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普仁醫院醫務部工作人員殷磊1月23日告訴澎湃新聞,目前全院投入一線救治發熱患者的醫護人員約193人,分別在感染科三個病區,ICU病區,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和急診科,還不算輔助科室、門診預檢分診以及收費物價和藥學部門。殷磊告訴澎湃新聞,目前全院投入一線救治發熱患者的醫護人員約193人,分別在感染科三個病區:ICU病區,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和急診科。

(原標題:防控前線|醫生自願調入發熱門診:患者成倍增加,全院連軸轉)

發熱患者太多,湖北武漢普仁醫院新增兩個病區後工作量陡增,這裏的醫護人員每天只能睡兩個小時。

“現在醫務人員壓力很大,想說的太多,但不知如何說起,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衝在一線的人員最清楚。”普仁醫院醫務部門工作人員殷磊告訴澎湃新聞。

由於發熱門診醫生緊缺,祝熹寫申請書要求調入發熱門診支援。他在申請書中寫道:“近幾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愈演愈烈,感染科的同事已忙得腳不沾地;我是一名主治醫師,雖離開臨牀兩年,但仍有診治能力,且我亦是一名黨員,更該身先士卒。望領導批准!”

祝熹1月22日告訴澎湃新聞,他1月21日自願申請從醫保物價管理部調至發熱門診支援。“全院都在連軸轉,不去一線我(心裏)過不去。”

殷磊告訴澎湃新聞,目前全院投入一線救治發熱患者的醫護人員約193人,分別在感染科三個病區:ICU病區,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和急診科。截至22日17點,共收治發熱患者81人,其中1/3屬於危重患者。

祝熹和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支援的醫生周鳳在發熱門診看診。本文圖片 受訪者供圖

“不去一線,心裏過不去”

祝熹告訴澎湃新聞,22日是他門診“上崗”的第一天。他曾在醫院感染科工作六年,於2018年轉至醫院的醫保物價部門工作。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持續傳播蔓延,他選擇迴歸一線。

22日下午2點,祝熹戴好口罩、穿上防護服,開始在發熱門診看診。他告訴澎湃新聞,近期來發熱門診的患者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出現前多了好幾倍。“我們是來一個看一個,看完再來下一個,注意不到其他的。”但他記得,下午6點時,才輪到中午十一二點掛號的病人。“人確實很多,有些病人排了有五六個小時。”他說。

談及爲什麼要來門診,祝熹覺得,他不去一線,(心裏)過不去。“我離開感染科後一直也沒有退科室的微信羣,看到他們最近特別忙,我也想和他們並肩作戰。”

祝熹寫申請書要求調入發熱門診。

在發申請進入發熱門診之前,祝熹的家人曾有擔憂。“我的妻子在醫院財務科工作,她一開始不支持我去發熱門診。我給她做了思想工作,最後她還是同意了。”

朱熹說,他們還有個五歲的孩子,但孩子還不懂爸爸在做什麼工作,只是覺得“爸爸很笨,老是被醫院留下來,就像學生沒有做完作業被留課堂一樣。”

祝熹介紹,醫院以前的感染科只有第一層,上週六起第二層也作爲感染科使用了,第三層目前正在安排中,所有人員都在支援感染科。

“大部分病人都特別配合,態度特別好。”祝熹說,“但我們看診的時候要問診、寫病歷、開藥做檢查、開醫囑,還要管理醫保的收費,這些都要花時間。有病人比較着急,行爲或者語言也會讓我們有些沮喪,我們希望能夠相互理解。”

疼痛科全體醫護人員直接培訓轉崗爲發熱病區。受訪者供圖

醫院騰空兩個病區投入193人

武漢市衛生健康委1月20日在官網公佈了全市發熱門診醫療機構和定點救治醫療機構名單。全市設發熱門診61家,武漢市普仁醫院便是其中之一。

該院負責宣傳工作的姜主任告訴澎湃新聞,普仁醫院在武漢市青山區屬於患者流量最大的三甲醫院,這次任務重,陸續將兩個病區騰空並轉崗,爲發熱患者服務。她說:“全院都在連軸轉。有醫生買好了回家車票,卻選擇退票堅守醫院;有護士暫時放棄甲狀腺手術繼續工作;還有很多非一線員工報名抗擊肺炎的志願者。”

該院醫護人員退票堅守崗位

普仁醫院醫務部工作人員殷磊1月23日告訴澎湃新聞,目前全院投入一線救治發熱患者的醫護人員約193人,分別在感染科三個病區,ICU病區,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和急診科,還不算輔助科室、門診預檢分診以及收費物價和藥學部門。

呼吸與危重科室醫生正在工作。受訪者 供圖

“以前我們只有一個感染科病區,醫護共計約20人,現在擴增到三個病區。其他病區臨時改造,人員就地轉崗,接受相關診療標準和院感防護培訓後投入工作。”殷磊告訴澎湃新聞,截至22日17時,該院共收治發熱患者81人,其中1/3屬於危重患者。

殷磊說,發熱患者太多,醫院新增兩個病區後工作量陡增,他們每天只能睡兩個小時。“現在醫務人員壓力很大,想說的太多,但不知如何說起,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衝在一線的人員最清楚。”

祝熹告訴澎湃新聞,他並不害怕,但仍然有點擔心,因爲現在還只是一場持久戰的開端。“我們都期待能夠有更合理的病人就診分配方式、更快速便捷的檢測發熱病人的手段,也期待這場疫情早日結束。”

吉國傑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化成雨_NBJ1114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