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福,汉族客家人,事晚清著名的抵御侵略的民族英雄。哪里有殖民侵略,哪里就有他反抗的身影,在那个受尽欺辱的年代里,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现出来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一,大败法国侵略军

公元1882年,法国海军上校李维业率军侵占越南河内,扬言要沿着红河向北进犯中国,妄想建立一个包括越南和中国西南地区在内的所谓“东方帝国”。1883年刘永福率黑旗军参加中法战争。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战斗,便是近代历史上著名的纸桥战役,此次战役中也击毙狂妄的上校李维业,全歼侵略军,这也是晚清继左宗堂收复新疆以来最著名的一场以完胜外国侵略军的反侵略战争。

然而,虽然在对法战争中屡战屡胜,但是懦弱的清廷竟在1885年6月9日签订了屈辱的投降条约,造成了“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的局面。黑旗军用鲜血换来的胜利果实,就这样被轻易地葬送掉了。

二,驻台抗日

1894年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8月,刘永福便率黑旗军赴台北,后又奉命驻守台南,并先后在潮汕、台湾等地招募新兵,将黑旗军扩充至八营,决心为保卫台湾血战到底。

1895年4月,清政府战败求和,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割让给日本。6月初,日军由三貂角澳底登陆进逼台北。刘永福在没有朝廷援助的情况下,刘永福在台南草拟了《盟约书》,发出联合抗日的号召。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6月7日,日军陷台北,6月28日,台湾地方绅民推举刘永福继任台湾民主国总统,领导抗日。刘永福不受,仍以帮办之职,入府城领导台湾人民抗战。将全台各军,及各地义军百数十营,分别调遣巡防各要隘,并派人接替“内渡”大小文武各官的职务,积极领导全台的抗日斗争。虽使日军在台丧命人数高达4600人,但终败走。

三,爱国精神

刘永福看不惯清廷作风,多次革命,却又不愿意担负“作乱”骂名。他不畏强权坚决维护国家的利益,年近古稀的时候还心系国家安危,在袁世凯默认了日本侵略者提出的“二十一条”后拍案而起请缨杀敌。在他病重弥留之际还不忘反复叮嘱部下反帝爱国报效国家。

孙中山也曾说过刘永福是他自小楷模。

阅读 0 · 文章内容不代表UC平台观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