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虚拟经济典型工具的金融衍生品,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通过对冲、套期保值来降低或者转移风险,这是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一个非常有用的功能。危机爆发后,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规模经历了明显的拐点,美国和有关国家政府在金融市场尤其是衍生品市场风险管理方面的监管真空和监管漏洞,成了众矢之的,迫使各国政府纷纷摒弃遵循多年的金融自由化趋势,加强了对各类金融市场风险的管理。

(接上)次贷证券化之后,衍生出的CDO未结清的金额高达次贷本身的40多倍,突破了惊人的60万亿美元;而2007年美国的GDP为13万亿美元,全球GDP也只有54万亿美元。

CDO产品闯下大祸,就是因为其衍生链太长,并且建立在次级房屋贷款基础之上,相当于一座巨厦建在沙滩上。在房地产价格不断上升期间,投资这种“债务抵押债券”是有利可图的,几乎世界任何一个投资银行都购买了这种次级债券。次级按揭贷款存在的基础是利率不断下降同时房价不断上升,然而这样的价格上升最后只是依靠货币增长为支持,造成了巨量泡沫。房地产价格达到极限,再也没有“傻瓜”愿意接手购买的时候,市场交易无以为继,房价开始下跌,银行利率为了抑制通货膨胀不能不回升时,加重了贷款人的负担;这些次级信用的贷款人很难按约还贷,以致次贷的资金链中断,大厦的基础就坍塌了,危机就此开始爆发。

过犹不及、处处陷阱?(下)——形式和风险多样的金融衍生品

都是虚拟经济惹的祸,但不能因此否定了虚拟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时代的实体经济离不开虚拟经济。如果没有虚拟经济的适当资本运作,现代实体经济的发展就可能停滞,甚至夭折。资本运作具有资本优化配置的功能。化解贫富不均的矛盾,构建和谐社会,都需要通过资本运作,使人们有公平机会获得资金和发展自我。但是虚拟经济一旦脱离实体经济,陷于漫无节制的投机游戏漩涡,就失去了存在的本来意义,必然会走上歧途,反过来干扰和危害实体经济。

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包括哪些内容呢?简言之,一是满足企业的短期资金的需要,就是通过货币市场支持企业维持资金流动性;二是满足企业长期投资的需要,主要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来解决;第三就是解决帮助企业降低风险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虚拟经济典型工具的金融衍生品,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通过对冲、套期保值来降低或者转移风险,这是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一个非常有用的功能。金融衍生品设计初衷绝不是为了扩大风险,恰恰相反,正是因应风险管理需求而产生,尤其是信用衍生品,其快速发展,起先正是得益于协助投资者剥离信用风险,实现信用风险的转移、分散和重组。

然而,当人们发现金融衍生品的杠杆效应,杠杆率最大可以达到30倍以上,也就是说可以用100万搏3 000万,而且颇有胜算时,这个市场就自然而然成了投机者的天堂。

与套期保值者不同,投机者则是以获取价差套利为最终目的,其收益直接来源于价差。投机者根据自己对期货价格走势的判断,做出买进或卖出的决定,如果这种判断与市场价格走势相同,则投机者平仓出局后可获取投机利润;如果判断与价格走势相反,则投机者平仓出局后承担投机损失。

投机不等于坏事。事实上,没有任何证券市场不存在投机行为。投机行为在市场经济中有其独特的功能,投机者主动承担风险,促进了市场的流动性,可以活跃市场,有助于价格的表现,促进市场均衡化,从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

可是作为一个成熟的证券市场,决不可能为投机而存在。如果投机行为在市场上占了主导地位,“泡沫经济”就如影随形而起,往往先是价格猛烈飙升,最终急剧泻落,甚至导致市场崩盘,对宏观经济危害极大。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被市场膨胀所长期掩盖的风险集中暴露,促令国际社会前所未有地意识到金融衍生品的风险,重新审视金融衍生品的功过是非。

可以说,金融衍生品是把双刃剑,它既是一个通过对冲套期保值去分散风险、转移风险的良品,同时也是一种可以闯祸的投机工具。我们不能据此定义工具本身的好坏。比如一把刀,它可以切菜也可以杀人,不能因为刀能杀人就不要刀了。问题表现在刀上,但真正的责任者是操刀人。其实金融衍生品制造泡沫的负面作用是可以克服的,关键在于控制杠杆率和建立科学的止损机制。人们责备华尔街,但更重要的是不能辞其咎的典守者---政府,是美国政府对金融创新采取放任自流,几乎完全放弃监管的错误货币金融战略把全球都拖下了水。

危机爆发后,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规模经历了明显的拐点,美国和有关国家政府在金融市场尤其是衍生品市场风险管理方面的监管真空和监管漏洞,成了众矢之的,迫使各国政府纷纷摒弃遵循多年的金融自由化趋势,加强了对各类金融市场风险的管理。衍生品市场面临的发展环境不再宽松,无论是产品创新机构还是参与主体,开始受到来自国际监管机构和各国政府明显严厉的监管;而国际信用评级体系的严重缺陷,也受到了责难和关注。

2008年金融危机后,很多人人质疑还要不要发展金融衍生品?在中国,有人以为幸而没有搞许多金融衍生品,所以逃过了一劫,就不应该去发展了。

然而,中国要建设市场经济,不能“因噎废食”,必然需要一系列金融工具,需要金融衍生品作为给我们提供安排生活、安排企业的未来、安排家庭未来的选择性工具。金融市场的深化发展包括衍生品的发展仍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大趋势。目前中国金融创新还十分匮乏,应该积极吸取国际金融市场的经验教训,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致力开发切合需要的金融衍生品,同时跟上必不可少的监管体制建设。

(提示:本文仅代表该作者观点,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不构成任何具体投资建议)

(思进注:除注明作者之外,所有文章皆为思进原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