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岁的庆阳老人金香莲,拥有一把飞舞了60年的剪刀。正是这把剪刀成就了金香莲“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大师”“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中国十佳民间艺人”“中欧文化艺术特使”“世界和平文化使者”等多项荣誉。今天的“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我们一起走进庆阳老人金香莲的剪纸世界。

在庆阳民间,逢年过节,娶媳嫁女,满月祝寿,农村妇女们都要执剪铰纸,制作窗花。剪纸,在庆阳成了农村妇女美化生活、抒发情感的精神依托。窗户、门扇、窑壁、炕围则成了妇女展现手艺的美术天地。女孩子五、六岁起就围着奶奶、妈妈学剪纸,到十五、六岁就能执剪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庆阳剪纸”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金香莲同样如此。

金香莲自小受家庭熏陶,对剪纸十分钟爱。她说自己的奶奶、妈妈都是村里出了名的剪纸能手,小时候看着一张张红纸在她们手里变成各种各样美丽的图案,觉得格外神奇。慢慢的自己也就拿起剪刀开始剪纸了,正所谓是“二八闺秀学针线,巧剪花样百家传”。

参加工作后,她一边教书育人,一边进行业余创作,先后有60余幅剪纸作品被甘肃省群艺馆收藏,部分剪纸作品被编入《甘肃省民间艺术选编》。

金香莲说,庆阳剪纸古拙质朴、粗犷奔放、简单明快、线条洗练,与中国同类民间剪纸相比,独具特色。多年来,她始终想把庆阳剪纸技艺和文化内涵传承下来。她手中的剪刀陪伴她走过了60多个年头,因为经常使用,所以她的剪刀比正常的剪刀要短近2厘米。整个剪刀把儿也被磨得很光滑。

金香莲近十年间创作的剪纸作品,《农耕生活》、《奥运之光》等,曾先后获得“国际金奖”以及“山花奖”、“金鼎奖”等13项国家级大奖。她本人也了“中国剪纸德艺双馨奖”、“中国十佳民间艺人”等荣誉称号。和金香莲一样,另一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吉彩琴觉得,应该多培养剪纸艺术传人,为庆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做出更多的贡献。

金香莲虽已年近八旬,但始终是抢救、保护、传承、弘扬地方传统文化为己任,四处奔走呼吁,希望将庆阳剪纸技艺和文化内涵发扬光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