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蟹老板本人、毓肥

今天下午,蔚来发布了 2019 年第二季度财报。但不同的人看着同一份财报,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今日下午,已经有蔚来车友发布了「#论如何花式黑蔚来#」的博文,大家可以感受下。

截至我们发稿时为止,蔚来当前交易股价跌幅 19.30%,股价 2.19 美元。

二季度毫无疑问是触底了,关键还在于接下来的三季度。销售是否出现了回暖?绩效能否提升?整体上是否正在反弹?乃至于,对未来的研发投入是否还坚持?以及新的资金是否正在注入?

今天根据财报和财报发布后的采访,来谈谈以上问题。最糟糕的二季度

先谈财报数据。

根据蔚来官方发布消息,9 月 24 日,蔚来公布截至 2019 年 6 月 30 日的2019 财年第二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

从数据来看,蔚来依然在持续亏损中,相比一季度也有所扩大;但一些细节,依然能看出蔚来在坚持面向未来的投资。譬如研发费用不仅没有减少,反而环比上升 20.6%,同比上升 70.0%,总金额为 13.005 亿元人民币。

我们整理的关键数据有如下 6 个:

1、交付数量和收入

根据财报,二季度蔚来一共交付了3140 辆 ES8,413 辆 ES6。而一季度时,蔚来的交付数是 3989 辆 ES8。

二季度总交付3553 辆,带来了14.145 亿元的销售收入,连带其他项目,蔚来二季度总收入为15.086 亿元人民币,环比上个季度下降7.5%。

2、成本上涨亏损扩大

营业亏损32.26 亿元人民币,环比上季度扩大23.2%,净亏损为32.858 亿元人民币,环比扩大25.2 %。

归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总额为33.137 亿元人民币,环比扩大24.9%。ADS 美国存托证券每股摊薄后亏损为3.23 元人民币;扣除9220 万元人民币股份补偿费用和可赎回非控股权益增值之后,调整后的每股 ADS 净损失(非 GAAP 准则下)为人民币3.11 元。

二季度销售成本为20.128 亿元人民币,环比上涨8.8%,上涨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公司召回 4803 辆 ES8 的成本预支,扣除后的二季度销售成本为16.737 亿元人民币。

3、毛利率提升

毛利率是关键指标。从二季度财报来看,扣除集体召回成本之后,蔚来二季度汽车毛利率为负 4.0%,上季度为负 7.2%。

4、研发费用大幅上升

蔚来二季度的研发费用支出为13.005 亿元人民币,环比上升 20.6%,同比上升 70.0%,扣除股份补偿费用之后的研发支出为12.817 亿元人民币。

5、销售及管理费用上升

蔚来二季度销售及管理费用支出为14.214 亿元人民币,环比上涨7.7%,同比上涨 48.6%,扣除股份补偿费用之后的销售及管理费用支出为13.513 亿元人民币。

6、现金情况

截止至 6 月 30 日,蔚来的现金余额、用途受限现金、现金等价物以及短期投资余额总额为34.556 亿元人民币。

正如我们早前所言,如果要给蔚来的二季度下个定义,我们的答案是「艰难」。整个二季度,蔚来遭遇了成立以来最大的危机。

它来自两个方面。

首先,是自燃事故。从 4 月西安事故,到 5 月上海安亭事故、再到 6 月武汉汉西建材市场事故,蔚来的车几乎是每个月都要「火」一次。

直至 6 月 27 日,国家质检总局、蔚来、宁德时代发出了召回声明。围绕在蔚来产品质量上的质疑才烟消云散。当时的详情分析,大家可以参看我们此前发布的文章《蔚来召回 4803 台 ES8,召回费用将由宁德时代与蔚来协商而定》

其次,是整个二季度,蔚来事实上遭遇了价格战。这样的价格战,一方面来自燃油车的国五国六切换清货,另一方面来自特斯拉的大降价。

譬如特斯拉,Q2 正是其全系官降的一个季度。3 月 1 日消息披露后,媒体曾打出了「买车不到一个月,车主血亏 34 万」的标题。

新浪汽车 3 月 1 日数据

今天在这里重复曾经做过的判断,其实是想说明:大家现在看到的,其实是蔚来已经走过的。三季度触底反弹?

从财报公布的数据来看,蔚来必须做出改变。而从过去几个月的情况来看,可以感知到的改变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人员优化,按照蔚来官方的说法是,此次人员结构优化,蔚来将在 9 月底前在全球范围减少 1200 个工作岗位,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源,法务、财务等运营支持性部门。由此引发的风波,大家可以参考我们早前发表的《那些留在蔚来的年轻人》

而在这次财报中,蔚来则透露会在三季度末调整到 7800 人。这个说法,其实跟李斌早前内部信说的 7500 人是有出入。

我们询问为何两个数据会打架?得到的答复是,一方面蔚来对人才的招聘还在有序进行;另一方面因为全球各地法律体系差异,部分员工会因为手续流程的问题在 10 月正式离开。

第二个是渠道下沉和绩效提升。

所谓的渠道下沉,其实就是 NIO SPACE 的出现。大概半个月前,我们办公室旁边就出现了一家正在装修的 NIO SPACE (番禺长隆野生动物园正对面)。

我们从蔚来拿到的数据则显示,目前蔚来已拥有 20 家 NIO House(17 个城市),13 家 pop-up NIO House(13 个城市),3 家 NIO Spaces(3个城市),41 家 NIO Space Partners(29个城市)。

据了解,蔚来正在拓展中型城市的销售渠道,大力度发展以展示销售为主的NIO Space 的建设,从而提高运营效率。

蔚来表示,与 NIO House 相比,未来 NIO Space 会积极采取与合作伙伴共建的方式,大幅度降低了建设、租金与运营成本;同时可以非常高效地下沉,在更多商圈触及更多用户,同时可以节省以往在商场租场地路演的成本。

我们另外还得到一些关键信息:

1、蔚来 9 月前三周订单量是 8 月同期三倍。这里的订单量指的是「新增大定」;2、更加高效的 NIO SPACE 已经陆续开业,升级后的渠道策略开始看到成效;3、Fellow 人均绩效在稳步上升。

但对于具体的数值,得到的回复是:更多数字性消息不便多说,10 月的交付数据可以得到验证。

这些改变,用蔚来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斌的话来说就是:

「为应对整体放缓的市场条件,我们通过在企业内执行了全面的效率和成本控制手段,优化资源投入与回报。这些举措将进一步在销售服务网络及研发活动中提升效率和精简运作。至第三季度末,我们目标将全球员工总数从2019 年 1 月份的 9,900 人减少到 7,800 人左右;至今年年底,我们将通过额外的重组和拆分一些非核心业务来进一步达到更有效率的运营。」

站在 2019 年的 9 月底来看,蔚来提升运营效率的一些举措其实已经有所体现。

根据中汽研的统计数据,蔚来 ES6 8 月的上险数为 1812 台,环比上涨 174.5%,官方交付量为 1797 辆。事实上,如果按价位来计算,蔚来ES6 单月上险数在豪华中型 SUV 中排名第 9,是唯一挤入前十的中国品牌车型。

算个总账的话,7+8 月份蔚来 ES6 累计交付量 2470 辆,ES8 累计交付量 310 辆,累计交付量已经达到了 2780 辆。

必须要说的是,ES6 是在 7-8 月中国新能源车市整体下滑的大环境下,以 39.8 万元起价的车型,完成了销量上的逆势上扬。

蔚来在财报中预计,19 年第三季度将交付 ES8 和 ES6 共 4,200 到 4,400 台,同第二季度相比增加约 18.2%到 23.8%;2019 年第三季度,预计总收入为 15.93 亿元人民币到 16.63 亿元人民币,同第二季度相比增加约 5.6%到 10.3%。

李斌则说,

「2019 年第二季度,公司交付了 3,553 辆 ES8 和 ES6,连同 7 月交付的 837 辆和 8 月交付的 1,943 辆,截至 2019 年 8 月 31 日,交付总量达到 21,670 辆。蔚来的 5 座高性能电动 SUV ES6 自 6 月下线,将在未来数月提升产量和交付。在疲软的宏观环境及汽车市场条件下,我们继续努力拓展市场。从 10 月起,我们将开始交付配备 84 千瓦时电池包的 ES6 和 ES8,车辆的综合工况续航里程将分别提升至 510 公里和 430 公里。我们会进一步通过技术进步加强产品竞争力,进而持续提升销售。」

当然,要实现这一目标,蔚来依然还需要融资。

我们今天得到的答复是:2 亿美元可转债 9 月底落实,腾讯和李斌作为公司最大的两大股东,对蔚来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其他融资正常推进。

所谓的两亿美元,指的是蔚来在 9 月 5 日与腾讯、李斌签订了可转换债券认购协议。根据此协议,蔚来将以非公开发行的方式向投资者发行和出售本金总额 2 亿美元的可转换债券,预计在 9 月底之前完成。One More thing

截至我们发稿时为止,蔚来当前交易股价跌幅 19.30%,股价 2.19 美元。

蔚来一季度财报展望

但如果从蔚来第一季度财报发布的二季度展望来看,蔚来第二季度的实际表现是符合预期,甚至是超出预期的。

一季度财报预期交付量:预期二季度的交付量是「ES8 和 ES6 共 2,800 到 3,200 台,同第一季度相比减少约 19.8% 到 29.8%。」,而实际交付量是 3140 辆 ES8,413 辆 ES6,总交付辆 3553 辆。实际交付比预期交付多出了 10%-30%。

预计总收入:预期二季度的总收入为 11.34 亿元人民币( 1.69 亿美元)到 12.94 亿元人民币( 1.93 亿美元),同第一季度相比减少约 20.7% 到 30.5%;二季度实际总收入是为 15.086 亿元人民币,环比上个季度下降 7.5%。简单理解,就是多收了 16%到 33%,也就是多了 2 亿到近 4 亿人民币。

所以,目前的股市表现,只是靴子落地的效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