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后来与唐纳相熟之后,他告诉我,中国高学位的专业人士业务绝对不成问题,可是与人打交道通常很成问题,缺乏“社交能力”的技巧,而我的工作需要和交易员们打交道,必须能“侃”,所以就东拉西扯问我那些问题,没想到正撞到了我枪口上。而把由数字和字母组成的网址记忆在脑子里—说明这个人过目不忘,记忆力超强。

文 | 陈思进

华尔街是“精英”荟萃之地,1994年之前几乎是白人的天下,即便是白人,也都需要十大名校的毕业生才有资格进去。不过,任何事情都有例外,比如华尔街的交易员、金融产品的推销员,对学历的要求倒并不高。最近,我朋友的儿子约瑟夫闯入了华尔街。当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完全消散,美国就业率不高,而作为纽约一所普通大学的历史系学生,专业又跟金融证券完全不沾边,约瑟夫是怎么进入华尔街的呢?

原来约瑟夫偶然在大学校园的广告栏里看到一张小小的广告。上面什么也没写,只有一个网址:www.后面跟着一串奇怪的数字和字母符号。他觉得很有意思,便把这个网址记住了。回家上网的时候,他顺便点击进去,想不到里面有一道题目,要求他在 10分钟内对一条时事新闻谈一点看法。他立刻洋洋洒洒地写下大段文字,将自己的见解尽情地发挥。10分钟一到,屏幕上突然闪出一份表格,他一看,是华尔街交易员助手职位的申请表格,请他填写。

不久,华尔街这扇大门便向他打开了。

听完约瑟夫的“奇遇”,尽管我在华尔街闯荡了十五六年,还是不禁叫绝,想出这一招聘方法的人实在是太有才了!能在花花绿绿的广告栏里,注意到一张不起眼的广告—说明这个人对他周围世界的新鲜事儿很有好奇心;而把由数字和字母组成的网址记忆在脑子里—说明这个人过目不忘,记忆力超强;回到家上网时,居然还记得点进去看一看,说明这个人做事有恒心;看到一条新闻能谈自己的见解,说明这个人喜欢表现,也喜欢思考;继而对时事新闻在10分钟内进行综合分析,而不是人云亦云,说明这个人反应敏捷而且见多识广,智商不低。这些不正是一个成功的交易员最基本的潜质吗?

约瑟夫进入华尔街的经历,不禁让我想起自己跳槽遇到的一次电话面谈。那时我应聘瑞士信贷,全球第五大财团,属下的投资银行C SFB在华尔街也是十大投行之一。那天傍晚我接到一个电话,一个自称唐纳的人一开口便问我:“你是不是申请了CSFB的职位?”我说是啊。神经马上高度紧绷,准备应付他给出的金融和技术等问题。没想到他第二个问题竟然是:“知道全世界房价最高的地方在哪儿吗?”我一愣,立刻回答:“旧金山”。他接着问:“那么哪里的生活水平最高呢?”“当然是日本东京啦。”我答道。“那么德国人最爱开什么车?日本人开私家车多,还是乘公车的多?”他一个接着一个地问我这些与专业毫不相关的问题,接着又谈到“哪个影星又在哪儿领养了第三个孩子”、“哪个棒球队最近以一球之差屈居亚军”、“哪本小说进入了销售榜”等等等等,东拉西扯足足聊了两个半小时。幸好我爱看报刊杂志和各类“闲书”,记忆力又还行,这些事都能侃侃而谈。唐纳跟我聊得挺投缘,让我第二天去见他。瑞士信贷的门也就这样对我敞开了。

后来与唐纳相熟之后,他告诉我,中国高学位的专业人士业务绝对不成问题,可是与人打交道通常很成问题,缺乏“社交能力”的技巧,而我的工作需要和交易员们打交道,必须能“侃”,所以就东拉西扯问我那些问题,没想到正撞到了我枪口上。

事实上,在华尔街混,除了必要的学历、经验和业务能力,有时软能力更重要。

2010年04月底写于多伦多

相关文章