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田瑀 中泰證券資管

  上個月,配合公司公募基金的發行,我經常會跟各個渠道以及客戶有一些交流,被問到頻率最高的一個問題就是“大盤漲了這麼多了,後面是不是要回調了?”或者“你們對後市怎麼看?”其實他想問的是下個月或者下個季度大盤是漲是跌。這是絕大多數投資者、渠道都很關心的問題,市場上也有很多的分析和判斷,但恕我直言,這是股市中的測不準問題。

  測不準原理最早是由物理學家海森堡於1927年提出,說的是你不可能同時知道一個粒子的位置和它的速度。於股市中,我們可能面臨相似的測不準問題,無法準確預測某一特定時間段市場的運行方向。

  說實話,如果哪個管理人說他確實知道是不是會回調、短期後市是漲是跌,我是不信的。道理很簡單,因爲如果我能準確的預測下個月大盤是漲還是跌,那預期收益率就太誘人了,誘人到我只需要很少的本金就能財務自由,加上槓杆和複利效應,不出五年,財富就能超越巴菲特,但這樣的事真的存在嗎?

  上面的原因有些笑談,還是給大家舉一個例子:絕大多數的賣方分析師都是十分專業、勤奮、敬業的,他們的工作包括對股票市場短、中、長期的預測,但是如果大家仔細關注各大券商的策略報告,並跟蹤,就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大家的預測準確率很低,低的程度描述起來就是:你並不能找到任何一個策略可以轉化爲有效收益的程度。其實這並不是賣方分析師的能力有問題,而是這個事情本身太複雜,本質是測不準。

  我們認識世界的過程中喜歡用系統來描述研究對象,相互作用的個體們就組成了系統,這裏面的系統目前來看有幾類,簡單系統,隨機系統,複雜系統等。其中簡單系統我們接觸的最多,牛頓力學中描述的系統基本都是簡單系統,就是一個球從高塔落下,什麼時候落在什麼地方,都可以精確的預測。其次是隨機系統,彩票搖獎就是隨機系統,沒有規律,不可預測。再次是複雜系統,其實我們生活中有很多,但我們並沒有概念,複雜系統的特點是過程難以預測,但有一定的規律,結果成概率分佈,比如天氣系統。

  由於妖豔的預期收益率以及對複雜系統在潛意識裏缺乏認知,我們都傾向於將股票市場認爲是第一類系統、簡單系統,認爲如果我掌握一些東西就能預測大盤的漲跌。但很不幸,經濟的運行、股票市場的運行都是複雜系統,對短期行爲的預測本身就是mission impossible。所以這個問題不是能力和意願的問題,是精力用在了錯的地方。

  那我們如果應對這樣的問題呢?對後市怎麼看?其實如果我們把時間放寬一點,你發現這些擔憂迎刃而解,雖然股票市場是複雜系統,但它也有規律,比如價格一定會向價值迴歸,比如市場經常是不理性的,這是由人性本身的缺陷導致,樂觀的時候想象的情況一定會比真實的情況更加樂觀,悲觀的時候想象的情形一定會比真實的情況更加悲觀,想想07年,想想08年,我們經濟既沒有如07年想象的上天,也沒有如08年想象的入地。

  因此我們在投資的過程中要通過認知來剋制不切實際的慾望(極高的預期收益率),通過客觀的度量衡(整體市場的估值水平)來克服人性帶來的主觀認知偏差,同時給波動留些容忍。

  回過頭來我們對開篇問題的答案就是,在當前的估值水平下我們覺得權益類市場目前處於風險報酬比劃算的階段,即便承擔一些可能的波動也是值得的。我們要做到在風險報酬比十分划算的時候進場,即便承擔一些波動,也是有價值的,這樣的動作反覆做纔是我們作爲管理人勤勉盡責的表現,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只看水位不看方向”。

  最後把姜誠總的一句話送給大家,我找不到比這個更加準確的表達了:估值水平永遠不是預測市場短期漲跌的有效指標,但它卻是衡量當前市場風險報酬比的最有效指標。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