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網北京11月26日電(記者 劉文靜 見習記者 代興梅)11月26日,有媒體報道《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引發公衆對該項研究的安全性與倫理性的熱議。

深圳衛計委調查“基因編輯嬰兒”倫理問題及審查書真實性

截圖來源於深圳衛計委官方微信公衆號

未來網記者從深圳衛計委官方微信公衆號獲悉,在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發表的通告中指出,根據“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在倫理委員會設立之日起3個月內向本機構的執業登記機關備案”,經查,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這一機構未按要求進行備案。

在原國家衛生計生委於2016年公佈的《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辦法》,明確規定:

一、從事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的醫療衛生機構是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工作的管理責任主體,應當設立倫理委員會,並採取有效措施保障倫理委員會獨立開展倫理審查工作。

二、醫療衛生機構未設立倫理委員會的,不得開展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工作。

三、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在倫理委員會設立之日起3個月內向本機構的執業登記機關備案,並在醫學研究登記備案信息系統登記。

深圳市參照該《辦法》對省級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的相關職責要求,建立了“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並已開展“從事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的醫療衛生機構已設立倫理委員會的備案工作”。

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已於11月26日啓動對該事件涉及倫理問題的調查,對媒體報道的該研究項目的倫理審查書真實性進行覈實,有關調查結果將及時向公衆進行公佈。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