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庫是裝東西用的,糧倉是裝糧食用的,可是在京城的先農壇,卻有一處神倉,神倉是幹啥的,靠譜的回答是裝糧食的,可是這裏的糧食卻不是給人喫的,誰敢偷喫就砍誰的腦袋。

您想要知道事情的經過,那就讓小編給您揭祕吧。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在祕之前,小編照例先講幾句先農壇。

中國是個農業國,古代的中國農民,用7%的土地能養活了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很顯然,這是與歷朝歷代皇帝重視農業是分不開的。

小編隨手舉一個例子,明朝的朱元璋,曾經討過飯,因爲餓肚子,就開始起兵造反,最後,推翻了元順帝,定鼎興國,最後,成就了大明的江山。

人要活下去,最重要的就是能夠填飽肚子,只要有一口飯喫,在封建社會的時候,老百姓就不會造反,故此,歷朝歷代的皇帝,沒有不視農業爲穩定江山的第一要務。

康熙年間,每到農曆二月初二這日,康熙皇帝都要到先農壇幹一件事,那就是祭拜先農。在過去的典籍中,這樣記載:屆晨,以太牢祀先神農,在國都南面近郊天子執耒(後代執犁)三推三反(返),羣臣以次耕,王公諸侯五推五反,孤卿大夫七推七反,士九推九反,然後籍田令率其屬耕播畢,禮成,命天下州縣及時春耕。

這段話的意思是,皇帝要手扶牛犁,在“一畝三分”地裏,來回耕種三次,而王公諸侯來回耕種五次,大臣七次,而小官們則耕種九次。接下里,由負責種田的官員,發佈命令,讓天下的百姓,開始種地。

接下來,就會出現一個有趣的問題,皇帝在御用一畝三分地裏耕種,到了秋天,收穫的糧食,作何用處?

皇帝親自耕種,所產糧食,有一個很大的用處,那就是祭神。

這些祭神的糧食,必須要晾曬乾爽後,再裝進神倉之中,供給九壇八廟祭祀使用。

神倉因爲其重要性,又被稱爲天下第一倉,神倉圓形的是“圓稟”,而前面方形就是收谷亭。當時負責管理神倉中糧食的庫吏,確實很辛苦,爲什麼這樣說,因爲責任太重大。

以清朝土地收穫糧食的數量,康熙種的一畝三分地,收上來兩百斤糧食,就已經不錯了,這兩百多斤的糧食,保持乾燥,個只要勤於晾曬,不難辦到,可是鼠患,一直是讓糧倉庫吏擔心的大問題。

故此,從明朝開始,天下第一倉就開始養貓,因爲這些貓抓老鼠有功,甚至被皇帝封了官。可是一到貓叫、春的時候,貓就沒有心思抓老鼠了,爲了讓貓兒忠心死守,一個到神倉取糧食的老太監,就給主管神倉的庫史出了一個主意,那就是給貓去勢。

果然經過手術的貓真的消停了下來,又開始一心一意地開始抓老鼠了。

清政府倒臺子之後,神倉也走完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庫史們就收拾了一下神倉中,所剩的糧食,熬了一鍋八寶粥。

庫史喝了兩碗稀粥,一邊喫一邊感嘆道:這米論味道和普通的米沒有二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