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說話晚,要補點乳鐵蛋白”;

“便便乾燥,來點益生菌”……

只要走進母嬰店,各個導購都是“專家”。一眼就能看出寶寶身體有問題不說,還能忽悠着你不知不覺就花掉幾千大洋!

錢包瘋狂掉血還不算,如果媽媽們被無良商家錯誤的育兒觀念所影響,可就更加得不償失了。

我上母嬰店從來沒花過一分冤枉錢,就靠這幾招……

錯誤觀念誘導消費,害人不淺

在介紹藥品益生菌和保健品益生菌的差別時(給寶寶喫選哪種?藥品益生菌和保健益生菌大不同!),小編曾經分享過這樣的經歷:走進一家母嬰店看奶粉,店員上來先瘋狂推薦一波益生菌,簡直防不勝防。

然而,母嬰店裏類似這種無腦推的情況,又何止出現在益生菌產品身上。

我上母嬰店從來沒花過一分冤枉錢,就靠這幾招……

從益生菌到魚肝油,從乳鐵蛋白到各種鈣鐵鋅硒維生素,就連奶粉和紙尿褲,店家也要挑着貴的推。

有多少媽媽進母嬰店只是去買個東西,結果在店員的熱情指導下一買就是一大堆!

且不說瘋狂安利這樣的行爲是否引人反感,但母嬰店及微商代購在套路過程中傳播的各種誇大、甚至完全錯誤的育兒觀念卻是害人不淺。

內容貼近生活,“看似科學“

“寶寶便祕?腹瀉?需要補充益生菌!”

新生兒的腸道比較脆弱,導致寶寶腸道功能紊亂的原因也很多,即使身體正常也可能出現排泄不規律的情況。

小編就曾經遇到過一位家長,寶寶只是正常的攢肚現象,卻被別人忽悠着買了益生菌。

另外,不是所有益生菌株都適合寶寶食用,不同菌種所發揮的作用也不相同。任何不問寶寶詳細情況、不看菌株的推薦行爲都不可信。

我上母嬰店從來沒花過一分冤枉錢,就靠這幾招……

偏偏類似不負責任的說法,在母嬰營銷界還有很多。

“奶粉喫了容易上火,必須搭配奶粉伴侶!”——奶粉伴侶就是普通固體飲料。清火的功效難以評判就不說了,喝多了還影響肝腎及腸道功能吸收。

“寶寶枕禿是缺鈣”——枕禿難道不是物理現象?

更有甚者,有的門店還放出了這樣的宣傳:

我上母嬰店從來沒花過一分冤枉錢,就靠這幾招……

什麼營養都需要單獨攝入,這是當母乳以及配方奶粉裏的營養配比都是擺設麼?

如果這些不足以騙到你,那麼各大母嬰門店還有終極大招——

免費檢測微量元素!

用一個機器夾住寶寶的手指,然後就能進行檢測。而且多半都會測出寶寶缺點什麼,進而引導你購買各種營養補充產品。

我上母嬰店從來沒花過一分冤枉錢,就靠這幾招……

其實,微量元素檢測早在2013年就被國家計生委命令禁止了——“非診斷治療需要,各級各類醫療機構不得針對兒童開展微量元素檢測。”

更何況,母嬰店的微量元素檢測並不足夠專業,檢測結果與醫療機構可能存在出入。

我上母嬰店從來沒花過一分冤枉錢,就靠這幾招……

我上母嬰店從來沒花過一分冤枉錢,就靠這幾招……

最後,母嬰店銷售的營養補充類產品多半屬於保健類、食品類,出於治療目的的營養補充,建議還是聽從醫囑選擇產品,才能保證治療效果。

無良商家費盡心思幫你找寶寶缺乏營養的理由,誘導大家消費,利用的無非就是爲人父母對於寶寶的愛護之心。

正如配方奶粉不需要任何誇大、絕對化以及造成消費者誤解的廣告及包裝一樣,我們也不需要營養補充品過度的鼓吹,甚至製造營養恐慌來誤導消費者。

小編提示:

對於健康、足月生產的寶寶而言,母乳或配方奶粉餵養都能夠滿足寶寶日常攝入的營養需求。除了4個月以後建議補充一些鐵,防止貧血外,通常無需額外補充太多營養成分。

另外,各位在購物的時候也要注意保持理智,告別衝動、理性消費。

當然,防坑最好的辦法就是擁有正確的育兒觀念和育兒知識。關注小寶奶粉,我們一起成長!

我上母嬰店從來沒花過一分冤枉錢,就靠這幾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