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早年间,在正月初八这一天,人们也要吃元宵。早年间,在正月初八这一天,人们也要吃元宵。

中国民间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欠。正月初八也被称为"顺星节",是一个可以预知一年运气的节日。今天又有哪些讲究呢?

放生

正月初八有“放生”活动,就是把家里养的一些鱼、鸟拿到外面,放归野外。初八放生,不仅体现了古人尊重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品德,也表达了新春之始,企盼世间各种生物兴旺发达的美好愿望。

顺星

顺星又名祭星。正月初八晚上,人们无论是否去庙里进香祀星君(即顺星),等天上星斗出齐后,各家都要举行一个顺星的祭祀仪式。顺星节祭星仪式在夜里举行,有钱人家摆108盏灯花,一般人家也可摆49盏,最少是9盏,代表日、月、水、火、木、金、土,罗侯和计都这九位流年照命星宿。

灯碗形似小小高脚杯,有泥质的也有铜质的,内放豆油,灯捻用“灯花纸”捻成。祭拜后,由主妇把这些灯花分别摆放在寝室、厨房、客厅的案头、炕沿儿、箱柜以至院内台阶、角路、门洞等处,宛若一次烛光晚会,名曰“散灯花”。这时,在这灯花群中,长辈要向儿孙讲“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

吃元宵

现在我们说到元宵,很多人都以为是正月十五这一天的吃食。实际上,元宵并非只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吃。早年间,在正月初八这一天,人们也要吃元宵。古话常说“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丁”,用天上的星星对应地上的人口,天上的星星很多,寓意地上人丁兴旺。在初八这一天吃元宵,就是为了求得星神的庇佑,对星神表示特别的感恩。

分五谷 惜粮食

五谷是粮食作物的统称。“五谷”之说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黄帝内经》中认为五谷即“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而在《孟子滕文公》中称五谷为“稻、黍、稷、麦、菽”,在佛教祭祀时又称五谷为“大麦、小麦、稻、小豆、胡麻”,再而后便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谷类有33种,豆类有14种,总共47种之多。

现在大家通常说的五谷杂粮,是指稻谷、麦子、大豆、玉米、薯类,而人们也习惯地将米和面以外的粮食称作杂粮,所以五谷杂粮也泛指粮食作物。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吸收阳光雨露,五谷成为生命的养分,哺育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愿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吃元宵

现在我们说到元宵,很多人都以为是正月十五这一天的吃食。实际上,元宵并非只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吃。早年间,在正月初八这一天,人们也要吃元宵。古话常说“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丁”,用天上的星星对应地上的人口,天上的星星很多,寓意地上人丁兴旺。在初八这一天吃元宵,就是为了求得星神的庇佑,对星神表示特别的感恩。

分五谷 惜粮食

五谷是粮食作物的统称。“五谷”之说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黄帝内经》中认为五谷即“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而在《孟子滕文公》中称五谷为“稻、黍、稷、麦、菽”,在佛教祭祀时又称五谷为“大麦、小麦、稻、小豆、胡麻”,再而后便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谷类有33种,豆类有14种,总共47种之多。

现在大家通常说的五谷杂粮,是指稻谷、麦子、大豆、玉米、薯类,而人们也习惯地将米和面以外的粮食称作杂粮,所以五谷杂粮也泛指粮食作物。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吸收阳光雨露,五谷成为生命的养分,哺育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愿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