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國海證券近13億本金涉質押訴訟 營收三連降半年信用減值損失1.26億

●長江商報記者鄭瑋

近日,裁判文書網公佈了一則欺詐發行股票、債券的二審刑事裁定書,國海證券(000750.SZ)承銷的9000萬私募債牽涉其中。

根據半年報,截至2019年6月末,國海證券涉及股票質押訴訟已經達到12起,共涉及本金12.90億元,上半年,其信用減值損失達1.26億元。

自經歷了"蘿蔔章"事件後,國海證券資管、經紀、投行三大業務被暫停一年,公司業務受到了嚴重影響,營業收入更是連續三年大幅下滑。長江商報記者發現,2016到2018年,國海證券營收分別下滑22.62%、30.73%和20.17%。

值得關注的是,9月6日,國海證券還收到廣西證監局覈准公司撤銷分支機構的批覆,覈准公司撤銷3家營業部。

承銷9000萬元私募債"踩雷"

裁判文書網顯示,欺詐發行股票、債券的當事公司正是江蘇中聯物流有限公司(下稱中聯物流公司),該公司於2006年10月成立,法定代表人是陳厚華,由關宏、陳厚華實際控制。

2013年下半年,關宏、陳厚華在經營管理中聯物流公司期間,爲達到順利發行私募債券、募集資金的目的,在明知公司財務狀況不符合發債要求的情況下,夥同爲中聯物流公司代理記賬的劉春明及中聯物流公司財務負責人周濤,向承銷券商國海證券提供虛假財務數據,致使國海證券依據上述虛假的財務數據決定對中聯物流公司發行私募債券項目立項。

裁定書顯示,關宏夥同周濤、劉春明通過製作虛假"增值稅專用發票"、"納稅憑證"等財務憑證及虛假財務報表的方式,虛增公司營業收入及利潤,並通過亞太會計事務所出具了虛增營業收入6.7億餘元,虛增利潤1.4億餘元,虛增資本公積金6517萬餘元的審計報告。

2014年3月至7月,中聯物流公司以上述募集說明書向深交所備案後,先後向國海良時期貨有限公司、國海證券、廣西德瑞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等三家機構投資者發行兩年期私募債券"13中聯01"、"13中聯02"、"13中聯03",共計9000萬元。

其中,國海證券作爲管理人代表管理的"國海金貝殼贏安鑫1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認購了"13中聯02"面值總額爲5000萬元的債券。國海證券控股的國海良時期貨,以自有資金認購"13中聯01"面值總額爲2000萬元的債券。

2016年7月上述債券到期後,中聯物流公司無力支付本息,造成投資者重大資金損失。

管理鬆散由來已久

除此之外,國海證券控股子公司國海良時期貨有限公司購買的1000萬元"北部灣風帆債-百花醫藥1期"私募債,以及廣西明利集團有限公司及林軍債權違約事項均踩雷。

實際上,截至2019年6月末,國海證券涉及股票質押訴訟12起,共涉及本金12.90億元。

早在2016年,國海證券原員工張楊、郭亮用蘿蔔僞造國海證券公章,在外開展債券代持交易,涉及金融機構20餘家,金額高達200億元,然而國海證券卻全然不知。

對此,中國證監會對國海證券進行全面檢查,並指出公司內部管理混亂,業務部門管理鬆散,員工激勵約束機制失衡;公司審查制度流於表面,形同虛設;資產、投行等部門業務不夠專業,產品發生重大變化不能及時告知客戶等問題。

2017年5月19日,證監會宣佈暫停國海證券資管產品備案1年、暫停新開證券賬戶1年(經紀業務)、暫不受理債券承銷業務1年,同時處理了"蘿蔔章"事件相關責任人。除此之外,廣西證監局對國海證券也做出了處罰。

值得關注的是,9月6日,國海證券還收到廣西證監局覈准公司撤銷分支機構的批覆,覈准公司撤銷3家營業部,分別是南寧佛子嶺路證券營業部、百色靖西市金山街證券營業部和欽州浦北縣解放路證券營業部。

處罰之重讓國海證券一度翻身艱難。2016到2018年,國海證券營收分別下滑22.62%、30.73%和20.17%。

今年上半年,國海證券業績有所回暖,實現營業收入18.63億元,同比增長88.72%;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88億元,同比增長280.65%;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3.87億元,同比增長281.18%;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爲46.84億元。

不過,上半年,國海證券還產生信用減值損失1.26億元,其中,國海證券買入返售金融資產減值損失1.07億元,其他債權投資減值損失1746.00萬元。

(責任編輯:任憲奎 CF001)

2014年3月至7月,中聯物流公司以上述募集說明書向深交所備案後,先後向國海良時期貨有限公司、國海證券、廣西德瑞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等三家機構投資者發行兩年期私募債券"13中聯01"、"13中聯02"、"13中聯03",共計9000萬元。

其中,國海證券作爲管理人代表管理的"國海金貝殼贏安鑫1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認購了"13中聯02"面值總額爲5000萬元的債券。國海證券控股的國海良時期貨,以自有資金認購"13中聯01"面值總額爲2000萬元的債券。

2016年7月上述債券到期後,中聯物流公司無力支付本息,造成投資者重大資金損失。

管理鬆散由來已久

除此之外,國海證券控股子公司國海良時期貨有限公司購買的1000萬元"北部灣風帆債-百花醫藥1期"私募債,以及廣西明利集團有限公司及林軍債權違約事項均踩雷。

實際上,截至2019年6月末,國海證券涉及股票質押訴訟12起,共涉及本金12.90億元。

早在2016年,國海證券原員工張楊、郭亮用蘿蔔僞造國海證券公章,在外開展債券代持交易,涉及金融機構20餘家,金額高達200億元,然而國海證券卻全然不知。

對此,中國證監會對國海證券進行全面檢查,並指出公司內部管理混亂,業務部門管理鬆散,員工激勵約束機制失衡;公司審查制度流於表面,形同虛設;資產、投行等部門業務不夠專業,產品發生重大變化不能及時告知客戶等問題。

2017年5月19日,證監會宣佈暫停國海證券資管產品備案1年、暫停新開證券賬戶1年(經紀業務)、暫不受理債券承銷業務1年,同時處理了"蘿蔔章"事件相關責任人。除此之外,廣西證監局對國海證券也做出了處罰。

值得關注的是,9月6日,國海證券還收到廣西證監局覈准公司撤銷分支機構的批覆,覈准公司撤銷3家營業部,分別是南寧佛子嶺路證券營業部、百色靖西市金山街證券營業部和欽州浦北縣解放路證券營業部。

處罰之重讓國海證券一度翻身艱難。2016到2018年,國海證券營收分別下滑22.62%、30.73%和20.17%。

今年上半年,國海證券業績有所回暖,實現營業收入18.63億元,同比增長88.72%;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88億元,同比增長280.65%;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3.87億元,同比增長281.18%;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爲46.84億元。

不過,上半年,國海證券還產生信用減值損失1.26億元,其中,國海證券買入返售金融資產減值損失1.07億元,其他債權投資減值損失1746.00萬元。

(責任編輯:任憲奎 CF001)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