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虽然是最短的一部佛经,但内容可不简单,即使我们读了一辈子,也未必能够透彻领悟其中的奥妙。其他的暂且不提,今天我们专门分享这一句: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有增不减。”

《心经》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有增不减”,应该如何理解?

一,不生不灭。这是从事物的有无上来说的。我们一般人都会认为,生就是有,灭就是无,生和灭是对立的一对。很多人都认为生和灭是偶然出现的,并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所以我们遇到不好的事了,经常会说运气不好,而不会去分析为什么遇到这样的事。

相反,佛法认为任何现象都是有原因的,而不是偶然的。佛法认为“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诸法”就是一切现象,一切事物。所有的生,都是由因缘相聚而生;所有的灭,都是由因缘消散而灭。

《心经》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有增不减”,应该如何理解?

比如一把椅子,正是具备了木头、钉子、油漆、木工这些因缘条件,才有了椅子的出现;再比如我这篇文章,正是具备了我、《心经》、网络、电脑或手机等等因缘,大家才能看到。这就是诸法因缘生。

灭也是一样的,也是随缘的,缘散则灭。比如上面那把椅子,时间久了,油漆脱落了,钉子松了,木头腐朽了,生成这把椅子的因缘消失后,这把椅子也就随之消失了。椅子这样,世间万物,乃至一切现象,都是如此。

《心经》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有增不减”,应该如何理解?

二,不垢不净。这是从事物的性上说的,垢和净是相对的一对概念,这个概念是根据人的好恶而建立起来的。通常我们喜欢的,就称为净;不喜欢的,就称为垢。也基于此,在我们的主观世界里,便出现了美丑、好坏、高低、贵贱等分别,并且固执的认为,这些东西就是客观的存在,是真实的。

其实这些分别并非客观存在,只是人为赋予的,也是因人而异。比如有人喜欢吃臭豆腐,有人就不喜欢;有人喜欢白色,有人就喜欢黑色;有人喜欢烟味,有人就讨厌烟味。《大智度论》中有个故事:说一个女人,仇人看了会生嗔恨心,情人看了会起爱心,子女看了会生尊敬心,鸟兽看到就会逃跑。同样一个人,为何大家反映差别如此之大呢?这就说明了垢净是没有一定标准的。

所以说世间的垢和净,是因人而异的,因每个人的观念不同而不同。你认为垢,他就可能认为是净;你认为净的,他就可能认为垢。因此,世间万物就没有垢净之分,垢净的实质,就是不垢也不净。

《心经》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有增不减”,应该如何理解?

三,不增不减。这是从事物的数量上来说的。不增不减是相对有增有减来说的,从局部上来看,确实是有增有减,比如我们的经济收入,这个月增加了,下个月减少了;一个地区的人口,前年增加了,今年减少了。这些都可以有具体的数据,确实是有增有减。

但如果从整体上看,我们站在宇宙的上空中看,对于整个地球来说,所有的一切都是不增不减,不过是互相转化而已,这和物理上讲的“能量守恒定律”类似,总量其实是不变的,所以说不增不减。

有人可能会说,地球的人口总量,可是在逐渐增加呀,这又怎么说?人口确实在增长,但大家别忘了,地球上的野生动物,可是在逐渐减少呀!

以上都是从现象来说的,如果从佛法真谛上来讲,生灭、垢净、增减等差别,都是了不可得,本来就无生无灭、无垢无净、无增无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