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作爲華夏文明第一個王朝,有着不一樣的歷史地位,那在夏朝又出現過怎樣的歷史和民間著名事件呢?在瞭解這些事件前,大家必須對夏朝情況要有個大概的瞭解:夏朝(約前21世紀—約前16世紀)是中國傳統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中原父死子襲制朝代。夏朝是個多個部落聯盟或複雜酋邦形式的國家,就是說夏朝就是當時的聯盟盟主。夏時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數量的青銅和玉製的禮器,其年代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時代初期。夏朝歷史上慣稱爲“夏”。根據史書記載,禹傳位於子啓,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王位之先河。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與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緣上有宗法關係,政治上有分封關係,經濟上有貢賦關係,大致構成夏王朝的核心領土範圍。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東至河南省、山東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處,南達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這個區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師、登封、新密、禹州一帶。夏朝共傳十四代,十七後,延續約471年,爲商朝所滅。後人常以“華夏”自稱,使之成爲中國的代名詞。

夏朝的君主:大禹、啓、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發、桀。其中發生在各代君主身上的著名事件如下:

1.大禹治水:禹的父親崇伯鯀,是雄據大河南岸位於嵩山中的有崇氏部落首領。有崇氏與在大河北岸太行山東麓的共工氏,都是富有治水經驗的部落。在堯舜時期,爲了爭奪王權,鯀與共工先後對堯舜展開了激烈的鬥爭,都失敗了。 後來,禹又繼續聯合共工氏以及其他衆多的部落,在伊、洛、河、濟一帶,逐步展開治水的工作。他們糾正了過去以塞爲主的錯誤作法,改爲以疏導爲主,就是依據地勢的高下,疏導高地的川流積水,使肥沃的平原能減少洪水氾濫的災害。 經過治理之後,原來大都集中在大平原邊沿地勢較高地區的居民,紛紛遷移到比較低平的原野中,開墾那些肥沃的土地。那些草木茂盛、禽獸繁殖的藪澤地,成爲人們樂於定居的地方。社會生產力有了顯著的提高,這就爲奴隸制國家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經濟基礎。 塗山之會 禹在確立王權的過程中,又繼續征伐三苗。他統領衆多邦國君長,並以奉行天命自居,這表明他已掌握了最高的王權,取得了“夏後”的地位。經過激烈的戰鬥,三苗戰敗了。這是一次規模較大的武力征伐,通過這些征伐活動,不斷加強了夏禹的王權。 禹在確立王權後,就在有崇部落所在地——嵩山之陽建立了陽城(河南登封縣告成鎮)作爲都城。後又遷往陽翟(河南禹縣)。 爲了鞏固王權,禹又沿潁水南下,在淮水中游的塗山(安徽蚌埠西郊懷遠縣境),大會夏、夷諸部衆多邦國或部落的首領,這就是“塗山之會”。

2.夏啓:古部落名,姒姓,居於今陝西戶縣附近。啓繼承禹的權位後,在鈞臺大宴各地部落首領。有扈氏對啓破壞禪讓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滿,拒絕出席鈞臺之會。啓以“恭行天之罰”的名義討伐不服從他的有扈氏。所以《史記·夏本紀》有扈氏不服,啓伐之,大戰於甘的記載。戰爭的結果是有扈氏打敗了夏啓,夏啓失敗後,勵精圖治,禮賢有才之人,愛民如子,最終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啓滅掉了有扈氏,它的族衆被淪爲牧奴,從此大夏政權穩定,天下正式進入奴隸社會,家天下也正式被承認。

3.太康:太康是啓的兒子,啓的晚年,漸漸昏庸,生活日益腐化。整天就知道打獵、歌舞,而疏於朝政。啓死後,其子太康繼位,受其父親影響也沉湎於聲色酒食之中,特別愛好打獵,政事不修,促使內部矛盾日趨尖銳,外部四夷背叛。這次太康又如往常一樣,外出狩獵數月不歸。這時東夷族有窮氏首領后羿看到夏王朝內部矛盾重重,乘機掌握了夏的政權。並在城門口派重兵把守,不讓太康會城,太康無奈只有離開都城,這時太康的五個弟弟見兄長不能回都,就陪着母親來到洛水南岸苦苦盼候,始終沒有能等到。五兄弟就作了一首歌來追念他們的祖父禹的功績和品德,傾訴目下的淒涼悲哀之情。這首歌就是《尚書》中著名的《五子之歌》。歌詞的大意是:我們的祖先大禹曾經訓導子孫說,百姓是國家的根本,只有根本穩固了,國家才能安寧。君主應當勤於政事,用心治理好天下,倘若貪酒色、好遊獵,或者大興土木,建造亭臺宮室,那麼,只要有其中的一件,就會失去民心,導致亡國。緬懷我們的祖先大禹大世時,他身爲萬邦之君,將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條,使百姓安居樂業,他是一位多麼賢明的君主啊!今天,太康不遵祖訓,荒廢政事,弄得百姓都仇視我們,使祖先創建的王朝被人顛覆,陷我們於悽苦的境地。太康啊,你鑄下了大錯,我們心中是多麼痛苦啊!太康死後,其弟仲康繼位,仲康勢弱,當了傀儡。仲康死後,其子相繼位。后羿把相趕走,自己當了國王,這就是史書上稱作“太康失國”和“后羿代夏”的故事。

4.少康中興:后羿奪得政權後,也是個喫喝玩樂的主,還輕信饞臣寒浞,被寒浞勾引了其妻,合謀害死了。寒浞掌握了政權後,立馬派人殺死了相,相的妻子正好懷有身孕,逃了出去並生下了遺腹子少康。少康從小聰慧,以復國爲自己的終生目標。少康長大後,做了有仍氏的牧正(牧官之長),不久,在澆的追殺下,逃奔有虞氏作了庖正(掌管飲食之官)。有虞君虞思將兩個女兒嫁給少康,從此獲得了"有田一成、有衆一旅"的根據地。有了方十里之地和五百人之衆,少康開始謀劃復國。他首先和逃亡有鬲氏的夏臣伯靡建立聯繫,收撫斟灌氏、斟尋氏被伐滅時逃散的族人,組建發展武裝辦量。傳說女艾是少康之臣,被派打入澆處爲間諜,季抒則是少康之子,誘殺豷等,都反映了處心積慮、以弱勝強的謀略。澆是傳說"多力,能陸盪舟"的勇猛之士。寒浞代夏,所擁有的土地、人民遠多於後相,所以少康復國的軍事鬥爭,更多使用了詭詐手段,經歷很多曲折,不是輕易得勝的。《楚辭·天問》有:"惟澆在戶何求於嫂,何少康逐犬而顛隕其首。女歧縫裳而館同爰止,何顛易厥首而親以逢殆。澆謀易旅何以厚之,覆舟斟尋何道取之"。這首詩透露出少康曾用行刺或襲擊的方法除掉了澆,很可能就是女艾夜間行刺,錯殺爲澆縫裳上了堅甲,自以爲萬無一失,卻還是被少康尋找到機會,利用田獵放犬逐獸,襲殺澆而斷其首。進而攻滅豷、寒浞。寒浞自殺未遂,被綁住拖到伯靡面前。伯靡歷數寒浞各項罪狀,將他的肉一片一片割下,凌遲至死。少康命人將豷剁成肉醬。少康重建了夏后氏的統治,建都綸邑。在位期間,少康勤政愛民,專心農業水利,史稱爲少康中興。民間傳說少康即杜康,少年的少康以放牧爲生,帶的飯食掛在樹上,常常忘了喫。一段時間後,少康發現掛在樹上的剩飯變了味,產生的汁水竟甘美異常,這引起了他的興趣,就反覆地研究思索,終於發現了自然發酵的原理,遂有意識地進行效仿,並不斷改進,終於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釀酒工藝,從而奠定了杜康中國釀酒業開山鼻祖的地位,其所造之酒也被命名爲"杜康酒"。就這酒的一項發明大家都應該知道少康對中華文化的貢獻了吧。

5.孔甲亂政:這位夏王孔甲等叔叔死、等堂兄弟死,好不容易等上王位,繼位時應該年事已高 ,可年輕時好鬼神、好淫亂的習慣可一點沒變。《國語周語下》有說:“孔甲亂夏,四世而隕,”講的就是孔甲滅亡夏朝的故事。後來,人們把“孔甲亂夏”又稱爲“孔甲亂政”,意思就是說,孔甲身爲夏朝統治者,在位期間無所事事,以沉醉歌舞爲樂、以愛好淫亂爲樂。在不作爲情景之下,夏朝逐漸出現衰亡。孔甲是不降的兒子。不降是夏朝第五代君主,不降想把王位傳給孔甲,但是孔甲生性好玩樂,日子得過且過,心思全都在玩樂上。不降擔心孔甲治理不好國家,便將王位禪讓給了扃,扃去世後,王位由兒子廑繼承。扃和廑兩位君主資質平平,在政事上沒有多大的作爲,倆人在位期間,多有旱災爆發,百姓顆粒無收。隨後,大臣們認爲如果孔甲成了國君,或許就會順應了天意。廑去世後,孔甲即位。孔甲成爲君主之後,舉行了祈雨儀式。幾天後,全國降下了大雨,百姓們十分愛戴孔甲。從此孔甲對鬼神更深信不疑。一次偶然機會,孔甲發現了兩條鱷魚,他將鱷魚認作“龍”,並花費了大量人力和財力來餵養這兩條龍。後來,兩條鱷魚死後,孔甲更加暴戾,整日沉迷於求神拜佛和美色之中,根本沒有心思管理朝政。大臣們給他諫言,孔甲依然我行我素,有時暴躁如雷,讓大臣們恐慌不已。在孔甲的荼毒之下,夏朝很快就走向了末路。

6.夏桀:夏朝最後一位君主,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亡國的君主。夏桀文采武略都是非常厲害的,可是他沒有把能力用到正途,而是寵幸妖妃妺喜,做出非常多的荒唐之事,最後商湯在約公元前1600年發動了著名的鳴條之戰,一戰下來夏朝敗亡,從而商湯滅亡了夏朝的天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