好友,最終實現好友裂變,在當下一衆社交產品中特色凸顯。

“Real如我”最終能複製釘釘的成功嗎?也許,無招也十分期待答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