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中間是吳江。水,凝聚了江南的柔情。水,滋養了枕河的人家。水,孕育了美味的湖鮮。水,造就了吳江的富庶。遊江南水鄉古鎮,品水韻風味盛宴,拾光歲月醉古今,流連忘返夢不醒。

江南最真實的古鎮,吳江黎裏。黎裏古鎮,位於吳江縣城東南30公里處,東居上海,北通蘇州,南與浙江嘉興相鄰。南宋以來,黎里人文薈萃,人才輩出,有狀元1人,進士26名,舉人61名,貢生43人。黎裏積澱着宋元明清和民國深厚的歷史文化。有宋代的橋和井,有元代的欞星門,有明代建築鴻壽堂和進士第,清代的古建築更多,有祠堂,有園林,有藏書樓,有著名的廳堂,也有紀念名人的聖堂。



黎裏一共有12座,幾乎每座橋都有幾百年的歷史,一條三里多長的清澈小河將街道分成南北兩岸,沿着青石板路悠哉悠哉的漫步,細細的品味古鎮風情。


這裏是原生態的古鎮,沒有商業氣息,漫步在吳江黎裏古鎮,沿河道一路感受江南水鄉的風韻,三步一景五步一畫,可謂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萬家。處處彰顯着水墨江南慢生活的柔和情調,把夢陶醉在吳儂軟語裏,探祕這個世外桃源的詩情畫意。


黎裏古鎮有三大文化特色,南社文化,柳亞子是南社的統帥,南社是中國近代規模最大、人數最多、影響最爲深遠的文化團體;周宮傅祠建於乾隆六十年,由乾隆下諭令江蘇省布政司前往致祭,因而闢地建造的。黎裏有一個全國獨一無二的習俗“中秋顯寶”,始於元代,定型於明代,繁盛於清代,當時各富家大戶商家廟宇,顯上種種古董,名貴書畫,玉器、名硯、印章、官服等等,還有顯技顯藝,1930年起,黎裏走出了一位著名農學家倪慰農,開始顯上他的農副產品,顯上種種科技產品。這在當時,簡直就是小型的世博會。


吳江黎裏古鎮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宛如一副國畫,無時無刻不透着一股水墨江南特有的韻味,是心中需要的那份寧靜,是很多人畢生夢寐以求的詩與遠方。奢侈的落款在美麗的夜色裏拾荒,感受獨有的那抹詩意,步履輕盈,怕踩碎離人的相思之夢,遂與寂寥的夜色對飲!


在古鎮河邊的餐館裏可以品味古鎮三大名喫,大腸套小腸,辣雞腳,多肉餛飩。其實如果你攜了風情和雅緻,可以要一罈紹興花雕(女兒紅或狀元紅)點一份大腸套小腸,辣雞腳,炒一份河裏新鮮的菱角,酒釀圓子燒白魚、花雕醬鵝、點一塊特色方肉(紅燒肉),熱乎乎的用刀一切十二塊,入口即化。肥而不膩,慢慢的品着花雕,滋滋有味兒品嚐古鎮舌尖上的誘惑,看着河邊的夜景,正可謂拾光煮酒才子醉,吟詩作對賦江南。


中午離開黎裏古鎮去震澤古鎮,路過七都,那裏的吳江太湖迷笛營,是一處風景絕佳的去處,是文藝創作基地,這裏有寫生的畫家,尋找靈感的作家,拍片的劇組,搖滾風的未來巨星,成功的心態彙總成一句箴言: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震澤古鎮因瀕臨太湖而得名,震澤是舊時太湖古稱,距離同裏古鎮很近。雖然古鎮不大,卻是中國著名的絲綢重鎮、桑蠶絲之鄉,盛產着中國最好的絲綢和桑蠶絲。這裏至今還在沿用着古法養蠶、製造。而大名鼎鼎的中國體育巨人,姚明,老家就在這裏,他小時候在這裏住過很長時間。

這裏至今還保留着原生態的江南氣息,傳統味道十足。中午我們去鎮上一家餐館喫的太湖閘蟹,據說,明年太湖裏不準養閘蟹了,足見此次旅行之珍貴。


震澤古鎮有三大旅遊特點,震澤慈雲寺,在寶塔東街盡頭,是小鎮的標誌性建築,也是旅遊留念打卡聖地。《古老的震澤》一書中有兩個悽婉的傳說故事,一說是三國時,孫權將孫夫人尚香誆騙回東吳之後,孫夫人因思念夫君卻終不得見,無奈之下,國太下令建此塔,讓她登塔西望,寄託綿綿思夫之情,因此,那時的此塔名爲"望夫塔"。到了北宋時,宋徽宗的女兒慈雲公主避難震澤,重修此塔,遙望北方,期盼父皇早日南歸,此塔遂更名爲慈雲塔。


寺中的慈雲寺塔,是一座六面五層的磚身木檐樓閣式的塔,在陽光的照射下,翼角輕舉,玲瓏挺秀。我對於古建築的研究最早開始於故宮和歷代名塔,這座塔的外觀爲翼角飛翹,由迴廊、塔壁、塔心組成。震澤縣誌上說,尤其到了秋日,夕陽紅照之際達其第五級,北望太湖波光,南瞰荻塘水韻,令人心曠神怡。謂之"慈雲夕照",爲震澤八景之最。清晨一早,香客就開始蜂擁而至,虔誠祈禱。


清晨,魅藍天空下的江南水鄉慢生活詩意般緩緩流淌,女子浣衣,偶有古韻風情的旗袍女子飄過,可謂是上天賜福豔遇,如一副油畫勾勒出寧靜致遠的拾光歲月。盪舟古鎮尋鄉韻,美景佳人入畫中。


震澤的師儉堂是一座有150年曆史的老宅,師儉堂集河埠、行棧、商鋪、街道、廳堂、內宅、花園、下房於一體,街中建宅,宅內含街。兼具官、儒、商三重使用功能。院內僅半畝多卻亭臺樓閣俱全的“鋤經園”。因此,師儉堂被譽爲江南的“大宅門”。


師儉堂爲一集河埠、行棧、商鋪、街道、廳堂、內宅、花園、下房等於一體的江南民居古建築羣。它街中建宅,宅內含街,以其中軸佈局規整,整體建築精美,反映晚清水鄉工商紳士坐行經商的時代特徵。師儉堂內部裝飾盡善盡美,其各類雕刻就成爲一絕。無論是磚雕、木雕、還是漆雕都精雅別緻、形態生動。圖案細膩生動、惟妙惟肖。有人物花鳥、神獸吉祥等,還有一些與古鎮歷史人物傳說、名人詩文相關,佈局形式豐富,雕刻手法多樣,既古樸莊重、典雅美觀,又饒有趣味、耐人尋味。


江南多園林,師儉堂自然少不了花園。花園名鋤經園,它依勢芾加布局,小巧玲瓏,亭臺樓閣、迴廊假山、花卉樹木,一應俱全,巧妙分佈在420平米的範圍裏,堪稱江南最小的園林。園內地鋪文石,細巧多變。東爲沿壁迴廊,高低起伏,錯落有致,西壘假山,上築倚牆半亭。其間山石花木,壘栽得當,虅蔓交纏,青苔屐痕,悠然古意。春風秋月,閒庭信步,別有情趣。遙想當年小姐遊園,在半亭之上撫琴輕唱,怎不令牆外行人駐足失神?,

遊吳江古鎮,品水墨江南。紅塵醒夢,絮語着曼妙的風情。是花與葉的浪漫情絲,在枝頭相顧情深,相守依依,互訴離殤。輕挽流光,任時光煮雨,任秋風漫卷落葉,賞古今,思流年,道不盡一生的流年境遇……行走於水鄉古道,尋千古絕唱,居寒舍靜守時光的暖,一甌茶之真味,千山萬水香如故,憑欄聽雨聲,賞月華,閒時寄情詩意闌珊,覽一卷書,品一闕詞,與文字安樂取暖,許自己一份淡然,靜享流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